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82653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支气管炎含图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喷嚏、气管啰音和呼吸道黏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如发生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还会出现病鸡肾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雏鸡通常表现流鼻液、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有时会发生死亡;产蛋鸡则以产蛋量减少和蛋白品质下降较为常见。 历史与分布 本病于930年春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1931年由ak和Hawn正式报道。93年eah和Scalm确定了该病的病原,1937年eaudett和Hudson首次利用鸡胚培养该病毒。196年Jungher等证明B的病原不只一个血清型。1962年Winte

2、rfield和Hitchner发现了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nephrsi orm)。 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发现。我国于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报道了I的存在。此后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有报道,现该病已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fetiu bronchitis vir,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该属的代表种。 IV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n,病毒粒子有囊膜,表面有长约20n的杆状纤突。各毒株在蔗糖溶液中的浮密度不同,峰值常在(11118)g/l之间,离心时为避免丢失病毒纤突,离心力最好不要超过

3、100 00g。 IBV的基因组核酸为不分段的正链单股NA,具有感染性,全长约27000个核苷酸。主要编码3种病毒特异性结构蛋白,即纤突糖蛋白(S)、膜蛋白(又称基质糖蛋白,M)、核衣壳蛋白(N)。其中S蛋白合成后会裂解为S1和2两条糖多肽亚单位。研究表明,血凝抑制抗体和大多数病毒中和抗体都是由1诱发的,病毒的组织嗜性也与有密切关系。 由于IB的基因组核酸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和高频重组,所以V的血清型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至少发现27个IBV血清型,常见的包括Masachusets、Coneicut、owa97、owa60、lwe、Georgia、New Hampshie E、ustra

4、lan T等。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还在不断出现,这就给IB的防制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使一般的实验室很难通过中和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主要是缺少全套的标准血清和抗原)。考虑到蛋白(尤其S1糖多肽亚单位)与IV的免疫原性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近年来建立了一系列针对BS1基因的基因分型方法。其中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序列同源性分析最为常用。初步研究表明,血清分型和基因分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比性,不同血清型毒株的S1糖多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一般在025%之间,有的甚至更高。但也有例外,如Conneccut46株和M41株分属不同血清型,而差异仅为7.6。据调查,我国

5、目前大部分地区的V毒株属于Massahusets血清型和基因型(其代表株为M),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但有些地区也存在类似美国Gay株和Holte株的野毒的局部流行,其共同特点是引起典型肾脏损伤。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经过1%胰酶或磷脂酶在37下处理3h后,可具有血凝活性,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利用该特性,有些实验室建立了鉴定V毒株或监测抗体水平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但该方法目前尚缺乏规范标准。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日龄的发育鸡胚中生长。将IV野毒材料首次接种于鸡胚后,9%的胚仍能存活,只有少数胚会出现生长迟缓或矮小化。但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对

6、鸡胚的毒力也不断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1d引起80%的鸡胚死亡。特征性变化是:胚体矮小并蜷缩成球形,尿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等。IBV也能在51日龄的鸡胚肾细胞(CEK)、鸡肾细胞(CK)和鸡胚肝细胞(CEL)上生长,经多次传代(610代)后,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多数I野毒不需要适应就可以在气管组织培养物上生长,并引起纤毛运动停止。由此建立的鸡胚气管环培养法(Tc)已成为分离IV、测定毒价和血清分型的有效方法。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6 min或590in可被灭活,但在以下可存活4年。IV在H6.6.5的环境中培养时最稳

7、定,在室温中也能抵抗1%HCl(H2)、%石碳酸和1NaH(pH2)1h。而鸡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V)和禽痘病毒(PV)则在室温中不能耐受pH2,这对鉴别病毒有一定意义。IBV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1%来苏儿溶液、0.01%高锰酸钾溶液、%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70%乙醇中35in即被灭活。 鸡是IBV的自然宿主,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但以雏鸡和产蛋鸡发病较多,尤其4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毒,经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传给易感鸡。此外,也可从泄殖腔排毒,通过饲料、饮水等媒介,经消化道传染。IB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鸡群

8、中传播速度快(2周内可波及全场),潜伏期短(平均3d),病鸡带毒时间长(康复后49d仍可排毒)。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不高(幼鸡约5%,成鸡约12%4)。本病一年四季流行,但以冬春寒冷季节最为严重。过热、拥挤、温度过低、通风不良、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配比失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他不良应激因素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这一方面是由于IBV本身变异快、血清型多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环境中的其他致病因子(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因素(如滥用抗生素、饲料配比失当等)有关。 呼吸型:鸡群往往发病突然。4周龄以下的幼鸡主要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

9、呼吸啰音等症状。2周龄以内的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鼻液、流泪、频频甩头等。病情严重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体温升高、怕冷扎堆,甚至引起死亡。康复鸡则大多发育不良,形体消瘦,蛋雏鸡还会因输卵管损伤而严重影响或完全丧失产蛋能力。5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症状与幼鸡相似,但因气管内滞留大量分泌物而造成的“咕噜”异常呼吸音更明显,尤以夜间最清晰。另外,较少见到流鼻液的现象。这种呼吸道症状可持续714,同时有黄白色或绿色下痢,但死亡率比幼雏低。 成年鸡感染IB后的呼吸道症状较轻微,相比之下产蛋性能的变化更明显。主要表现为开产期推迟,产蛋量明显下降,降幅在25%50%之间,可持续4周。同时畸形蛋、

