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82182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翟建中1 潘其云1 卢新隆2(1上海农林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2上海加地乐绿化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1612)摘 要: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其地带性森林的特征。上海沿海防护林的构成应以林种为单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讲究实效,利用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建设人工地带性森林。在防护林的规划中,本文提出适地适树、综合治理和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将乡土树种、适生树种作为沿海防护林的建群种。上海在沿海地区建设与发展的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厂(场)区绿化、城乡绿化、景观生态

2、林和滨海湿地都是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改进防护林结构,提高防护林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防护林建设中,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建议在防护区内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复合农林业和沿海旅游业。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发展用材林,既可使沿海防护林得到有效的维护与更新,也可以供应上海地区对木材的需求。关键词:沿海防护林;地带性森林;乡土树种;布局与结构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基础上的绿化形式,以突出森林结构的群落为基本单位,并遵循地带性植被结构特征,是人工营造并蕴含自然特征的生物群体1。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城市森林中的重要组分,它起着防风

3、固沙,抵御台风和海啸,保护城市生命安全的重大作用。气候灾害是上海沿海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包括热带气旋、寒潮及由此引起的风暴潮、龙卷风、旱涝、暴雨和冰雹等。上海沿海地区每年都可能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一般在每年的511月,其中以79月最多。大风、暴雨、狂浪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寒潮低温是上海沿海另一种常见灾害性天气,它伴随着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冰冻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上海市沿海每年受到寒潮侵袭平均23次,主要集中在11月翌年1月。上海市沿海陆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主要发生在59月汛期,由于沿岸地势低平,暴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涝害。上海市沿海还有龙卷风、多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4、。2因害设防,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2002年起,上海开始城市森林建设,对沿海防护林建设做了全面规划,本文在对上海沿海防护林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作一探索。1 上海地带性森林的特征根据植物地理学学说,植物的分布与地理气候相一致,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森林植被分布。植物学家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气候带,每个气候分布相应的森林植物群落,这就是地带性森林。我国的亚热带面积最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4,本带依据气候和植被状况,分为东部亚热带和西部亚热带两个部分。东部亚热带又分为东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东部北亚热带的地域约自北纬3440到3030,森林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

5、阔叶混交林,常见的落叶树种有朴树、糙叶树、榆树、黄连树、盐肤木、枫香、白栎等,常绿树种有香樟、毛竹、冬青、青冈栎、红楠等。3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西与苏、浙为邻,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全境除松江有几座小山外,其余均为低平坦荡的平原;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南缘,佘山上的森林植被群落就是其地带性森林特征的反映。2 上海沿海防护林设计原则、类型与布局2.1 规划设计的原则2.1.1 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原则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沿海防护林体系主要分布在沿海陆地(包括海岛)上。因此,沿海地区的地貌类型对林种、树种的布局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在这一原则的应用中,应当重视乡

6、土树种与适生树种的使用,森林群落是一个有序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选用乡土树种为生态林建群种,可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抗逆性,降低森林维护与管理费用。目前,在上海造林实践中,许多林业单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片面追求树种的新、奇、特,而对乡土树种不屑一顾;有的片面追求“四季常青”,而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树种置于一旁。“适地适树”,“适地适群落”是生态林发展的方向,而具有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绝不应该忽视,而应当发展,在城市森林的结构中应成为主要建群种,以便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452.1.2 综合治理原则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土壤含盐量较高(0.1%0.3),土壤酸碱度在PH7.59

7、.0,不利于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因此,沿海防护林要以防风为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防旱、防寒、改良土壤、防土壤盐碱的问题,营造海防林应当将生物措施(以乔灌草相结合)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改变单一树种和单一林种的造林模式,实行田、路、河、渠、堤、林相配套,构成带、网、片为主的综合防护林体系。67这一体系将有利于建立农林牧生态工程,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及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在人工辅助的能量和物质参与下,使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现代工程技术多系统的配套,以及生产过程中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2.1.3 效益协调一致原则传统的防护林建设是以防护为目的的,而现在在防护林建设中,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考

8、虑生态效益,更要考虑农民经济利益,我们建议在防护区内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并复合发展农林业和沿海旅游业;筹建市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管理范围,积极支持与发展沿海防护林的建设。2.2 海防林的类型上海从吴淞口至杭州湾大陆岸线及崇明、长兴和横沙三岛海岸线总长度为451.85公里(一弧三圈),其中大陆岸线174.5公里,岛屿岸线277.35公里。按照上海林业发展规划,主风向设计林带的宽度为10001500米,次要风向林带宽度为200500米,建设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上海沿海地区属于泥质海岸,为沿海平原海岸的主要类型,长江每年4.35亿吨巨量泥沙(大通站多年平均值)东流入海,为上

9、海海岸带岸滩地貌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边滩主要有长江口南边滩、杭州湾北岸边滩、崇明东滩、崇明北边滩等。上海陆域及海岛均为人工稳定海岸。由此可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结构布局从浅海水域向内陆沿伸,分为滨海湿地、海岸基干林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三个建设层次。在不同地段建设沿海防护林应以林种为单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讲究实效,利用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建设人工地带性森林。2.2.1 滨海湿地地球上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直接供水、补充地下水、抵御自然灾害、滞留与降解污染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库保存、天然产品生产、休闲、娱乐和科研等多种功能,具有巨大的社会服务价值。8根据19972000年上海市

