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780774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一下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出

2、示32页情景图。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梳理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桃?(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3、怎样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1)先想一想。(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3)指名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4、解答试一试。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1)先

3、想一想。(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3)指名小组汇报。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3)指名说出算式4+30

4、=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1、 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2、想想做做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提问:根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3、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4、想想做做第4题。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5、想想做做第5题。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6、想想做做第6、7题。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

5、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再自己独立完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6、:“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