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77614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及出处等 A I 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中。并引申开来,比喻做事符合中庸之道,既无过,也无不及。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指过分而没有节制的行为或事物。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淑女,当其求而未得时的那种辗转反侧,日夜思之的哀情;当其求之既得后的那种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至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至使人伤害身心,故而大加赞赏。” B A 饱食终日意在批评那些整天吃饱饭,什幺事也不做的人。语出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中国古代的一种棋

2、局,已失传。“奕”,围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博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汉朝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观点,他说:“自孔子以下,至汉之际,有才能之称者,非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不说五经则读书传。”A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虎”,是指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是指徒步过河。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是孔子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开导子路不可鲁莽行事,要多学习,重智能,善用脑。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如果有人用我,就行

3、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够这样啊!子路听了不服气地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将和谁同事呀?孔子便抓住这一机会,对子路进行导引。他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就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选的共事者,一定是遇事而小心谨慎,善于谋略而能成大事的人。I 必不得以意为无可奈何,必须如此。“必”,一定;“不得以”,不能不如此。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向老师请教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要有充足的军

4、备,要让民众对政府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在这三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再去掉一条,在其余的两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人都免不了死亡,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立不起来。”I 比而不周指小人相互勾结而又各怀鬼胎。(语出见周而不比)O 博施济众意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博”,宽广;“施”,给予;“济”,救济、帮助。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问

5、老师:“如果有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怎幺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道!这一定是圣德了!尧、舜这样的圣人或许都难以完全做到呀!仁是什幺呢?自己要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行得通。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可以说这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唐朝著名思想家韩愈在读墨子中,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加以提炼,他说:“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O 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地学习,而又坚守住自己的志趣。“笃”,忠实,一心一意。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记述孔子的教诲说:“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守住君

6、子之道,紧扣住切近处的事物去问、去思,就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为道的道理,故而仁德也就在其中了。”U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谥号为“文”。中国古代的谥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对其一生盖棺定论的制度。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依据逸周书谥法关于“学勤好问曰文”的规定,回答说:“他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7、。”U 不见经传意为没有见到经传上有这样的记载。“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论语微子篇说:“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就是隐逸起来不愿出仕做官的人,这里的七人,都是古代有名的“逸民”。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于此作注:“朱张,不见经传。”U 不义富贵指违背道义而得来的富贵。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水”,古人常以“汤”和“水”对言,“汤”是指热水,“水”,就是冷水。“肱”,胳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曲起来当枕头,学而所得的乐趣也就在其中啊!干那种不符合道义的事得来的富

8、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U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的政务。”U 不教而诛意为事先不加教育,不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就去处罚或杀戮犯错误的人。“教”,是教化、教育;“诛”,是杀戮。语出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回答子张问政时,提出要“尊五美,屏四恶。”他认为,那种不加教化就去惩罚或杀戮的政治,叫做“虐”,也就是残忍,应列为必须摒弃的四种恶政之首。汉书董仲舒传对策引孔子的话时改为“不教而诛谓之虐。”U

9、 不惑之年特指人生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四十岁时,正在全力治学,教书育人。经过“三十而立”之后,有了丰富的阅历,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故而称这时是“四十而不惑”。 C A 察言观色意为考察别人的言语,观看别人的表情。“察”,考察。“观”,观看。语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张请教老师什么是“达”,他混淆了“闻”与“达”的区别。“闻”,是好务虚名。“达”,是通达、豁达。孔子告诉他:“什么是达呢?

10、品质正直而坚守道义,对人既考察他的言语,又观看他的表情,从思想上愿意谦让于人。这样的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事事行得通,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行得通。什么是闻呢?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的行为却违背仁德,自己以仁人自居而毫不疑惑。这种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会骗取荣誉,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会骗取荣誉。”A 草偃风从形容草隨风而倒,借以比喻为政者的德治教化会影响、感化百姓。“草”,指百姓。“风”,指教化。“偃”,倒下。语出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任彦升集策秀才文有“上之化下,草偃风从”之说。

11、HE 彻上彻下意为贯通上下。“彻”,指贯彻。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朱熹集注于此处作注说:“此是彻上彻下语。”樊迟请教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在家谦恭而端庄,在外做事认真而敬业,与人相处忠实而诚信。这几种品德,即使去了尚未开化的夷狄之邦,也不能丢弃呀。”这样的回答,讲得非常透彻,因而称得上是“彻上彻下语。”HEN 陈蔡之厄比喻在旅途中食宿遇到困难。“陈蔡”,指东周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厄”,是灾难。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对此事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

12、有一次,在从陈国去蔡国的时候,被人围困,断绝粮食,七天没有起火做饭,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孔子仍弦歌不止。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依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小人如果穷困就会放肆横行、无所不为。”后人为纪念此事,把孔子被困之处命名为“弦歌台”,现在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孟子尽心下说:“君子(指孔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HENG 成人之美指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做成好事,或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美”,指好人好事。“恶”,指坏人坏事。君子

13、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所奉行的是“忠恕”之道,因而必定要成人之美,而绝不能成人之恶。小人的态度恰恰与此相反。HENG 成仁取义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由于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用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孟子说:“爱惜生命,也是我的愿望;维护正义,也是我的愿望。如果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得到的话,宁可牺牲生命去维护正义。”孔孟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就义之前写下名扬千古的

14、绝命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表达了自己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坚定信念。HENG 成事不说意为事情已经过去就不必再提了。“成事”,指既成之事。“说”,指解说、提起。语出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是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社”,就是土神,古代祭祀土神时,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的牌位,叫做社主。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用什么木。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人用柏木,周人用栗木,这叫做使民众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宰我的解说后,责备他说:“已经做

15、过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己经付诸行动的事不便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体现的是对前人过错的一种宽容态度。HU处之泰然意为在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沉着镇定。也作“泰然处之”。“处”,是处置、对待。“泰然”,形容毫不在意的样子。也指对待事情无动于衷的态度。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朱熹于此作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箪” ,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葫芦剖而为半,用作盛水之器。孔子称赞颜回说:“多么有修养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的穷苦和忧愁,颜回却从不改变他勤奋学习而得到的快乐。多么有修养啊,颜回!”孔子也曾说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两段话,充分反映了孔、颜师徒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在学习和追求道德理想中获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