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80869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初论摘 要: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又有焦母恋子;刘兰芝倔强、不善沟通;焦仲卿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文章以此切入深入探讨焦刘悲剧对读者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寻找避免悲剧上演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焦刘爱情 悲剧原因 现实意义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以人物为中心铺叙故事,讲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始终被人们传诵不衰,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要思考:焦刘婚姻悲剧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去避免这样的悲剧?一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规范

2、人们行为及处理日常事物的合法依据,并且一直影响到汉末建安时期。诗篇前的小序清楚地交代了该诗发生于汉末建安时期,当时关于婚姻方面权威的就是儒家的“七出”,礼记本命里面记载了“七出”的内容:无子,淫逸,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嫉妒,恶疾。当时的妇女无论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都可以成为被婆家合理合法休弃的理由。对比兰芝在焦家的具体表现,她到底违反了哪一条呢?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是一位忠贞不渝、恪守妇道的女子,那么“七出”中“淫逸”“盗窃”之罪恐怕很难成立。诗中也明确提到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嫁到焦家后,“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

3、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甚至在无故被遣之际还不忘交代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如此一位勤劳善良、知书达礼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是犯了嫉妒、口舌两条,至于“恶疾”一条,诗中也未提及。由诗中若干描写兰芝的语句可推知,兰芝并无子女,同时诗篇中也未公开或暗示刘兰芝不能生育,兰芝正值婚嫁和生育的好年龄,自遣归家后求婚者接踵而至,如果兰芝真的不能生育,怎么会有县令三郎、太守五郞的相继求婚呢?由此可知“无子”说是站不住脚、缺乏合理依据的。关于“不事姑舅”这一点我们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说起,当时的“妇道”准则以儒家礼教作为规范、标准。礼记昏义中说:“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姑舅,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大概

4、意思是:作为妻子,她和丈夫的亲密度不得超过姑舅,否则就当作不事姑舅。礼记内则中说得较为明了:“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意思是说儿子过于疼爱自己的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将其休弃。焦刘夫妻亲密无间、感情深厚,自从兰芝嫁到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忽略了焦母的感受,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会引起焦母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焦刘婚姻悲剧发生于汉末建安时期,虽然东汉大一统政权濒于崩溃、儒家纲纪松弛,但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礼教的部分内

5、容又与忠孝相矛盾。焦仲卿本来可以肩负起家庭的领导责任,令母尊从自己的意愿,进而避免婚姻悲剧的发生,但因汉代宗法盛行,统治者又企图以孝治天下,这就使得父母对子女享有绝对的权威,社会以孝为荣,风气所及,我们很难设想作为府吏的焦仲卿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强母亲所难,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他做出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焦仲卿在爱与孝的矛盾中选择后者有其必然性。“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可见焦仲卿是一位以工作为重的小吏,很少照顾家居生活,所以下文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之句。焦母一直希望儿子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也是仲卿对母亲尽孝的表现。焦家婆媳关系不睦,焦仲卿向母求情无果后,“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

6、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他默许了母亲的意见,焦仲卿身上背负着强烈的孝道思想和道德感。焦刘爱情悲剧仅仅是焦家母子的原因吗?我想不是的。兰芝与婆婆的矛盾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原因,其最大的矛盾在于焦母对刘兰芝的不满,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所谓“举动自专由”,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表现,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兰芝诵书学艺,并不完全是依照“女子无才便是德”生活。虽然刘兰芝生活的时代离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种思想当时就己经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焦母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驱使下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百依百顺、听从自己安排的媳妇,但是刘兰芝向往平等

7、自由、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这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封建礼教思想中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与此同时从诗内描述可以推定仲卿无父。焦仲卿处于失衡的“爱的天平”上,作为儿子往往背负着超重的母爱,多年来焦母与儿子仲卿相依为命,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儿子当作丈夫的影子,以此来弥补自己多年来情感的缺失,这就产生了焦母对儿子的严重依恋。然而焦刘结婚后感情很好,此时焦仲卿的角色己经发生了变化,他不单单是焦母的儿子,还是刘兰芝的丈夫,这也就意味着婚后仲卿必然会将一部分爱给予兰芝,这也是人之常情,焦母却不愿接受这样的客观现实,她无法再次忍受情感的缺失,焦母对儿子的依

8、恋太深,无论是谁与仲卿的结合,都有可能遭到焦母的无端迫害。 时代背景只是造成悲剧的外部因素,而究其内部原因则是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诗篇中刘兰芝性格中倔强的一面较为明显,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出嫁的妇女让夫家休弃是很不体面的,大多数妇女都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而尽量避免被夫家休弃,兰芝由于很难忍受婆婆的驱使便自请遣归。她宁可被旁人误解,也不愿在焦母面前忍气吞声。她内心深知,婆婆不可能因为她的离开而改变对她的看法,同样她也不愿再忍受婆婆的无理刁难。尽管无奈远离丈夫对夫妻情深的兰芝来说痛不欲生,但她在婆婆面前却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归家那天她没像一些被休的妇女那样失声痛哭,而是好好打扮了一番才去与婆婆拜别

