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7822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复习重点提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栓塞、梗死三者的关系?疣状赘生物附壁血栓血栓形成三大条件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血栓形成(thrombosis)溶解钙化 机化再通形成条件?栓塞 embolism常见类型?血栓栓子I三条常见途径两大特殊途径防御反应白细胞渗出:最重要特征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较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组织学寺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 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多经林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5试上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2、。良性瘤恶性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与原有组织 的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浸润性和外生性包膜无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 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后较多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 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 起严重后果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血栓可全部溶解吸收或被血流冲走。较大的血栓可部分发生溶解软化。在受至I血流冲击时,血 栓的全部或一部分脱落,成为栓子,可引起栓

3、塞。机化与再通:血栓形成后被肉芽组织取弋的过程称为血栓机化thrombus organizatio在血 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血栓收缩或部分溶解,使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 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这种使已被阻塞 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钙化:陈旧的血栓可发生钙盐沉积而钙化,形成静脉石或动脉石。第三节栓塞一、栓塞与栓子的概念循环血夜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行至较小血管时发生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形成栓 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二、血全栓塞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1. 肺动脉栓塞 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

4、心的血栓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由于肺组织有肺动脉 及支气管动脉双重血夜供应,故较小血管的栓塞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如全子较大,栓塞于肺 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栓子数目多,造成肺动脉分支广泛栓塞,贝何导致急性肺、心功能衰竭, 甚至发生猝死。2 .体循环动脉栓塞 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引起全身口径较小的动脉分支的阻 塞,但以脑、肾、脾 下肢等处最为常见,引起器官的梗死。第四节梗死一、概念 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二、类型和病理变化:1. 贫血性梗死 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因梗死灶含血量少,故呈 灰白色。梗死灶的形态取决

5、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口脾、肾的动脉呈锥形分支,故梗死灶也呈 锥形,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支,故肠梗死呈节段状; 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心肌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2. 出血性梗死(1)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组织结构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吻合支丰富;动脉阻塞 的同时静脉回流障碍。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为肺和肠。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概念上1)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动脉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

6、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血栓形成后可溶解或脱落。脱落后形成血栓栓子,可引起栓塞和梗死。可机化和再通。再通指 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血全可钙化形成结石,第四章炎症炎症: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血管反应是中心环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 入组织、体腔 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液、漏出液)增生:炎症局部组织;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加。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浸润和增生;境界清

7、楚的结节状病灶。炎症的类型(每种例子都要力吐大致病理改变)1)变质性炎:阿米巴肝脓肿、急重肝、乙型脑炎 2)渗出性炎:A浆液性炎:以浆液(血浆成分)渗出为主,内含血清白蛋白,混有少量纤维蛋白,白细胞, 脱落的上皮细胞,水疱B纤维素性炎:是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白喉、绒毛心大叶性肺 炎C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一种炎症。 表面化脓(粘膜或浆膜的表面化脓性炎)、积脓(脓液在浆膜腔、胆囊,或输卵管蓄积。: 浅表皮肤、输卵管积脓蜂窝织性炎(发生于疏松CT勺弥漫性化脓性炎):化脓性阑尾炎 脓肿(absceSs(器官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并

8、有形成脓液的腔。:疖、痈D出血性炎:炎症时由于血管壁严重损伤,而在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炭疽病、流行性出血 热上述炎症可单独发生,也可共存、相互转化3)增生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在炎症局部形成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第五章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 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异型性:月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 差异称为异型性。它反映分化程度高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组织学依据。瘤细胞异型性的特点(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月申瘤的重要持征)

9、:大:瘤细胞大;核大;核仁大。多:瘤细胞和核多形性;核多;核仁多;核染色质多;核分裂多。怪:瘤细胞和核奇形怪状。裂:病理性核分裂。1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就越低。2. 月肿瘤的结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月肿瘤的结构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月申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侵润性生长。肿瘤的扩散:系指恶性月申瘤不限于发生部位生长,可侵入至I邻近或远处组织生长,冃夏延及转移。 直接蔓延:指癌瘤细胞连续浸润性生长至邻近组织或器官,如肺癌侵入胸腔,子宫颈癌侵入膀胱或 直肠。浸润:指癌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邻近间隙象树根或蟹足样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

10、。 转移:癌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原发瘤)分离脱落侵入一定的腔道(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 到另一部位,并生长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1指体腔内器官(腹腔、胸腔、脑部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 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组织内出现异型性细胞增生,但未波及全层上皮。属癌前病变。原位癌:上皮组织异型性细胞增生波及全层上皮,但未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如子宫颈、食管、 皮肤的原位癌。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性癌,从而 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11、。3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月肿瘤良恶性勺关系。答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 差异;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 度;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艮可能为良性。4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6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答: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如0黏膜白斑;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癌前病变或

12、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 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阿绍夫小本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 夕卜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粥样斑块亦称为粥瘤。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 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醐旨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 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一、动脉粥样硬化(一)基本病理变化1. 脂纹fatty s

13、treak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动脉内膜面出现淡黄色针头大小的斑点或长短不 一的条纹,宽约l 一2nun长达l 一5mm,平坦或微隆起。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 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禾呼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2. 纤维斑块 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 黄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生 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色,状如凝固的蜡烛油。3. 粥样斑块atheromatoipSaque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 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 定

14、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 淋巴细抱浸润。4. 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1)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 块增尢 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溃疡形成:斑块内的粥样物质向内膜表面破溃,形成粥样溃疡,进入血流的粥样物可成为 栓子而导致栓塞。血栓形成:粥样溃疡处易继发血栓形成,可力0重阻塞,导致梗死。 钙化:陈旧的斑块内常有钙盐沉积,使动脉壁变硬、变脆。(5)动脉瘤形成:病灶处动脉壁耐力性下降,局部易膨出形成动脉瘤。(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1)

15、冠犬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尤以肌壁 外b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明显。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主 干,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旋支。病变常呈多发、节段性分布,内膜呈半月犬增厚,管腔 狭窄。冠心病1)概念: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由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2)类型a.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增加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弓起 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疼痛常放射至心前区 域、左上肢,持续数分钟,可因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消失。b.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弓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 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有缺血改变等。 心肌梗死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