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78078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 沈志忠摘 要:近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美国农业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我国的近代农业始于19世纪90年代,我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引进工作,在初期主要通过翻译刻印西方农书、延聘外国教员和派遣留学生等途径来引进和吸取外国的先进农学知识,同时也引进了不少近代农业科技的物质和技术成果,如农机具、育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近代中国从美国引进的作物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以及全新的农业科研教育模式,可谓一枝独秀、影响深远。关键词:近代;美国;农业科技;引进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建国到现在也不过220多年的历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已经逐步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

2、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具有民族解放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殖民统治,清除了国内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美国开始确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竭力向西部扩张,到19世纪中叶,已将国境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陆续到来的移民,不断引进了新的作物和牲畜品种,带来了欧洲的农业技术;西部的垦殖促进了农具的改良。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胜利,资本主义在美国各方面充分发展起来。至20

3、世纪初,资本主义大农场已在美国占据主要地位,农业已经资本主义化了。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农业中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美国农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马拉农业机器代替了人畜力的落后工具;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在农业中运用,诸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作物和牲畜品种的改良、灌溉农业的出现等;此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地区分工亦已形成。第二次美国农业革命(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主要标志是农业实现了基本机械化和杂交玉米等技术改革的发展。综观美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近代时期是美国农业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对世界农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代时期的中国农业,却走着一条完

4、全不同的道路。鸦片战争之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侵入我国。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胁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他们在中国攫取了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促使了我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入20世纪以后,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压榨下,中国的农业经济进一步衰退。按照农史学界一般的观点,中国近代农业出现于1898年“戊戌变法”前后,它比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时期要晚半个世纪(白鹤文等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16页)。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西方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多数属于生物技术,这是我国近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而美国因其特殊的资源

5、优势和历史条件,18、19世纪一直以农立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因而近代中国从美国引进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具以及全新的农业科研教育模式,可谓一枝独秀、影响深远。一、美国优良作物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作物品种资源中国从美国引进与改良作物品种的工作起步早、成果多,特别是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改良,更是成绩显著。从美国所引进和改良的作物品种中,以美棉为最早,也以推广美棉最见成效,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大。下面我们以美棉为例,探讨美国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如何丰富了我国的作物品种资源。美棉,又叫陆地棉、高原棉,原产于美洲。我国近代棉花品种改良的成绩主要归功于美棉的引

6、种。甲午战争前后,英、日等国相继在我国兴建纱厂,与此同时,中国的近代棉纺织业也开始兴起。纺织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对原棉的急剧需求。但由于中国原先栽种的亚洲棉(中棉)品质差、纤维短,不能适应机纺的要求,每年不得不进口大批美棉,以补其缺,花费甚大。于是,一些实业家和有识之士开始提倡引种美国陆地棉以解决上述问题,美棉由此开始引入中国。美棉引进之初,因多数未经驯化和提纯,导致品种严重退化而归于失败。有鉴于此,人们认识到引种之前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事先经过实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914年,实业家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部长,特在正定、上海、武昌、北京等地开办棉作试验场,以试验引种陆地棉为其主要任务。其后棉种改良

7、研究工作逐渐集中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以及30年代初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机关,先后育成了一些改良品种。在棉种改良过程中,一些来华外国专家对这一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915年北洋政府聘请美国专家约翰逊(H.H.Johnson)为顾问指导棉花改良工作。1919年美国棉作专家柯克(O.F.Cook)受金陵大学之聘来华指导试验,确定“脱字棉”和“爱字棉”为最适宜中国引种的两个美棉品种。金大农科于1920年成立棉作改良部,在美籍教授郭仁风(J.B.Griffing)主持下,也驯化“脱字棉”和“爱字棉”等,并选取单铃,育成“百万华棉”,于20年代中叶开始推广。当时,东南大学农学院为开

8、展棉花育种,过探先、王善铨、孙恩麟等教授,以其留美之所学,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棉花选育程序,以及试验上的各种制度,以后又逐年改进,至1923年渐具规模。1931年美国育种专家洛夫(H.H.Love)受聘为实业部顾问兼任中农所总技师,来华主持棉种区域试验。自1933年起,从国内外征集了31个美棉品种,在江苏、浙江、安徽等省12个地方联合试验,最后确认“斯字棉”和“德字棉”更优于“脱字棉”和“爱字棉”,从而确定了这两个美棉品种自40年代后为我国最主要的两个推广品种的地位1 。1939年,我国又从美国引进“珂字棉”,40年代又引进了“岱字棉”。经试种,它们的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斯字棉”和“德字棉”。

9、“珂字棉”和“岱字棉”在建国后取代“斯字棉”和“德字棉”而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棉种。除了引进美棉外,1899年,江苏扬州地区还引进美国小麦良种,将之与本地麦种作对比试验2 。1914年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芮思娄还从美国引进“双恩小麦”3 。玉米原产美洲,16世纪以后经海路和陆路传到中国,以后常常是我国山区农民的主粮。1930年,山西铭贤学院农科主任穆懿尔(R.T.Moyer)和霍席卿等在1930年从美国中西部引进金皇后、银皇后等12个优良玉米马齿品种,经过5年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金皇后的丰产特性超过当时黄河流域各地所栽培的各个玉米品种,乃于1936年开始在山西示范推广,以后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194