10、软壳蛋、粗壳蛋增多。蛋的品质也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蛋黄与蛋清分离。康复后的蛋鸡产蛋量很难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 肾型:主要发生于2周龄的鸡。最初表现短期(约1d4d)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啰音、喷嚏、咳嗽等,但只有在夜间才较明显。如无混合感染导致的明显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消失后不久,鸡群会突然大量发病,出现厌食、口渴、精神不振、拱背扎堆等症状,同时排出水样白色稀粪,内含大量尿酸盐,肛门周围羽毛污浊。病鸡因脱水而体重减轻、胸肌发绀,重者鸡冠、面部及全身皮肤颜色发暗。发病02d达到死亡高峰,2d后死亡停止,死亡率约3%。产蛋鸡感染后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和死胚率增加,但死亡不多。

11、不同的临床型有不同的病理变化特征。 呼吸型:幼雏主要病变表现为鼻腔、喉头、气管、支气管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后期)分泌物。上呼吸道因此会被水样或黏稠的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或堵塞。鼻窦、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增厚。气囊轻度混浊、增厚。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发生小灶性肺炎。如伴有混合感染,还可见到呼吸道发生脓性、纤维素性炎症。产蛋鸡则多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变形、破裂,甚至发生卵黄性腹膜炎。若在雏鸡阶段感染过IB,则成年后鸡的输卵管发育不全,长度不及正常的一半,管腔狭小、闭塞。呼吸系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可见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变圆和空泡变性,严重时会脱落。黏膜固有层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充

12、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早期主要为异嗜性白细胞,随后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生殖系统的病理组织变化表现为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变短或脱落,分泌细胞减少,黏膜层内炎性细胞浸润及粘膜基质的纤维化。卵泡颗粒膜细胞呈树枝状增生,卵泡溶解。子宫部的壳腺细胞变形,固有层腺体增生,并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肾型:主要病变表现为肾脏苍白、肿大、小叶突出。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沉积大量尿酸盐,使整个肾脏外观呈斑驳的白色网线状,俗称“花斑肾”。在严重病例中,白色尿酸盐不但弥散分布于肾表面,而且会沉积在其他组织器官表面,即出现所谓的内脏型“痛风”。发生尿石症的鸡除输尿管扩张,内有砂粒状结石外,还往往出现一侧肾高

13、度肿大,同时另一侧肾萎缩。病理组织学病变方面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脱落。管腔扩张,内含尿酸盐结晶。肾间质水肿,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时还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近年来,有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引起肌肉、肠道,甚至腺胃等非呼吸、生殖和泌尿系统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的报道不断出现。但其中大部分尚待进一步证实。因为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除IBV毒株本身的致病作用外,环境中的一些诱因(如寒冷、饲料成分不当、滥用药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等)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有很大影响。如果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病理变化都归究于IBV毒株变异本身,则容易对诊断和防制工作带来不利

14、的影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病史、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借助于病毒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病毒分离 常用于病毒分离的材料包括病鸡的喉头分泌物和泄殖腔内容物(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气管、肺组织和肾脏等。将新鲜病料(组织块需磨碎),按11加入灭菌磷酸盐缓冲液制成组织悬液,离心取上清,加适量抗生素于4冰箱内感作24h。然后接种于9日龄SF鸡胚或非免疫健康鸡胚的尿囊腔内,37孵育3648h,取出部分鸡胚,收获尿囊液进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余鸡胚继续孵化7,观察胚体变化。如病料中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则部分鸡胚在接种后3dd发生死亡,胚体比同日龄正

15、常鸡胚矮小,卷成球形,又称“侏儒胚”。羊膜及尿囊膜增厚,胚体充血。初次分离的野毒往往要经过鸡胚盲传23代后,才能见到明显和规律的鸡胚病变。此外,也可通过鸡胚气管环培养法分离I。 (二)病毒鉴定1.干扰试验 IBV在鸡胚中能够干扰NDV-B株(即新城疫II系疫苗株)产生血凝素,因此,可利用这种方法对IBV进行鉴定。具体做法是:取91日龄SP或无母源抗体的鸡胚1020只,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先通过尿囊腔内接种经无菌处理的病料,每只鸡胚.1ml,另一组作为对照,不接种。孵化10h后,两个组同时经尿囊腔途径接种含ND-B1株的鸡胚尿囊液,每只鸡胚0.1ml。继续孵化368h后,把两组所有鸡胚置冰箱内h以上,然后逐只收获并测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若病料中确实存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则该组鸡胚有0以上的血凝效价在1:0以下,而对照组的鸡胚则有90%以上的血凝效价在1:40或以上。整个试验要严格按上述规定时间去做,否则干扰作用就会减弱或消失。 2.血清学试验 常用于鉴定IBV的血清学方法包括病毒中和试验()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等。但由于IV的血清型很多,而对大多数实验室来讲很难制备或获得全套的型特异性标准阳性血清。因此,目前主要通过血清学方法判断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