9、,直到与小姑作别时才流露出真情来,出门登车时“涕落百余行”,而她在婆婆面前一滴泪也没流。兰芝与婆婆缺少沟通与交流,“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兰芝表面自责,实则显示了她对无辜被遣的抗议。而“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暗含着嘲讽与矫情,是在焦母对她失恩义之后报以尖酸刻薄的言语反击,刘兰芝百密一疏之处在于与婆婆缺少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而一个经历太多人生风雨的寡居婆婆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夫妻离别时,兰芝对仲卿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对她与仲卿的爱情始终如一、忠贞不渝,以至刘兰芝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她践行了与焦

10、仲卿的诺言,却让刘母和刘兄处于尴尬境地,致使焦母失去了儿子,后半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兰芝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对双方殉情后他人的感受置之度外,缺乏家庭责任感。焦仲卿在兰芝被遣时没有说服母亲留下兰芝,母亲逼他休掉兰芝,他虽然不同意母亲的看法,但却没有什么具体强烈的反抗,仅仅是反问了一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说得最过的话也不过是“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当焦母捶床大怒的一顿臭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后,他便默然无声地“再拜还入户”只好苦口婆心地规劝兰芝暂且还家。他始终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在逃避,作为一个丈夫他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妻子,一方面很可能跟他长期生活

11、在焦母专制、霸道的母爱之下有关。另一方面,封建时代历代标榜孝道,在“孝道”的枷锁下,焦仲卿对母亲也只能惟命是从。他本身懦弱的性格和封建社会倡导孝道,共同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做出最为彻底的反抗焦母逼他休掉兰芝的行动。兰芝“举身赴清池”后,“心知长别离”的残酷现实使他的性格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以“自挂东南枝”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焦母的背叛。 刘兄和刘母作为兰芝的娘家人在焦刘悲剧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刘兄是一个脾气暴躁且思想庸俗的封建家长,县令遣媒遭兰芝拒绝,太守又差人说婚,兰芝的哥哥一方面表现出庸俗的攀高迎上心理,另一方面他也在为兰芝着想,希望妹妹有个好的归宿,才迫不及待地想让兰芝再嫁,其出发点

12、总归是好的,但他却明显地逼迫兰芝。兰芝本来有能力自谋生活,然而社会剥夺了她的经济地位,她已无力反抗,终于在改嫁的当天“举身赴清池”,用死来成全和焦仲卿的誓言,或许兰芝并没有多想,但兰芝的死也可算是对家人无言的反抗。刘母在家中所处的位置、身份与焦母相当,但两人性格却截然相反。兰芝不再嫁是刘母同意的,刘兄逼妹妹再嫁时她却保持默认,并没有继续支持兰芝,而是听从刘兄的安排,显得很软弱,没有一丝主张,刘母不像焦母那样强势,她是我国古代父死从子的典型,刘母若能像焦母那样独断为兰芝作主,兰芝也不至于在娘家孤军奋战、无依无靠。二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高中老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过程

13、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兰芝在处理与婆婆关系时的缺陷,她遇事针锋相对、不妥协,并没有尝试着与焦母进一步交流、沟通。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误会和矛盾。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和生活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焦仲卿“自挂东南枝”践行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焦母的背叛。难道他们没有其它的选择吗?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用理性和道德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以减少作品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对生命应抱珍惜地态度,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

14、有一次,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还要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而不能那么自私,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逃避。孔雀东南飞不仅对高中生有影响,对现代社会的青年男女、家庭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人由于社会环境、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不同,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消极方面表现在:一些青年男女在无力解决家庭矛盾时往往选择逃避。积极方面则表现在:人们能够从孔雀东南飞的家庭悲剧中获得启发,尽量在家庭生活中缓解各种矛盾。诗篇的悲剧在现代社会己经很少发生,现代社会家庭条件普遍提高,父母和子女有了分开住的条件,而且社会上也认可这种做法,子女成年后与父母分家是很普

15、遍的现象,不像我国古代社会要考虑到孝道意识、社会伦理、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压力,分家一方面能让年轻夫妇学会自立、独自承担各种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婆媳矛盾,促进家庭和睦。其实分家并不意味着跟父母关系的断绝,只是在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彼此给对方更多的空间,做子女的还是要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往往简单而武断,沟通与交流不够,更缺少增进理解与体谅的方法与技巧,没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最终使家庭亲情关系日渐淡化,有的甚至上演了令人唏嘘长叹的家庭悲剧。要知道家庭的和谐幸福,取决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用心经营,每位家庭成员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还应有“角色互补”的意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处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是与他人的关系,都要懂得沟通与交流、适当妥协、讲求方法技巧,这也正是孔雀东南飞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参考文献:1元陈浩注礼记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3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4李修生朱安群四书五经辞典M北京:中华文联出版公司,19985常万里礼记(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6常万里礼记(上)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7恩格斯著刘澄编译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8孔子著吴茹芝编译忠经孝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