10、1年西北农学院王绶等从美国引进50多个玉米品种并育成7个自交系,选出武功白玉米和综交白玉米,19421946年扩大育种3390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30%。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品种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作为杂交育种材料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如水稻、大豆、高粱、花生、烟草等,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先进农业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业科技的水平我国近代农业科技的引进工作,在初期主要通过翻译刻印西方农书、延聘外国教员和派遣留学生等途径,同时也引进了不少近代农业科技的物质和技术成果,如农机具、育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先进的农机具在16、17世纪之前,我国的农具

11、在世界上居于先进的行列,可是以后的三、四百年中便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多大发展,而欧美各国在近二、三个世纪中,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昌明,创制了多种农业机器。19世纪上半叶,美国由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陆续发明并采用了一系列新型农机具,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自19世纪初开始使用畜力机械,耘田机、播种机、刈草机、收割机、脱谷机等相继问世;30年代起铁犁迅速代替木犁被普遍采用,到19世纪50年代,马拉农具已经普遍使用。1850年美国开始使用蒸汽机,20世纪初,内燃机获得较快地发展。1910年,美国已开始实行农业机械化,成为世界上推行农业机械化最早的国家。美国先进农机具的发展,对于中国特别是有大片待垦土地的

12、东北地区,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国从美国引进农机具,从晚清时期即已开始。如 1906年,山东农事试验场曾由美国购进农机具20余种;1907年前后,奉天农事试验场曾从美国、日本等购买各种犁耙、刈麦器、刈草器、玉米播种机等多种农具4 ;1908年美国万国农具公司先后在海参崴、哈尔滨开设支店,向我国东北地区销售农机具。1912年浙江省政府由美国购回2台铁轮水田用拖拉机及配套犁耙等农机具,后交浙江大学农学院实习农场。1915年,黑龙江呼玛的三大公司,从美国万国农具公司海参崴支店购入拖拉机5部和其他机械农具进行大农式经营,这是我国引进拖拉机的最早记录。其后,绥滨、泰来等地的农垦公司又陆续购进三台拖拉机和其他

13、一些大型农具5 。这些农垦公司大豆采用近代农业机具进行生产,开垦了大片荒地。1929年山西农事试验场购买美国农具公司所制最新式的拖车,带二行犁及三行犁、双行四盘耙、条播机、割捆机等。在近代农业机械中,引进的抽水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比较成功。1925年前后,江浙两省连年苦旱,美商慎昌洋行进口美国小火油引擎(发动机)和水泵,在嘉善、无锡一带推销。不过,由于机灌事业多应抗旱救灾的特殊需要而产生,并非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而不可避免带有暂时性与局限性,使用范围始终限于江苏一省及浙江、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二)先进的作物育种技术我国近代的作物育种事业发端于19世纪末,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创始阶段

14、(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奠基阶段(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等三个阶段6 。在这三个阶段中,美国先进的作物育种技术的传入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最早学习美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选育良种的作物是小麦。最先开展小麦近代育种研究的是金陵大学,随后是南京高等师范农科(后改称东南大学农科、中央大学农学院)。康乃尔大学农科博士沈宗瀚1925年从南京城外农田选得单穗,经过多年培育,于1934年育成著名的“金大2905号”小麦,是我国以纯系育种法育成的第一个优良小麦品种,推广极为普遍,19341937年推广面积达130多万亩,是我国当时粮食作物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

15、个改良品种。我国用近代科学的育种方法进行水稻品种的改良工作,始于1920年前后,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首创,广东农业专门学校继起,金陵大学农学院也于此时在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稻作育种方法上,当时主要采用了纯系育种和杂交育种7 。1931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南京成立。同年4月,洛夫应江、浙二省之聘再度来华讲学,并受聘为中农所总技师。1935年,又成立了全国稻麦改进所8 ,成为统筹各地力量开展大规模稻作育种的指挥机关,我国稻作育种自此走上了统一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去雄是一项关键技术。美国育种学家海斯(H.K.Hayes)在作物育种学(“Breeding Crop Pl

16、ants”,1933)一书中记述了中央大学农学院赵连芳提出的一种优于以前任何方法的去雄技术。赵提议,去雄应在早晨日出之前或傍晚时进行,才能避免在阳光下去雄而散发花粉。在19391940年间,潘简良等撰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水稻去雄技术温汤去雄法,这一技术是美国乔登(Jodon)在19341938年间试验成功的,自此以后,这一方法一直是水稻杂交中的常用去雄技术,沿用至今9 。棉花育种已如上文所述,此不赘言。(三)防治病虫害技术从1840年到1911年是我国作物病虫害的传统防治时期,主要采用我国传统的防治方法。从民国初年起,我国的作物病虫害防治进入了应用近代技术防治时期。在防治虫害方面,20年代以后,相继成立了多家研究机构,这其中以江苏昆虫局、浙江昆虫局和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的成绩最为显著。江苏昆虫局于1922年成立。当时江苏南通地区棉田遭受虫害,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