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2010.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80365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乐一中20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20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20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20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20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乐一中20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一中2010.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乐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第 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之水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

2、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

3、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

4、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

5、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作者认为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大荒

6、山即是长白石,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B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C满人神话中神岛(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

7、的。B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C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D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8、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之不解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

9、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7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动人心。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为子择师者”“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0、(二)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8翻译下列句子:(共3句,每句2分,共6分)(1)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2)世果群怪聚骂,指

11、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9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10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翻译句子11.名句名篇默写(15分)1、 ,一夫当关,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4、此日六军同驻马, 。5、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6、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7、 ,蓝田日暖玉生烟。8、 ,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翻译句子(10)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基础知识(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下列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