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79222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征求“十二五”连云港市文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各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局牵头草拟了“十二五”连云港市文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将作为全市重点子规划报送市政府审核后印发。 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现将征求意见稿挂在连云港文化网首页征求意见,请自行下载阅读,并在5月13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报局办公室(盖章)。 联系人:张霞 电话 85681800 传真 85681801 2011年5月9日连云港市“十二五” 文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引导“十二五”时期连云港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1、文化设施建设呈现新面貌。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建成使用;县文化“三馆”同步建设,步伐加快;基层文化设施面貌显著改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文艺创作演出实现新跨越。组织创作大潮连云、左邻右舍、梦境西游等

3、一批优秀剧(节)目,获省级以上奖项近100个,王咏梅多件音乐作品获国家级大奖。市级院团艺术创演能力显著提升,女子民乐团多次赴欧亚及港台地区演出并进国家大剧院演出,初步成为省、市文化名片。3、文化惠民活动涌现新气象。连年组织“和谐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活动等活动数百场,两次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市博物馆打造“雷锋车组事迹展”、“千古之谜凌惠平”、“西游记文化陈列”等特色展厅,“凌惠平”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多次,民俗博物馆重新维修改造开放。4、文化遗产保护展现新局面。组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新发现文物555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9处,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入选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

4、新发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东渡传说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15个项目入选省级保护名录,确立公布87个市级保护名录及相关传承人。5、文化市场监管显现新成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保持“打黄扫非”高压态势,查处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经营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文化市场总体稳定繁荣,规范有序,综合执法走在全省前列。6、文化产业发展涌现新亮点。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包装推介,连续三年举办文化艺术项目推介会,举办国际西游记文化(旅游)节,文化招商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全市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7

5、、广电事业保持繁荣新态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创新创优,培植出东方女孩、港城365省市名牌栏目,500余件广电作品在省以上政府奖评比中获奖。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市区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工作虽然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文化发展不均衡,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态势落后于省内周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水平与快速提升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形象不适应;二是拨尖文艺人才和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缺乏,乡镇文化站专职队伍薄弱,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尚未形成

6、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仍处于总量低、规模小的初级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发育不充分,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四是文艺精品数量相对较少,拿得出、打得响的文化品牌还不够多等。二、“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国家战略赋予了我市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是我市贯彻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服务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关键时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将大幅度提升,文化建设面临重大发展

7、机遇和挑战。1、有利形势和发展机遇国家、省文化大发展的宏观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支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和推动创新型社会发展出发,全面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投入空前增加,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引导力度日益加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强省战略与经济强省、科技强省作为全省的三大发展战略,将更加有力的推进文化建设。连云港市经济发展达到新阶段。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000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39024美元,具备了支撑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条件。市民文化需求的新

8、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后,居民消费方式将发生较大变化,文化、娱乐消费将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将将产生更高的期待。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社会大为改善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挑战和不利因素城市高速扩张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较大压力。我市正处于沿海开发和城市高速扩张期,建成区面积、居民数和流动人口数快速增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机构设置、文化服务提供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矛盾。基础

9、薄弱,未来竞争压力较大。我市文化事业近年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文化产业、大型设施等方面竞争压力很大。投入不足仍是瓶颈。我市文化事业经费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投入依然不足,经费更多用于保证日常运转,文化活动、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服务由于经费困难受到较大制约。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新的机制尚未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正处于旧体制的变革和新体制的调适中,改革成本正在支付,制度能量尚未得到有效释放。三、“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一)制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

10、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建的原则。文化建设要形成以政府规划、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为指导,社会多元投资和多元承办方式共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格局。三是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政府既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力度,注重文化事业与社会发展同步,又要引导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始终把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五是是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六是坚持

11、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加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扶持,统筹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二)“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战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机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为主题,以改善文化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以深化文化改革、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加强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

12、三)“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文化建设实现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品牌上位置、服务上质量、产业上支柱、管理上规范的目标,即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竞争有序、繁荣昌盛、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政府与社会并举的文化活动新局面,初步建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较强、文化人才汇聚的文化强市。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文化经济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占

13、全市GDP的比重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艺术创作生产实现新突破,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初步进入“国家队”,推出一批反映沿海开发、彰显连云港精气神、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文化行政综合执法、行业协会自律、社会组织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比较健全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健康向上、文明卫生、和谐进步的文化市场格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逐步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支持文化建设的制度环境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和比较完善的人才选拔、考核、激励、流动机制。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1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全面建设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道德行为规范。加大道德观、价值观和文明风尚培育力度,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群众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全民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五、加强

15、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实施文化设施完善工程。建立健全以市、县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道和乡镇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村组和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1、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规划与构建中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形象相匹配的高档次公共图书馆,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在市中心规划建设市文化馆,面积不低于15000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夯实基础;按照提升服务功能、方便阅读的原则,在市中心建设市少儿图书馆新馆,面积不低于12000平方米;按照打造大专艺术院校的目标,迁建市艺术学校,占地面积不低于100亩;按照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原则,由各级政府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采取财政投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等方式,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的大型文化广场;按照打造连云港特色博物馆群的目标,继续推进中国水晶博物馆、海洋博物馆、锦屏磷矿工业博物馆、淮盐文化博览园等博物馆群建设,力争一年诞生一个新的博物馆;加快建设科技馆、市档案馆新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工人文化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覆盖面广、功能实用的基础设施,提前规划滨海新城、徐圩新区的大型文化设施布局,并有计划地予以推进。2、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继续推进县级文化设施建设,区级文化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