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7935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2节弹力的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关键词:启发诱导教学设计启发诱导,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就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

2、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调整、开发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教学中利用启发诱导,把教学问题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的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如将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的第1课时内容教学设计过程如下: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弹力”作为力学中三种力之一,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好“弹力”可以为今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

3、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过弹力,知道平常说的压力、托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本质上都是弹力,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弹力的相关知识,进入高中又知道力是矢量这一关键性的知识点,只不过理性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要想理解弹力这一抽象概念还有一定困难。本节教材从展示宏观的弹簧被拉伸和压缩的实例形变引入,让学生体会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但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桌面的形变,所以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图32-2)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图32-4),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的事实。随后对于几种常见弹力的分析,总结出弹力的方向。

4、这里弹力概念的理解和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性,所以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讨论,体会压力(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线的拉力沿线长的方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概括了弹力的方向。教材没有把弹力的方向概括成:“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问相反。”而是把关于压力、支持力方向的文字表述简化。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做课本32-6的小实验,使学生更加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二、教法本课以启发诱导教学和探究法模式相结合,并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辅。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

5、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2难点(1)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2)确定弹力的方向。(3)微小形变的判定。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奇趣导入(展示视频)蹦床比赛,运动员撑杆跳的上升过程,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避震弹簧的

6、缓冲过程,蹦极的过程。教师:在上面我们所看的片段中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物理规律,不知同学们能否指出来呢?学生:它们都在发生形变后对其它物体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教师:不知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谁来说?学生:拉弓射箭、蹦极、跳水踏跳板、打篮球教师: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过去以教师讲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学生探求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点。教师创设情境和显现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联,并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7、。在这一阶段是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二)巧妙设问(1)学生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2)提出问题: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橡皮泥的形变与用力拉弹簧的形变有什么不同?手为什么受力?手受力的方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得出: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不能恢复的形状改变,拉或压的弹簧能够恢复形状改变,总结出: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

8、性形变。)(3)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钩码受哪些力?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4)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呢?(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5)再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共同讨论,然后总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

9、力物体(被压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6)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引出几种常见的弹力)启发诱导的教学,能够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

10、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三)精要讲解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精要讲解作为一种传统、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精要讲解就是老师以导演、指挥的身份,进行诱导、点拨。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或者课堂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碰到“疑难杂症”,教师循循诱导,适时点拨,“精讲”起到画

11、龙点睛的作用。对弹力的产生进行实例分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该物体发生形变C任何物体形变以后都会产生弹力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箱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弹性形变2一本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两物体接触并挤压了吗?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了?书和桌面的形变方向是如何的?分析:桌面发生的形变是向下的,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恢复原状,这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书本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再来研究书本的形变,书本被挤压得产生了向上的形变,为了恢复原状,它就要向下挺,这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桌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3绳子下

12、面吊着一个匀质铁球。分析:绳子与铁球的接触处都发生了形变,绳子被拉长,发生向下的形变,铁球同样被拉长,发生向上的形变。所以,绳子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铁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铁球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会对绳子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4人在水平面上推木箱。分析:人手与木箱相互挤压,人手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就会对箱子产生向前的弹力,箱子发生形变就会对人产生向后的弹力。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教师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易于混淆的内容,带共性的内容。 (四)简明小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知道了

13、什么是弹性、塑性(提问)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1弹力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A:物体间必须直接接触;B: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A: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支持面(或者切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B: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4大小:A:跟物体的形变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B: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计算; 在经过前几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再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能够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