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786795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疾病科岗前培训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计划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为进一步建立严格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特制定本训计划.1、培训对象:进入感染科工作的医疗,护理及其他工作人员。2、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3、培训内容: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4、培训时间为1周.5、培训完毕,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方能上岗。附岗前培训表格培训天数培训内容考核情况1传染病防治法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4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消毒隔离制度6感染性疾病常见疾病诊疗常规7传染病上报相关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四、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与控制制度五、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六、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七、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八、消毒隔离制度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十一、手卫生管理制度十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十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十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十五、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十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考评制度十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后1-2小时之内开始。5、随访不论

3、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6、咨询和健康教育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

4、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5、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实验室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1、实验室安全性的认识:、对设备和实验室进行安全性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检查安全标准操作规程,这些规程应适用于现有的条件,并与其它的规则和操作过程相一致、不管是否有意外发生和新的危险出现,均要定期对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及实施情况进

6、行检查.2、减少利器的使用利器包括注射器、针头、刀片、玻璃制品、载玻片等,如果有可能最好不要在实验室使用这些利器,或使用替代品如塑料移液管。3、培训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安全。4、个人保健很小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的敷料覆盖。患有急性疾病和严重慢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应进入医院生物安全P2级实验室.进入P2实验室者,要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手指甲,以免刺破手套。在脱去隔离衣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应避免用可能已受到污染的手套触膜面部。在有危险化

7、学品溅出或爆炸可能时,应配戴安全眼镜和面罩,如把样品管移出液氮时。严禁在HIV和相关实验室用嘴吸取液体。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喝、吸烟。5、建立应付突发事件的措施在处理紧急事件中要包括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主任、调查员、实验室工作人员、设备安全员。要依据实验室应用的生物材料种类通知警察、消防员和其他紧急事件处理者,以帮助他们制定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方案。实验室紧急处理要考虑到包括炸弹威胁、严重气候状况(飓风、洪水卜地震、停电及自然(或非自然)的灾害因素。6、掌握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通常被用作表面清洁或作为使用前做的安全工作。主要采用的消毒方法如下:化学消毒次氯酸钠:如含氯消毒剂包括84消毒剂、优氯净等.

8、醇类:如乙醇醛类:如甲醛和戊二醛.HIV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剂:废弃缸:用10%(v/v)次氯酸钠(10000Ppm的氯)或者5%(v/V)Tegodor(甲醛和戊二醛混合物)。生物安全柜操作表面/工作台/离心机/桶/盆:70%乙醇或者5%Tegodor。溢出物:可采用含有效氯的水喷撒或使用10%次氯酸钠或10%Tegodor.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可用于消毒单一生物安全柜或整个实验室高压蒸汽消毒7、感染性样品的接收和发放潜在性感染材料的接收应该有合适的包装并有醒目的标记。应该送到合适的实验室,不能在收发地点和仓库等地点打开。未标记的包裹应作为潜在感染源处理。包裹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打开:在处理感染

9、源方面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应用后可置消毒的容器中。泄漏的包裹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潜在性感染材料的发放必须送到预定的接受站的地点,并清楚地标记为感染性的。必须放在密闭的管子中,管子放在生物危险罐中,罐里含有足够的吸水材料,以防泄露每一包装的体积不得超过50ml。所有发放的第三类微生物病原体必须有记录。8、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紧急处理: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

10、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彳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

11、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四、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1、充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例如铅围裙、手套和防护眼镜等。2、控制原发射线:例如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缩小曝射病;透视前暗适应,间断透视缩减曝光时间等.3、减少散射线:例如加强X线管消散措施,按标准设计机房,扩大散射线的分散面并削弱其强度.4、一年一次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体检木案。5、佩带防护计量仪,定期检测放射辐射剂量。6、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I。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职业病防治

12、法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第十五条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www。dehsm。com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

13、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何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就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因职业暴露获得感染的危险。医务人员被感染后,可将感染传播给病人或其他工作人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艾滋病的流行

14、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随着艾滋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增多,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同时也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继2003年SARS流行中,医务人员暴露感染事件已引起国家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国内又报告了多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伤害事件。如何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已是迫在眉睫。2003年以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工作指南、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条例等系列规范,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防范,减少暴露导致

15、的伤害。但由于起步较晚,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缺乏系统的研究:如医务人员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与一般人群的差异、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临床针刺伤的人群特异性、发生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几率、医务人员结核的发生率、接触传染性疾病后自身感染或自身感染某些传染病而传播给病人的报道较少等;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研究和效果评价不够,没有建立安全防护制对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培训与教育做的较少:据国内某医院对222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手消毒的情况、针刺伤情况、职业防护知晓率等。结果:戴手套的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1.08%,而知道针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相当低为1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