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82529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综之历史解题十大技巧方法经验技巧一:历史组合选择题的四种解题技巧 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改成的组合选择题(以下简称“组合题”)考查能力的力度愈来愈大,同学们普遍反映解答这类题目时失分率很高。如何指导学生答好组合题呢?以下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供同学们参考。一、限定语突破法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我要求学生解答组合题时,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得正确的选项。如: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典型的帝国

2、主义之间的战争,二者相似之处有:新殖民主义国家向老殖民主义国家挑战战争在交战双方的国土之外进行战争对亚太地区局势影响重大战争加剧了美日矛盾A BC D分析本题考查了比较历史事件和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解答此题的着眼点是再现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基本史实,然后再从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目的、性质、地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此题难度不大,用排除法可排除,因为美西战争时,日本刚从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利,并跻身于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之列,那时日本尚无同美国争夺太平洋和美洲的实力。答案:B解题指导本题属于类比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的思维障碍是不善于发现可比项即寻找可比点。排除障碍的方法

3、有:纵向回顾不同历史事件的前因、经过和结果,以便认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横向对照,尤其要从类似的方面寻找可比点。二、背景切入法对于原因类多选题,我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如: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大量吸收外来移民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发展A. B C 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以及准确再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本题迷惑性大的是选项,这是所学的“美国内战”一目中提到的知识。事实上美国

4、领土扩张历时近一个世纪,如1898年吞并夏威夷。西进运动也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过程,且西部开发本身也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晚期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题目要排除的是选项,因为这时美国还是一个积极引进欧洲剩余资本的国家。答案:B解题指导本题要求在多个选项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解此类题的思维障碍:粗枝大叶,不能对每一选项仔细分析;出现知识空洞,对史实的分析和掌握不系统全面;缺乏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排除障碍方法可采用: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做此类题一定要更为小心,对所有选项都要审查,再逐步缩小包围圈。三、参照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形成

5、了正向思维的习惯,因此解答某些题目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这些题目往往是完整的问句或叙述句,选项是答语。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题干要求,先想一下正确的答案以及与之有关的史学界权威观点,把它标注一旁,但不盲从于权威,再以之为参照,对比选项,找出正确答案。如: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拿破仑战争

6、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A B C D分析答题本应依靠材料即论从史出。这段材料前面一层意思表明了拿破仑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即反映了和,后一层意思表明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故成立,虽然正确分析了拿破仑战争的积极意义,但与材料无关。答案:B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与理解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的思维障碍有:对材料的理解不够,不明白这位爱国者为什么要“感谢”拿破仑,“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是什么?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排除障碍的办法:认真阅读材料,提高理解能力,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坚持论从史出。依托课本,但不照搬课本知识。结合所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

7、是解答材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四、两种思路结合法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运用这一方法会取得好效果。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与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A B C D分析本题是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

8、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19世纪的西欧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行之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影响即题干的叙述来分析比较备选项的叙述,可知项叙述正确,而项“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是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就有的历史现象,不属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题指导本题属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类型,导致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因素有:是没有读懂材料,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或总结出其基本内容及特点;是缺乏比较辨别能力;是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认识不清,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排除障碍可采取如下方法:认真研读题干材料,充分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出基本内容。将所得信息与备

9、选项进行核对比较,从而判断出两者是否一致。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山东 于成贵 王家余) 技巧二:如何解答考查“根本原因”的历史选择题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近年高考中历史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是考查重点,此类试题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解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1: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

10、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这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我们只要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就可以得出应选A项,它在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具有必然性。 据此,世界史上的尼德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其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换言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

11、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例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答案A) 同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3:“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12、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此题答案选择D项。C项是错误选项,A、B项都是属于表面现象,而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分析出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这一矛盾通过黎元洪与段祺瑞关于参战问题的斗争而表现出来。(浙江戴胜旗) 技巧三:谈谈如何解析史料题 大家知道,历史是过去了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如何去考察历史呢?考察历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实物资料如文物、古迹。二为文字资料即书籍、碑刻。我国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实物资料极为丰富,为我们了解祖国的过去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我们考察历史的主要途径。我们考察商代以前的历史主要采用这种途径。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

13、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代开始。同实物资料一样,我国的文字资料也极为丰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数量大、传播广。它也是我们考察历史的主要途径。有了文字记载后,我们考察历史时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就可以互相验证,二者相得益彰。对历史的考察也就更全面,更科学了。文字资料即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所以研究历史的人必然要去阅读、分析大量的史料。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引述了一些史料。高中课本一般每课l-2条。它是对正文内容的说明、补充、扩展。每年高考,史料题必考。而且所占比重不小,约占总

14、分的百分之二十四。所以高中学生必须学会分析史料。所谓史料分析题,就是在与中学课本有密切联系的文献中,选取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让学生阅读分析后,回答所提的问题。这种题型,不仅符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的要求,能够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和文字表述能力,而且对中学教学中史料的引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往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史料分析题考生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除基础外,主要是方法不当。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呢?从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分析史料题的题型,以便对症下药。史料题的设问大致可

15、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求从材料中找准信息点来回答,甚至不必加工。如今年高考题(江苏卷)第27题,问题的答案全部来自材料中。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