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78529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 一、合理设计教学,培养探究才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征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促使目的的有效达成。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解析式与三角函数性质;时,会遇到很多通过作图来解决的问题。这类习题,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解答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起三角函数关系式与三角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络。这些知识假如单靠老师从函数式图形性质的思路进展讲解是无法完成的。外表上显得授课思路清楚,实际上学生却很难正确理解,况且解析式与图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学生仅凭机械记忆是无法解答出正确结果的。针对上述情形,我们在进展教学

2、设计时,较好的策略就是让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如在进展三角函数教学时,可多列举几个例题,然后让学生亲自建立图形,并让学生根据三角函数图形的特点去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图形,而且可以在已有的三角函数式与图形关系的知识根底之上,进一步讨论、总结和归纳。如此一来,学生头脑当中便会建立起三角函数式与图像的关系,进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在这个案例当中,我注重对学生探究才能的培养,让学生结合三角函数图像来解决本质性问题,既降低了难度,又不容易出错。学生在自主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最终获得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二、创新教学方法,搭建探究平

3、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培养。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我们要从教学方式方法着手,努力营造更加合适学生开展的环境气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厌学;走向乐学;。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数列na、nb是等比数列,且项数一样,那么,1数列nnncab是不是等比例数列?先列举探究结论,然后再证明;2经过对以上问题的猜测和证明,你们是否能提出同类的问题呢?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很快举出了不同的例子,并且经过验证得出了结论:nnncab是等比

4、例数列,有的同学对探究出的结论给予了相关证明。有了这一探究过程,同学们的解题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要求答复第2问。于是,我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在学生们进展自主探究过程中鼓励他们要大胆地提出质疑,并通过讨论验证来得出正确的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等比例数列的定义、性质和等比例数列的证明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亲身感悟到了数学结论的推广和深化,同时拥有了成就感,大大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三、强化参与意识,促进探究开展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能否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对教学内容进展科学的处理和精心的设计。课堂之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5、识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才能的开展,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当m2时,函数f(x)mx2x1m2恒负,求x的取值范围。对于这类习题学生并不生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分类讨论,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使得其最大值恒负来解决。但是,这种解题方法相比照拟复杂、繁琐、容易出错。于是,我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时点拨、引导、适度启发,让学生去探究和尝试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学生探究总结:函数()(1)212fxxx时,当m2时,函数f(x)恒负,求x取值范围。如此一来,问题得到了简化,计算起来便轻松得多了。通过这些探究性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这对学习数学是大有裨益的。四、总结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活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独特的考虑方法,老师从中加以点拨和指导,让自主探究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赵春华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