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78691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学讲稿 一 11.2.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文学讲稿中文系:鲁亮 2010.2.28.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指中国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一、这里所说的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二、必须注意到: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一、原始社会时期:歌谣和神话我国在夏朝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2、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二、奴隶制的国家的建立(一)夏朝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朝已有文字。既然有了文字,就会用来记事。尚书中的夏书和其它先秦典籍中都有关于夏代史事的记载,它们虽说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但在夏朝当时,有一些相应的文字记载,应当是可能的。这些记载就是古代散文的萌芽。夏朝也有诗歌,保留至今的,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另外,夏朝的乐舞也很发达,战国时还在流行的九歌与

3、九辩,相传就是夏启时代传下来的。(二)、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商朝的文化已相当发达。至今人们已从考古发掘中见到不少商朝的文字记载,这就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甲骨卜辞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朝人非常迷信,商王的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都要向鬼神问卜。卜辞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预测天气,有的祈求丰年,有的记载农业生产和渔猎,更多的是记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事件。这些记载都很简单,最长的也不过上百字,但已按照一定的文法规则组织起来,能够清楚准确地交代一件事情。还有的卜辞写出对事情的推测,带有一定的语气,例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

4、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这本是一次卜雨的记录,但其中对雨来的方向作了推测,构成反问语气和排比句式,体现了记录者组织文句的技巧。还有的卜辞记载了较为复杂的事件: 一 - 1癸巳卜,贞,旬无?王曰:乃兹亦有,若偁。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车,马硪,驭王车,子史亦坠。(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商王在癸巳日用龟占卜,显示无祸,然后又占筮,显示有祸。第二天去打猎,小臣驾车,马出了问题,殃及王车,子史也从车上摔下来。这段短短的文字,记事已较为复杂,有事前的两种预测及不同结果,有后来的应验,可以称之为比较完整曲折的叙事文字。商代的另一类文字记载是钟鼎彝器铭文。商代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先进,至今已有不少铜器

5、出土,一些铜器上带有文字。商代的铜器铭文一般都比较简短,往往只有几个字。最长的也不过数十字,内容涉及征伐、祭祀和赏赐。例如小臣邑斚(ji)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只是简单地记下了作器的缘由和时间。商代的铜器铭文,大都这样简略。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之所以简略,主要还是由于在甲骨和铜器上作字的困难。实际上,商代的文字表达水平比这些记载还要更发达。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些册和典保留至今的,有尚书中的商书。商书虽经过后人的增损,但也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文章特点。总起来看,商书文章的内容已很丰富,其中叙述了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更表达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

6、例如“恪谨天命”等等。文中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讲道理,文辞虽然质朴,但也运用了一些形象化的譬喻,有了一些文学色彩。这种文章与商代人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能够反映商代文学发展水平的还有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它们是当时卜筮所用的文字。传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产生于战国时代的易传也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乎,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如果说周易产生于殷周之际,那么其中多数卦辞和爻辞的产生时代就可能更早。从它们的内容来看,有的卦爻辞记载了商朝的历史,其它部分则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从散文发展的角度来看,卦爻辞比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们虽然都很

7、简短,但又精练生动,富于形象性。例如: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大壮上六)写的是公羊撞到篱笆上,进退不得的窘态;睽孤(弧)(弓)见豕(猪)负涂(泥),载鬼(疑惑不解)一车,先张之弧,后说(脱)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易经睽上九) 一 - 2 这写的是旅人在路上所见到的抢亲场面,他们写得生动风趣,使具体的生活情景如在目前。有的段落用了一些形容词,如屯上六:“乘马(四马并驰)斑如,泣血涟(泪)如”;颐六四:“虎视眈眈(注视),其欲遂遂”,都很精练传神。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不同的是,卦爻辞中往往通过某种生活现象阐发道理,例如:枯杨生稊(ti),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大过九二)(上年纪的男

8、子娶到年轻的女子,能生小孩)井渫(xi水)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九三)前一段说明了一种生活道理,后一段表达了一种政治见解,都给人一定启发。而且前一段用了比拟手法,后一段以生活现象起兴,使道理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另外,卦爻辞的语言韵散相间,有时还运用对偶句,句式简短,变化灵活。如艮卦辞:艮(静止)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使自己的背停止,不要转到身体,达到“静”的程度,即使到了有人的庭院中,也不会去看人)既用韵语,又用偶句,三字句与四字句错综变化,颇具声韵之美。卦爻辞这种以形象包含哲理而又协韵易读的特点,成为老、庄一类散文的先河。还有的卦爻辞具有诗歌的特点,如中孚

9、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酒杯),吾与尔靡(分散)之。以鹤鸣于树阴起兴,表达愿与对方共饮的愿望,无论其表现手法还是语言形式,都很像诗经中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商代诗歌的发展水平。再例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之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下离上坤) 易经明夷初九利艰贞。商代的统治时间很长,几百年间,应当有不少的诗歌,但这些作品几乎全都散失了,至今我们只能从周代宋国的商颂中去窥见其一斑了。(三)、西周取代殷商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推翻。西周代商,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周朝人从商朝的灭亡中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也迷信天命鬼神, 一 -3但更强调“天命靡常”,重视敬天

10、保民,重视人的作用。他们建立起比商代更加完备的典章制度,大规模地制礼作乐,史官的设置也更加完善。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变革日趋激烈,礼坏乐崩,被官方垄断的文化开始向下层传播。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思想的活跃,而且为私人著述创造了条件。在上述文化背景下,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至今我们见到的春秋就是鲁国的国史。史官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见文采是史官文化的重要特征。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里的“文”,

11、主要是指礼乐典章之盛,同时也包含着重视辞令文采的意义,辞令文采正是典章之美的体现。左传和国语中的文章,其辞采之富、文章之美,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代,而且成为后人的典范。它们的成就,也正是那个重文的时代的产物。周代极重礼乐,诗作为乐的一部分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其中包括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来自各个不同要区的作品。它们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礼仪的场合,学诗、用诗是各级贵族的必要修养。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四)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统治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名存实亡。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建立起来。各国统治者为

12、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大力进行兼并战争;为了保全自己,削弱和兼并他人,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华夏民族就在这种大混乱、大变革中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其突出表现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诸子散文。与此同时,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此书文辞生动,横肆辩丽,一直作为战国散文的代表而受到后人的推崇。战国时代,礼坏乐崩,诗歌创作在北方归于沉寂。而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

13、辞。楚辞的出现,不仅给战国诗坛增添了异彩,而且直接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对后代的文学影响极其深远。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它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古代文学时代划段示意图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三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两汉中古期:魏晋明朝中叶(公元三世纪 十六世纪)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大约公元755年)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大约公元1279年)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大约公元1521年)近古期: 明中叶“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1840年) 一 - 4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第三节、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原

14、始诗歌和原始神话。它们都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一、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二、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第四节、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第五节、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历史散文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

15、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