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8037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高中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改变目前数学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繁、难、偏、旧”的状况。 标准设置了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数学课程。其中,数学B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数学C 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标准设置了数学A模块。数据处理、数学与社会等模块则主

2、要涉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以及与人类思想、文化相关的数学内容。标准的数学内容与过去相比有较大变化:加入了算法等一些新内容;设立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专题;对已进入中学课程的微积分、统计与概率进行了新的设计;对原有的内容,如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恒等变形等作了整合和适当精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A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 同时,标准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标准对评价改革也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2000年6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研制工作开始启动。研制组首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等文件,对世界

3、上相关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社会需求,并认真分析国内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以及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听取了数学界、教育界、数学教育界以及相关学科部分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以下的初步设想,其中包括制定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框架以及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现在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

4、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数学科学既有象中国古代数学那样“解决问题”的现实主义传统, 也有古希腊崇尚“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 伴随着工业革命,牛顿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微积分。 现代社会的成熟, 导致了希尔伯特形式主义的深刻与严谨。 20世纪下半叶, 信息技术革命给数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些伟大数学成就的核心观念, 都应该与时俱进地、适当地、相对完整地反映到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标准中。 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为我国未来公民规划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说

5、来, 应当做到: 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 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希望能够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 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 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

6、主义世界观。 二、基本理念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 形成了制订标准的基本理念。1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基础性。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的未来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为高一级学校的数学需求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应发扬这种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重

7、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当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数学基础”。2 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标准应当具有多样性, 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标准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3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需要接受人类积

8、累的知识, 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4 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 基础与创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激发创新的潜能。 先打好基础再创新,会导致二者的割裂。标准力求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

9、现创新精神。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当是开放的, 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理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思考的基本环节, 数学思维能力在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的真理观, 有助于“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标准力求自始至终体现这种精神。6返朴归真, 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 数学不能过度地形式化, 以免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 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 应该“返朴归真”, 努力揭示数学的

10、本质。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应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方法、思想, 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7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数学最大的发展是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 使得数学能够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我国大、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具有很强数学应用能力,标准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如单独设立“数学建模”的专题课程,设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数学与社会”课程,以及与社会人文科

11、学相联系的专题课程等,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8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确定的课程应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注意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 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 数学的美学价值,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并使之成为正确世界观的组成部分。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数学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我们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 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 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12、。 在内容上, 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 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10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的重大改变必将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评价的改革应当与数学课程的改革同步进行。评价的改革应当包括:评价体制、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改革,当然也包括招生、考试的改革。评价的改革是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建适合适合教育改革(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新的评价制度。三基本框架1 以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2关于框架的说明(1) 高中一年级为数学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分三个模块必修1、必

13、修2、必修3,共8学分,它们是每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一般在高一学习。(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以下9个模块构成:1 数学A2 数学B13 数学B24 数学B35 数学C16 数学C27 数学C38 数据处理9 数学与社会(3)课程组合建议 学生的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下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课程组合。第一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并在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它是高中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也可作为进入高职、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最低要求。(1学分相当于每周一学时的一学期课程)第二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

14、在选修课程C1、C2、C3、数据处理模块中获得7学分,在其它模块中获得4学分。它是进入人文社科类院校的最低要求。第三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在选修课程B1、B2、B3、数据处理模块中获得10学分,在其它模块中获得4学分。它是进入理工和经济类院校的最低要求。另外,我们为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设计了数学A 课程。选修数学A课程获得4学分后,可取得证书作为进入某些院校(包括人文社科、理工、经济等各类院校)的重要参考。 实际上,还可以有更多的课程组合。3课程实施(1)各个学校应根据上述的课程结构向学生提供课程组合建议,并开足可供学生选择的基本模块;各个学校应充分开发本校的教育资源,

15、学区内也可打破校际界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2)国家必须建立适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体系。四、课程内容的构成(一)数学必修课必修1:集合,基本初等函数,数列,算法概念。必修2:圆与直线,解三角形,点线面关系,三视图与立体几何初步。必修3:数据处理(统计的过程,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概念)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贯穿于三个模块之中。(二)选修课程数学B1 : 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B2: 向量空间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二次曲线),导数及应用 。数学B3:二阶矩阵与平面几何变换,计数原理与离散数学的范例,算法与软件。数学C1 :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与B1相同),解析几何(与B2相同,但不包括参数方程、极坐标),导数及应用。数学C2 :逻辑推理与证明,分类与计数原理,逻辑框图,公理化方法。数学C3 :数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专题。数据处理:离散随机变量与分布,四个典型统计模型。(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专题贯穿于上述模块之中。)数学A : 由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专题组成, 为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而设,着重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以下四类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