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82875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0*年中央号文件精神,健全完善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县人大组成调研组,于20*年6月至7月开展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先后召x县级涉农、编制及人事等部门座谈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赴xx区、彭水县和四川xx县学习其先进经验;并实地到悦崃、鱼池、龙沙、大歇、石家等乡镇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2”农业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县、乡

2、两级农服机构、畜牧兽医站为基础,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用人才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公益性农服体系基本健全 全县有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77个,从业人员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9人,占61.8%。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公益性服务。 .县级服务机构。现有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单位个,其中农委组成机构3个(畜牧局、辣椒办、烟办),农委直属管理事业机构9个(科教信息科、两芋办、特色产业办、农技服务中心、农环站、水产站、植保植检站、马铃薯研究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直属县委党校管理的县农广校1个。县农委所属事业机构56人,技术人员2人;畜牧局3人,技

3、术人员10人。 乡镇服务机构。现有乡镇农服中心32个,编制4名,实有152人,缺32名;乡镇畜牧兽医站3个,编制53名,实有10人,缺13名。农服中心内设农技、农机、水利、林业等岗位,行政归属乡镇人民政府,业务上分别接受农委、水务局、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指导。乡镇兽医站由县畜牧局直管。 (二)社会化农服体系日趋完善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9个,其中部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2个,县级示范社20个,农户入社率44.6%。涉及全县种养、加工、农机等领域,主要为农户提供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 深入推进县校(院)合作。自202X年1月与西南大学合作以来,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

4、县校(院)合作“石柱模式”。现有县校合作办公室1个,辣椒、黄连、莼菜、魔芋、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专家大院4个,研发中心1个,实行了“一院一镇一部门”对接工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科技到农户家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共引进和培育县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涉及全县种养、农产品加工、营销等领域。 4.多途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近五年来,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养农民技能型、经营型、生产型人才154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等实用技术人才22X余人;现场开展实用

5、技术培训万余人次。 二、四川xx县,本市xx区、彭水县有益经验 经市农委推荐,县人大组织考察组赴四川省xx县和我市xx区、彭水县学习取经。xx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先行先试县,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涪陵和彭水是我市农业科技服务相对较好的区县。综合起来,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四点: (一)农服体系健全。xx县经过四次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公益性农服体系,合并组建了县农村发展局,下设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个中心(办公室);在14个乡镇设置1个片区农业综合服务站,每个站均设农技、畜牧等8个岗位;建立完善了村级农业服务站。x区分产业设立了专家组和技术服务组,完善“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

6、范户”农业科技转化应用通道。彭水县成立了产业发展专家组;建立了区域农技服务站点、农民田间学校;加强了村级农技服务店和村级服务示范点建设。三个区县的农广校均设在农委(农发局),x县的乡镇林业、水利单设,彭水县乡镇林业单设。 (二)基层基础工作扎实。xx县加快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服务”的分离,深入推进“两化”(信息化、市场化),全县10个片站设施完善,信息化程度高,较好地解决了田由谁种、钱从何来、人往哪去“三大难题”。x区在8个乡镇(街道)建设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检测室,配备1万元的办公、检测设施。彭水县加大了农技人员的配备,按科技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10:1的比例选聘技术员,其中县级农技推广队伍选

7、10%,乡镇农服中心0,示范基地、区域站所选土专家20。 (三)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完善。xx县坚持逗硬六项制度,即:量化到人的目标管理制度、全面公开的服务承诺制度、半年一次的社会评价制度、倾斜一线的政策激励制度、定期举行的工作通报制度、分片包干的责任落实制度。区加大考核力度,对农技人员实行农户、区级业务部门、乡镇政府(:3)三方共同考核。 (四)农业科技服务到位。xx县全面推行“六新服务”,即:农民需求型的订单服务、三级联通的呼叫服务、推行委托的补充服务、进驻特色基地的集中服务、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技术承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服务。xx区和彭水县也有促进乡镇农服中心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农服机构趋于萎缩,难以发挥作用 尽管我县公益性农服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认识淡化、人员老化、投入减化、工作弱化、考核虚化等问题,农服机构特别是乡镇农服中心有逐步萎缩之势,与202X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相比,在思想认识、人才储备、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以及考核奖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 1.思想认识有差距。调研发现,当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乡镇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认识较以前有所淡化,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结合乡镇实际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措施。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后在家务农人员减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9、不强,政府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更多的由农户转变为农业大户;主观上是农业科技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服务”分离后,乡镇对公益性服务重视不够,片面将服务职能转移给专业合作社、县校合作机构和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的乡镇农服中心已形同虚设。 2.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现有人员严重老化。一是年龄老化。县农委正式职工平均年龄达4岁,畜牧系统0岁以上人员达2以上,乡镇农服中心人员大多也在0岁以上。二是知识结构老化。大多只能从事传统农作物、畜禽养殖的技术指导,对新兴特色种养业不甚了解。三是文化程度偏低。在9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只有31人,占13%;大专文化0人,占3.7%;中专及高中文化78人,占

10、2%;初中及以下40人,占16.7%。四是业务水平不高。副高级职称只有13人,占5.4;中级职称只有59人,占24.7;初级职称16人,占699。 新鲜血液补充缓慢。自20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农服中心很少再招专业技术人员。尽管近年加大了招考力度,计划招聘农业专业人才34人,但实际只招录对口专业人才16人,不到计划的,且大多留用县级机关,各乡镇农服中心充实的年轻人多为非农专业,无法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目前,因人员到龄退休和提拔,全县乡镇农服中心、畜牧兽医站缺编45人,平均每个乡镇至少缺1人。 人员编制结构性失衡。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服机构编制表面上看不算少,但把其他区县单设的乡镇水利、林业站

11、计入后,我县的编制数总体偏少,且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一是全县各乡镇事业机构之间人员不平衡。全县乡镇人民政府的事业编制总数为692名,其中农服中心184名,占659%,畜牧兽医站153名,占2.11%,财政所12名,占21.97%,文化服务站44名,占6.3%,人口计生服务站59名,占.52%,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00名,占4.5%。就农服中心承担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多项职能来看,每个岗位仅占编制总数的65%,其编制数相对较少。二是各乡镇农服中心人员编制不平衡。四川省xx县每一个农服中心都定编8人,规模相等。而我县大的镇有10人,少的仅4人。三是农服机构内部各专业编制不平衡,相对而言畜牧兽医编制较多,水利、林业编制较少。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