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80472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青蒿【中药名】青蒿 qinghao【别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毛,常为3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

2、,围于外层,雌蕊1枚,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内为两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药,药先端呈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呈一短尖。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边。分布于广东等地。【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开或结果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或晒干。【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3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胆经、肝经。【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骨蒸、

3、截疟。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剂宜后下。用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疮痒、湿热黄疸等。【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护肝脏,防护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化学成分】主含多种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另含青蒿素、青蒿醇、青蒿酸、青蒿酸甲酯、槲皮素、小茴香酮、蒿属香豆精等成分。【使用禁忌】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相关药方】治中暑:青蒿嫩叶捣烂,手捻成丸,黄豆大。新汲

4、水吞下,数丸立愈。(本草汇言)治暑毒热痢:青蒿叶30克,甘草3克。水煎服。(圣济总录)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60克(童子小便浸,焙),黄丹15克为末。每服6克,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治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治瘊子:新汲水按青蒿汁,调蛤粉敷之。(百一选方)治蜂螫人:嚼青蒿敷之。(肘后方)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银柴胡【中药名】银柴胡 yinchaihu【别名】银胡、银夏柴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英文名】Stellariae Radix。【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

5、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圆柱形,粗13厘米。茎直立,细长,节略膨大,节间长12厘米,由基部明显多次二歧分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长约4毫米,绿色,边缘白膜质,花瓣5,白色,全缘,顶端2裂,雄蕊10,排成2列,花丝基部连合,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种子常12,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7月。【产地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悬崖石缝中。分布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采收加工】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

6、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药材性状】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厘米。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

7、甜。【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肝经、胃经。【功效与作用】清虚热,除疳热。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化学成分】银柴胡根中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银柴胡环肽,豆甾醇,-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谷甾醇、-菠菜固醇、-谷固醇、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成分。【使用禁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相关药方】治骨蒸劳热:银柴胡4.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治男妇虚劳发热,或咳或不咳:银柴胡、沙参各等分,每服

8、6克,水煎服。(本草汇言)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瘦,皮肤甲错,消瘦而不润者:银柴胡6克,鳖甲9克。水煎服。(温病指归银甲散)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浮小麦【中药名】浮小麦 fuxiaomai【别名】浮麦。【英文名】Fructus Tritici Levis【植物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

9、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大量栽培。【采收加工】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药材性状】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与内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无臭,味淡。【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心经。【功效与作用】除虚热、止汗。属清热药

10、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使用禁忌】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相关药方】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6g,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卫生宝鉴独圣散)治盗汗:用浮小麦一抄。煎汤。调防风末6克服。(卫生易简方)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治脏躁症:浮小麦30克,甘草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胡黄连【中药名】胡黄连 huhuanglia

11、n【别名】胡连、割孤露泽。【英文名】Picrorhizae Rhizoma。【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12厘米。根茎粗达1厘米,根自节上生出。叶柄短,叶匙形或卵形,长36厘米,干燥后变黑色,基部下延,边缘有锯齿或重锯齿。花葶有棕色腺毛,穗状花序长12厘米,花梗长23毫米,花萼长46毫米,果时达1厘米,萼裂片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冠暗紫色,长810毫米,外表面被毛,花冠下唇片约为上唇片的1/2,3裂,侧裂片顶端2或3小齿,上唇片钩状,顶端下凹。花丝无毛,前对花丝长约7毫米,后对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长11.2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56倍。蒴果狭卵圆形,长8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产地

12、分布】生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或草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3、或浸汁点眼。用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药理研究】具有保肝利胆、抗真菌作用;抗糖尿病活性;降血脂;抑制盐酸-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抗肿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化学成分】胡黄连根茎中含有环烯醚萜糖甙,另含胡黄连苷、胡黄连苷、桃叶珊瑚苷、岩白菜素、11- 0-(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云杉苷等。【使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相关药方】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赢瘦:胡黄连60克,柴胡(去苗)60克,鳖甲(生用)6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用生姜酒调3克。每日早晨、日午、临卧各一服。(圣惠方三圣散)治痈肿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易简方)治旋耳疮:胡黄连研细末,麻油调搽。(外科证治全书)治口糜:胡黄连1.5克,细辛、胡黄连各9克,藿香3克。上四味为末,每用1.5克,干掺口内,漱千漱吐之。(卫生宝鉴胡黄连散)治血痢: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上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空心温服。(普济方黄连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