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82900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D288-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武永祥、张园、李平.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模型研究张园,武永祥,李平(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城市的住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成果体现,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城市的住区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存有不足,比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过程中往往存在配建数量、规模、标准不合理等问题。对此,笔者考虑对新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案以及运营过程中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整方案进行优化,即综合考虑住区内外条件,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均衡原理,采用希克斯和马歇尔需求函数基本形式,对城市住区中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整合配建数理模型,求解条件约束下的最

2、优配建规模和标准。该结果用于指导配建方案的形成和调整,优化配建效果,最大化消费者效用、开发商利益,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推进。关键词: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希克斯需求函数,马歇尔需求函数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odel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ZHANG Yuan, WU Yong-xiang, LI Ping(College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

3、y, Harbin 150001,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represents the achiev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lso, it is a powerful impetus of urbanization. Though we have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during the years, there are sti

4、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example, the quantity, size and standard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e often found mismatch with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For this point, we consider to optimize the planning schem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before a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constructed, a

5、nd the adjusting schem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fter a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put into operation. Herein, both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umer equilibrium, using the Hicks Demand Function and Marshall

6、Demand Function, we establish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odel for both of the commonweal and the commerci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find the optimized solution of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ize and standard subjected to the existing restriction conditions. This optimized solution can be used

7、to direct the preparation and adjusting of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chem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utility, maximize the consumer utility and the developers advantages, increas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mprove the citys functions and advance the citys sustai

8、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Key words: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Hicks Demand Function; Marshall Demand Function第一作者:张园(1983年1月5日),女,黑龙江省虎林市,在读博士研究生。和谐、可持续城市住区建设。。项目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30) 基于价值理论的住区和谐整合及效率提升研究- 16 -0 引言城市住区,是城市居民的栖息之所、生活之地,是城市最重要的构成单位。近年来,我国城市住区建

9、设快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融合,并在融合中进步。这一过程使得住区的功能也从最根本的“居住”走向多元化,公共服务设施正是提供住区多元功能的物质实体。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确定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时仍在沿用1993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的相关规定(也有部分城市依据这一规范结合当地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1)。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对规范全国各地居住区建设行为、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这一规范很多时候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探索更为灵活、合理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上述

10、相关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探讨。赵民等(2002)分析了社区分层背景下的居民需求分化,基于此探索新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2。;李伟国,朱坚鹏(2005)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模型,提出了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方案优选提供依据34。郑国楚(2006)根据国家关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决策,对我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在设施布局上,加强规划调控,与周边已建设或已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建议5。刘向前(2008)探讨了和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原则,强调资源整合,促进各类公共设施的共享等6。张大维、陈伟

11、东等(2006,2007,2008)构建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并给出实施建议7-10。丁一(2010)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提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项目、投资主体以及实施单元,并给出优化建议11。由于城市发展及住区建设模式的不同,西方学者对上述类似问题的探讨虽然没有针对住区公共设施方面,而是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区域层面上,但其成果对本文仍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其讨论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共设施的选址(location)问题的探讨,如location-allocation模型相关研究12,其在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应用研究13以及与GIS

12、结合的应用14;二是对公共设施的服务容量、供给数量(capacity)方面的探讨,如在垄断和竞争市场结构下15、有限辐射范围内考虑了外部损失的公共设施供给数量优化16以及从经济学的角度在进行福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公共设施服务容量的确定17;三是对公共设施服务的最优定价(pricing)方面的探讨,如在对外部损失16和福利17分析基础上的优化定价过程、顾客自我寻优基础上的弹性定价18,以及长期动态最优定价的政策敏感性分析19。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公共设施配建模式方面的探讨,如分级配建20和联合配建21。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已注意到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建国家标准的落后和不足,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108,国内

13、外学者对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模式1121、配建选址1422、容量规划1718等问题亦有所研究,但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切实指导性不强,且国内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而缺乏定量化探讨。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当前的住区建设模式,在现有的理论方法基础上,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支出最小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拟建住区内外环境和条件,构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配建模型,模型及分析结果可供公共设施产品供给者参考使用,并且推动了此领域的定量化研究。1 相关概念辨析1.1 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内涵及分类国家住建部将居住区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八类2

14、3,基本涵盖了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当前的住宅区建设过程中,除垃圾站,公共厕所和停车这三种市政公共设施的指标是由规划部门规定必须达到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内容都是由开发商控制的,根据开发的前期定位,灵活设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相关的规范只是作为指导。基于当前住区建设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需要,将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所涵盖的项目定义为:商业流通、金融邮电通讯、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笔者认为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类设施应在社区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考虑,因此不列入本研究的范围之内。有关学者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配合研究方法和目的的需要,有按照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社会公共产品、社区公共产

15、品及共有资源、专营行业产品、私人产品四类24;也有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为投资主体和民间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两大类11。在本文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民间资本(即开发商投资)的配建项目,投入使用后以个人经营形式存在,且以追求经营利润为目标。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是以经营利润作为投资建设的根本目标,并完全受市场供求机制的调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相对而言,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带有公益性的特点,其根本目标是为住区居民提供某种社会福利,需要严格受制于国家的配建执行标准,而这一部分常常在前期策划中加以考虑并成为楼盘推广的“卖点”,其后继服务的供给灵活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具体分类及其内容25详见表1。表1 住区公

16、共服务设施分类情况类别项目内容公益性a1 教育服务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a2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卫生站等a3 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居民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经营性a4 商业流通服务设施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餐饮店、药店、书店、便民店等a5 金融邮电通讯服务设施储蓄所、邮电所、通讯服务等1.2 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配建含义当前城市新建住区普遍以楼盘为单位,建成后往往自成体系,所配建的服务项目也通常服务于本区居民。自我意识的过分强化容易忽视周边环境状况,因而容易引发过度建设和配建不足的现象。而公共服务设施中有很多设施的存在是要求盈利的而非公共品,需要一定的使用频率来维持其存在与发展,开发商只有接受市场的调控与选择,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