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80122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20111(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8页,第卷9至12页,共12页。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0年6月6日夜晚,通过大型望远镜能观测到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回答1、2题。1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A都是太阳的卫星 B分别属于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C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2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包含在A总星系 B太

2、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图1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3、4题。3此时图中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B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Cc地刮西北风 Db地雨过天晴4图2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图3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回答57题。5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6.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7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图4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三大类岩石。

3、回答810题。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a环节的水量和d环节的水量相等B若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则c通常为向西南方向输送的水汽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9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e环节在海岸带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D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10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 Bf环节蒸腾加强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读图5“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完成11、12题。1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

4、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12“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的地理寓意是A冬季风不能到达玉门关 B西风不能到达玉门关C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明显 D玉门关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的生长“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

5、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16.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8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图8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9题。 图819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路处于高

6、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山西是中国的煤炭资源大省,原煤产量约有四分之三输往全国。然而,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不得不承受着“富饶的贫困”,其原因是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图9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图10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4题。2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2 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

7、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 处于冬季风迎风坡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降水较少 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降水总量丰富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23 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24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环境洁净 海运便利 现代高速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 科技发达A B C D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11回答25、26题。25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 B3级 C4级

8、D5级2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图12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 (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27、28题。27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农业区28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图13中的图14中甲为1978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乙为2001年各省工业GDP份额比重分布图。回答29、30题。29.1978年到2001年,我国各省工业GDP份额珠江三角洲上升 东南沿海地区上升 东北三

9、省上升京津沪下降 工业份额低于2%的省份数量增长A B C D30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增长强劲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科技力量强 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国家政策的支持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资源能源丰富A B C D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植。图15为中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134题。31有关甲处油菜开花期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2月1日3月1日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B2月1日3月1日 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地区强烈C3月1日4月1日 降水比同纬度地区多D3月1日4月1日 土壤比同纬度地区肥沃32乙地

10、区位于沙漠西部边缘却有油菜田分布,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33图中信息反映出A长江三角洲油菜开花比四川盆地早B准噶尔盆地油菜开花比柴达木盆地早C热量对油菜开花日期的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最为明显D影响我国东部6月1日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2009年,在“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中,陕南汉中、滇东罗平、赣北婺源、青东门源榜上有名。34. 当汉中的油菜处于开花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昼长汉中北京 B地球自转线速度门源上海C正午太阳高度角罗平北京 D婺源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晚三里屯village是一个抛弃传统商业模式,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空间,图16为南区

11、建筑景观,图17为北区建筑景观。回答第35题。35关于三里屯village 建筑景观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区体现了老北京胡同的风味 B北区灵感主要源自北京四合院C整体营造了摩天大楼的震撼 D是传统文化与新潮时尚的交汇在内蒙古工作的小娜来北京游玩,图18是小娜在北京拍摄的四幅照片。回答3638题。36. 图18中的旅游景观属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B. C. D. 37. 2010年主题为“秋染香山红叶传情”的香山红叶文化节于10月15日至11月7日举办。这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要A. 抓住景观的特色B.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C. 把握观赏时机D. 以情观景38. 摩登天空音乐节是每年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大型露天摇滚现场音乐节,小娜在尽情享受这场摇滚盛宴的同时,发现草坪上布满了空水瓶、报纸等废弃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游客可以在此丢垃圾,保洁人员会定时清理B. 旅游活动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应尽量避免旅游开发C. 摩登天空音乐节给公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D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图19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