10、湿地资源调查,上海市湿地总面积31.9714104h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03,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上海要以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为重点,着力提高滨海湿地抵御台风、风暴潮、及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能力建设,逐步形成适应特大型城市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符合生态型城市需要的滨海湿地基础生态空间。2.2.2 海岸基干林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上海在沿海地区建设与发展的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网、果树经济林、景观生态林、厂(场)区绿化、城乡绿化等是防护林的几种主要类型。据调查,大部分地区海岸基干林带的宽度约2030m左右,

11、尚未达到国家提出的200m宽的要求,并且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有的地段还有缺口断带,整体抗风力弱,急需调整与加强。景观生态林在沿海地区发展很快,例如南汇森林公园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与新建的临港新城之间的滨海地带,距机场约18km,其总设计面积超过一万亩,是上海地区迄今为止仅次于崇明东平森林公园第二大人工森林。又如位于杭州湾的金山区建成了70hm2的防护林,其中2000m长,264m宽的卫生防护林有效地保护了居民区的生态环境。在景观生态林范围内,主要发展以山、湖、岛、港等为依托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圈。沿杭州湾北部岸线,应当加大重点区域(点状)的开发和完善力度,如华夏休闲度假区(东块),浦东南汇滨海旅游

12、区、芦潮港旅游区、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金山海滨旅游区。积极推进与海塘(堤)建设相结合的沿湾、沿海、沿江岸线(带状)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点状和带状相结合的分布,开发以滨海风光、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产品。目前,沿海地区的景观生态林建设多注重休闲娱乐功能,而对如何抗台减灾作用考虑的较少。用材林是重要的林种之一,但在上海地区却很少发展。森林是有生命的群体,它们也要生老病死,如果不利用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木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是林业的工作内容之一。抚育间伐的作用是调整混交林林分组成,淘汰非目的树种,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具有合理的营养空间,改善卫生状况,增强林木的抗

13、力,提高防护功能。923 沿海防护林的布局根据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和海陆交汇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地段的区域性特征,上海沿海防护林的布局试作如下分析:2.3.1长江口区长江口区受长江径流淡水的影响,但也受东海涨落潮海水入侵的影响,是咸淡水交汇相当敏感的地区。长江口区的整体功能,是在江海陆之间相互作用而决定的。而其中又以长江的作用为主导方面。该区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功能区:长江河口区域、长江口南岸陆域和长江河口沙岛。2.3.1.1长江河口区域长江河口区域的主体功能是:航运、水产、淡水源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口的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长江口北港、北

14、槽是进出上海港的咽喉,长江口内风浪小、有较好的避风条件。长江河口地区每年有9335亿立方米(徐六泾站)的径流经长江河口区入海,出入长江河口区的径流和潮水可将污染物和径流带入的污染物输入东海,对本地区的水体有着很大的自净能力。但是由于排污量综合管理跟不上,造成长江河口区的水质有下降的趋势,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逐渐减弱。要使上海市民享受到清洁的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一定要从污染源头抓起:第一步要做到达标排放,第二步是提高标准,向低污染排放的方向努力,达到天蓝水清。在这一地区的周围,可以发展水源涵养林。其主要功能是固土护堤,防止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提高江水的自净能力,保护长江河口区域及其所属水库与沿

15、海湖泊的水质。2.3.1.2长江口南岸从沪苏分界的浏河口到南汇咀是上海市港口建设的密集带,建有综合性码头、专业性码头等,是交通运输业内营外联的起点。长江口南岸深水靠岸,水陆交通便捷,长江南岸建有我国大型的钢铁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高桥石化有限公司、石洞口电厂、高桥电厂和外高桥修造船基地及经济开发区等,使本区成为上海市支柱产业中的钢铁和造船的主要基地。随着浦东的改革开放,城镇一体化的建设和为城镇服务的多种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区的主要功能有:海港与空港、工业、淡水源、重大市政工程、排污等主体功能。宝山地区是上海的重工业基地,要选择抗污染的树种构建沿海防护林,同时将海堤绿化与厂区绿化相结合建设沿

16、海防护林。浦东国际机场地处浦东新区机场镇、施湾镇、南汇县的祝桥镇、东海镇的濒海地带,场区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场址用地由海滩发育而成,其中一半土地由围海促淤而成,地势平坦,净空条件极好。机场临海西侧是远东大道。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机场与空港地区的规划建设应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节水节能工作、绿化美化工作和预防污染等工作。鉴于机场对净空条件及通信的要求,不可种植鸟嗜植物,而可以发展以东方杉、湿地松、中山杉、柳杉等针叶树种为主的海防林。2.3.1.3长江河口沙岛长江河口沙岛主要有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三个河口沙岛,以河口发展趋势而言,长兴岛和横沙岛将成为第二代的崇明岛。由于三个河口沙岛被水所包围,受交通、能源等条件制约,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开发强度较低,仍保持着“三净”的自然环境条件。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