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78187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概况1 调查背景:2 调查目的:3 调查群体:4 调查方式:二、调查内容及结果目前,据了解,大学生存在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焦虑情况就很严重。为此我们小组就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56份,回收率达93%。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35人,女生有21人 ,大一有15人 ,大二26人,大三9人 ,大四6人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存在焦虑问题,根据数据分析,其中在考试方面存在焦虑问题的有67% ,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面临问题的有48% ,就业方面存在压力的有21% ,其中存在两方面及以上焦虑问题的占了16% ,焦虑

2、问题极其严重的占了5%。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考试焦虑症,特别是在大一、大二这样的低年级中这种现状较为突出。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症的学生一上考场上脑子就变得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试卷,考试成绩失败。考试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伴有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第6题选择失眠的占24%, 坐卧不安,情绪不稳的占11%,食欲不振占 5% 经常连续头昏或暂时失去记忆的占17% 其他方面的占30% 不出现任何焦躁情况的有13%第7题选择经常出现一些对答案毫无帮助的莫名其妙的想法的有41% ,会出现浑身颤抖的有3% ,老忘记一些本身

3、知道的答案的占37% ,其他的还有11% ,不出现情况的有8% )结合自身经历和文献参考,我们分析出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 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题目越难,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4、”,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推崇考前一周效应,本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如一些学生将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标,考前以发誓言、写战书等方式激励自己的斗志,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使部分学生感到考研失败可耻,整天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除了这些客观原因还存在大学生的一些自身因素如个性气质特点。那些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还有考试经验也是一大因素。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

5、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当然知识掌握与复习准备也是必不可少。如果复习准备不足,对考试没把握,自然会产生考试焦虑。四是对考试外在价值的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与大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途如入党,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因而,大学生会对考试成绩看重,特别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恐惧考试失败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除了学习方面的压力,大多数大学生还存在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发展到极端就是社交焦虑症或社交恐怖症。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担心甚至害怕,

6、还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如: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发抖、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生理表现。行为上还伴有回避。 所以要说“过度”两个字,是因为,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很重要的适应功能,只有当其“过度”或者“不足”时才会产生问题。就社交焦虑而言,其适度时是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的,适度的社交焦虑能让一个人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想一想青春期异性交往中男孩子的侃侃而谈和女孩子的妙语连珠,那都是适度焦虑的功劳。 某种意义上说,社交焦虑症和社交恐怖症是青春病,因为它的发作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导致社交焦虑症的原因很多。不同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童年创伤事件的结果,例如孩子从小受到大人的苛

7、求甚至伤害,长大后就会特别怕人;而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幼时有被虐待甚至被侵犯的经历;行为治疗学派认为是小时候的环境造成的,比如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伴,加上上学后由于高考制度的原因,老师和家长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孩子非常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因此也就无法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失败的人际交往经验,也容易导致青春期社交焦虑;而若从认知治疗学派的观点看,社交焦虑是由认知障碍所导致的,所谓认知障碍是指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它包括认知歪曲和认知缺乏两大类。认知歪曲是指认知中存在着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如:“交往中正视别人是不礼貌的”。认知缺乏则指认知中缺乏有关的常识

8、,如:“我从来不知道和人交往时要正视别人”。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负、自卑两极心理现象。由于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能力的不完善和缺乏自我评价的客观反馈 ,导致自我评价往往不准确。自我评价过高产生自负心理,在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是,自认为找个好工作是理所应当,就业取向常常是脱离现实。自卑心理通常是由于遭受挫折后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产生的。也存在因自身的家庭经济情况、与同学的就业状况对比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二) 焦虑心理。应该说就业的焦虑心理在大学毕业生中较为普遍,这是由于就

9、业压力所直接导致的。焦虑的产生多数情况是因为担心竞争,对于竞争缺乏信心,担心自己的工作不理想,担心面试结果不通过等等。 (三) 沮丧失望心理。“郁闷”一词可以从某种角度显示大学生容易沮丧、失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毕业生面对就业时,不少毕业生对于能够接收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满意,认为环境差、待遇低,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导致就业不积极,甚至消极等待“回省二分” ,待业在家等情况的出现。 (四) 嫉妒心理。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都存在很强的竞争意识,但同时由于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许多毕业生为进入同一家较为著名的公司,产生了激励的竞争,由于自身的就业能力不同容易导致嫉妒心理产生。在寻找工作

10、单位时,毕业生都会和自己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往往是越优秀的学生攀比嫉妒心理越严重,这根源于他们较强的虚荣心。 (五) 依赖心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依赖学校、依赖家庭 的心理突出。存在一部分毕业生甚至把自己的就业看作是家长、学校理所应当的“义务”,一旦需要自己找工作,就会牢骚满腹。这部分学生通常是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功利心理重。急功近利,渴望高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就业时往往希望自己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不现实地期望自己获得此类工作。而对于需要奉献、踏实工作的职业则视而不见。 (一) 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 是直接原因。

11、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方向普及,大规模的扩招,从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数量上导致了向供给过剩的方向发展。同时,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不足和大学扩招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供给的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缺乏竞争力。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导致了需求的不平衡,从“热门专业”到“冷门专业”的发展可窥一斑。另外,我国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加剧了就业压力的增大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增大直接诱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 对于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各个高等教育院校的一项基础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

12、康教育水平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此项教育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缺乏成熟的教育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层次较低,缺乏有针对性地专业心理健康辅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还处在很低的水平。 (三)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内在原因。 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加之家庭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大学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个人预期较高出现不顾实际条件,盲目择业的行为。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些都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 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是外在原因。 目前高校的就业

13、指导工作还是停留在“产品推销”阶段,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还是比较薄弱,表现在:专业心理辅导能力不足。长期的就业指导能力不足。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能力不足。这些就业工作的不足,从外在层面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三、调查后探讨与建议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焦虑情况,我们参考了有关文献,咨询了有关人士,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 调节考试焦虑1、充分的复习准备: 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2、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

14、正常发挥。 3、学会放松。放松有许多方法,我们介绍两种: (1)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2)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 (3)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二是想象放松,可以放轻音乐,自己想象在轻柔的海滩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赤脚走在海滩上,海风轻轻吹拂,听海浪拍打海岸,将头脑倒空,达到放松的目的。 4、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

15、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大学生就业焦虑症近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到“焦虑症”就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过度失望带来的郁闷和焦虑,产生过激行为。(二) 调节考试焦虑首先,社交能力是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练出来的。因此,有点过度社交焦虑的同学要采用“小步子原则”,也就是以逐渐扩大自己社交范围的方式解决自己的过度焦虑问题,比如:可以先从家族中的同龄人开始学习交往,也可以从宿舍关系开始,再扩大到班级、系里和学校乃至于社会。 其次,要去除完美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有过度社交焦虑,不是因为有人际交往的能力问题,而是由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使他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上,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因此需要从调节完美主义倾向入手。 再者,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很多时候,年轻人社交焦虑的根子在于不自信,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坦然、从容得多。 最后,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常识,包括:主动介绍自己、微笑、与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倾听时神情要专注;要懂得欣赏并夸奖别人的长处,学习用实事求是的称赞去满足他人的“社会赞许需要”;还有就是要学习用建设性方式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