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7894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改总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课堂才有可能实现高效。那么怎样的课堂容易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呢?现就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体会。一、巧设妙导,激发参与热情 成功起步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导入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案例: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我国汽车拉力赛将于10月8日在北京举行,在那里可谓好车如云、高手众多。老师也设计了一种车型将参加比赛(

2、出示车轮是三角形的汽车),想想看老师可能会获得比赛的第几名?(倒数第一。)为什么?(因为车轮是三角形的。)那么谁帮老师改装一下,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名次呢?(改为圆形。)为什么要偏偏改为圆形呢,圆到底有什么独特的特征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明明知道车轮必须是圆形的,却说不出为什么,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迫切知道答案的欲望,教师顺水推舟,轻松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二、精心设问,引发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课堂学习的源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案例: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探究情境链:老师

3、现有装一定量水的圆柱玻璃容器,你们能利用已有知识计算出容器中水的体积吗?沉思、窃窃私语后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们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就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求出“圆柱体的水”的体积。此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我微笑着提出了新问题: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还能运用刚才的方法计算体积吗?这时几个同学笑着回答道:相同的道理,那我们就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不就行了!此时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已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乘热打铁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这里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是呀,木块既不能倒,

4、也不能捏,这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最终在师生的有效“合作”中,理清了思路,探明了方法: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计算。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我提出了第四个问题,即这节课的焦点问题:假如是一根圆柱体的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统一公式,而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诞生”了。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小学生因年龄特征,动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往往会出现在手指尖

5、上。要真正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是什么”,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过程,收获“为什么”,即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的过程。 案例:同样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情境:给学生分组发放一些工具,第一组是图钉、毛线、铅笔,第二组是毛线、铅笔,第三组是铅笔。要求学生利用以上工具,同桌合作设计画圆,然后比较哪组画得又快又圆。学生通过动脑设计、动手操作之后,发现第一组画得又圆又快,教师顺势利导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组又快又圆?学生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当他们再次找出答案线绳可以确定圆的大小、图钉可以确定圆的位置时,成

6、功的喜悦再次情不自禁地露在了脸上,而本节课的难点“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的理解,也自然而然浮出了课堂。 四、组织讨论,关注全体 为了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应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第三册乘除法应用题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学校食堂每天吃9棵白菜,一个星期共吃多少棵?学生出现了三种解法:9763(棵);9654(棵);9545(棵)。对此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认为一星期应为7天;有的认为一星期应为6天,因为

7、星期日食堂停火;还有的认为现在已实行5天工作制,故一星期应为5天。经过讨论,明确了题目的实质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教师肯定了三种解法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了动脑的好处,高效课堂的意义得以升华。 五、及时总结,提高参与能力课堂总结是对一堂课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和升华,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结除了对知识的总结还必须有解决问题策略的总结。例如上面圆柱体积这节课,最后总结时我问学生:你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同学们积极地说:“因问题的不同,可以有很多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个很大的教学研究问题,需研究的方方面面很多,本文只是个人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课堂有效而做的一些不够成熟的努力,不妥之处敬请阅读者坦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