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7861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政府价格调控法律制度一、前言市场经济中的价格调控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价格进行的水平、变化、价格结构和价格行为的规定或者限制。合理的价格水平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着广泛的价格干预。二、政府调控价格的依据(一)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是价格在在经济运行中重要地位的体现价格是维系市场主体间进行价值交换的最重要媒介,其表现形式即是围绕着商品价值的上下波动。市场主体通过价格表达出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愿望,于是价格提供了市场交易中的标准。当价格标准确定以后,各经济主体通过价格体系将社会资源的价值和人们的选择转化为生产、交易等活动,最终实现

2、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见,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交易的中介平台,发挥着传递信息、给资源使用者提供激励,使其接受信息的引导;给资源所有者提供激励,使其遵循这些信息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价格稳定对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应当保持价格的稳定,当价格呈现异常波动时政府应当进行适当的干预。(二)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是以价格法为核心的价格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价格法律体系,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涉及价格、收费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调控价格、保持物价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价格的干预与调控是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体现。(

3、三)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是政府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我国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价格管理体系。国务院对价格管理进行统一领导,具体价格职能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价格管理职能。(四)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使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成为必然。市场经济天然具有滞后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而诱发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低效益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客观存在,使得政府介入市场、干预价格成为必要和必需。市场经济的滞后性、自发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垄断、外部经济效应

4、、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市场投机、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1、垄断与价格干预垄断者的垄断势力越强,其控制价格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够采取垄断性的定价,或者抬高价格,或者压低价格,由此就会损害价格机制,损害弱势方的利益。特别是一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如果没有价格干预,垄断者就会最大限度地进行限产抬价,价格就会成为垄断者掠夺社会资源、财富的简单易行的工具,这样就会严重损害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2、外部经济效应与价格干预大量的生产性活动和消费性活动都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在没有外部因素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很难反映这些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或者外部收益。对某些外部经济效应,价格干预可以成为重要的有效的解决

5、手段。例如在居民过度用水、用电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就可以通过价格结构干预办法抑制居民过度用水、过度用电的行为,如规定超过生活必需的用水、用电量部分,用量越多,单位价格越高。3、信息不对称与价格干预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信息优势方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不公平交易、欺诈、诱骗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没有必要的政府干预,不公平交易、欺诈、诱骗等行为就会泛滥,经济秩序就会非常混乱。4、公共物品与价格干预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对于纯公共物品,一般可以采取免费供应的办法,但对准公共物品则很难办到。山于公共物品的供应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与社会公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6、为了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就有必要一方面对准公共物品的供应价格及变化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根据需求的层次结构、消费者的收入层次等对准公共物品的价格进行结构性干预。5、市场投机与价格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操纵市场供求或价格。一旦市场中投机活动频繁,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可能发挥出来。投机活动越猖撅,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害越大。无论是土地市场的投机,还是金融市场的投机,无论是生产资料市场的投机,还是消费品市场的投机,都会严重损害价格机制的作用。对于市场投机造成的价格紊乱,价格干预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手段。6、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与价格干预由于

7、信息的不对称、市场被操纵、经济主体知识的有限以及情绪冲动等因素,造成了在市场经济中部分经济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如果非理性行为成了群体性行为,就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影响。对于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政府需要采取引导、调节市场供求等措施,价格干预也往往是必要的手段。政府要通过价格干预,化解或者减轻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7、社会保障与价格干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负有社会保障的责任。政府向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有多种方式,但价格干预也是政府履行好社会保障责任的重要条件。住房租金水平的管制、基本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的干预等都是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条件。8、政府投资与价格干预经济主体的驱利行为必然造成部分领域投资不

8、足。价格机制没有能力实现经济资源在赢利性部门和非赢利性部门的有效配置,因此政府投资于私人投资不足的领域也就成了整个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对于政府投资的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应该根据部门和投资目的实行不同的价格政策,一部分产品应该采取市场决定价格的制度,一部分产品则应该采取价格干预手段,例如政府投资举办的高等学校、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等,其收费标准就应该山政府制定或者山政府审批。三、政府价格调控手段的运用(一)法律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对价格的调控应与价格法制结合起来,要逐步建立、健全价格法规体系,做到调控时有法可依。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企业的价格行为,防止以及有效的制止垄断市场、哄抬物价

9、、买空卖空、牟取暴利等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和约束商品价格的目的。(二)经济手段对价格总水平的调控1、大力发展商品产,确保有效供给,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调控价格的根本。因此,政府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2、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财政赤字不靠增发货币来弥补,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价格总水平的调控。3、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调控价格总水平。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加

10、大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减少税收,从而扩张有效需求。在总需求膨胀、价格总水平上升过快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缩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从而叨叨控制和约束价格总水平的目的。4、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发挥其平抑市场物价的功能。在期货市场上,一般是在价格下降时买进合约,使其需求增加,促使价格上升;反之,则可使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通过这种市场调节行为,将商品价格价格的波动限制在较小幅度,从而客观上起到了调控物价的作用,保证了物价的相对稳定。5、汇率及国际市场进出口政策。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的进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国内物价上涨,供不应求是,应当适时适当提高汇率,鼓励进口;当国内物价下降,供过于求是,应

11、适时适当降低汇率,鼓励出口,达到供求的平衡。6、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当重要商品的市场供给出现较大的缺口,价格上涨或有可能明显上涨是,要是时抛售储备商品,增加市场供给,平抑市场价格;反之,当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时,政府要适时入市收购,转入储备,遏制价格过度上涨。7、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当商品价格出现波动时对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支持农畜产品和主要副食品的生产、流通和储运;向困难群体提供食品价格补贴或者发放平价购物券等。(三)行政手段1、政府定价目录中央定价目录。凡是列入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其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均由目录中规定的政府部门统一负责。

12、2、政府指导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政府指导价主要包括政府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按差价率管理价格、按利润率管理的价格。3、收费许可证制度。适用对实施收费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非企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4、建立价格异动调动预案。根据价格法及其他法规,各地应制定本地防止价格异常波动的工作预案,以防患于未然,增加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价格调控水平。5、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指物价上涨过猛时,物价管理部门要求工商企业在对少数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服务项目提价之前提出书面申请的一种临时

13、性行政管理措施。四、总结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政府依法行政,行使价格管理部门职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其调控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是要注意遵从市场运行规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要根据客观情况谨慎运用,达到保值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目的。参考文献:(1)孟庆瑜,盛莉婷.论价格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及其价格制度完善J.价格月刊,2009,(11):29-32(2)曹露,宋杰.政府价格干预是市场经济中增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03):117118(3)李亚利.政府价格干预制度比较分析从经济法视角分析J.中国物价.2009(03):611(4)周叮波.当前价格干预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价格月刊.2013(05):2831(5)王德章.价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