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775059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弈论分析日德崛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以博弈论原理比较分析二战后日、德对外贸易政策效果,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国贸1001 朱西洋 32号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

2、博弈。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一、 总概 二战发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战前大国之间的关税战和贸易战,所以他们认为战后应该建立一个自由多边的贸易体系。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迅速崛起并企图重新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大西洋宪章,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也都验证了这一点。而冷战的爆发却把世界割裂为两个阵营,两个阵营之间的贸易量急剧下滑,国际贸易基

3、本只在各自阵营内部进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却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各自地区的经济领头羊,但是它们却用的是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二、 日本 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起初美国为了削弱日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大规模地拆除日本的工业设备。之后冷战的开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迫切需要日本作为自己的后勤基地和亚洲战略基地,而日本也想借此发展本国经济,于是一场博弈开始了。总得来说这是一场动态博弈,因为美、日两国总是在对方调整政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以谋求利益最大化:1.“1955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加入了关贸总协定,西方巨大的市场向日本打开了,大量廉价的日本商品涌入美国本土。受到严重冲击的美国国

4、内纺织品利益集团纷纷要求国会议员动用反倾销法案。这个美国国内纺织工业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的重大的压力迫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在57年和日本人谈判,缔结了一个日本自主限制对美国出口棉纺织品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时间是长达5年。为了反制日本,在1959年关贸总协定年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猛烈批判日本,要求日本也开放本国市场。”2. “日本为了避免本国产业在开放中受到冲击,1960年日本制定了扶植企业经营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削减企业20的税率,将设备折旧年限缩短四分之一,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按市价发行企业股票,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

5、国。”3. “面对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深感压力。随后美国国会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多次扩展性地修订,衍生出了“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之后又曾提出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等都收效甚微。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是广场协议,日元兑美元升值高达86.1%,由242日元:1美元升值到了130日元:1美元。 广场协议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出口业被摧毁。”4. “日本随之也改变自己的贸易政策,他们开始在亚洲其他国家寻求工厂,因为这些地方不受广场协议的影响;为了防范外部需求减少给国内带来的冲击,日本力图改变纯粹依赖外贸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为此日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双松政策

6、组合,日本央行接连5次下调利率。日本的贷款额度80年代初与GDP的比例关系还只占到GDP的50%,到80年代末贷款总额甚至和全国的GDP数值相当。日本楼市价格3年暴涨2倍,股市持续上扬。到80年代末,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是其GDP的1.3倍,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效果:日本的这种侵入式的贸易政策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使本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甚至达到了世界的尖端水平,但是世界总是处于动态的博弈之中,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最佳优势。显然,日本的外贸政策不属于合作博弈,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没有同时有所增加,他仅仅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同时日本在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的权利的时候,却忘记了掌握好一个“度”。

7、他们没有充分意识到世界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发展对外出口绝不能损害他国的利益,否则对方很可能会采取报复性手段。虽然日本的经济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日本处在了世界各国贸易战中的风口浪尖。 三、 德国 “战败的德国国土被分割和占领,原欧洲最大工业中心鲁尔区变成死气沉沉的废墟。战后初期调查,美占区12000家工厂中只有10%还在从事有限的生产。当美苏关系恶化的时候,德国就成为西方的一个最重要的争取的对象。”为了能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开始大力扶植德国,德国也希望借此摆脱困境,另一场博弈也开始了。总得来说这也是一场动态博弈,但又所区别的是,德国的贸易政策是一种合作博弈。“从全球来看,联邦德国外贸总额

8、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赶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贸易大国,而到80年代年,联邦德国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联邦德国从1952年就出现对外贸易的年年顺差。50年代年平均顺差22亿马克,60年代为87亿马克, 70年代更增加到309亿马克。贸易顺差逐步加大的情况下,联邦德国竟然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大规模的贸易摩擦,这一点和日本侵入式的出口贸易有着天壤之别。”1. 以1987年为例,德国没有任何一种出口商品能占到25%以上的份额。2. 另外,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德国向尽可能多的国家出口,比如大多数公司只把不超过10%的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9、。3. 此外,为了不引起出口国的反感,德国向一个国家出口了大批商品之后,还会在这个国家进口大批商品。4. 广场协议后,德国的存款利率,始终维持在广场协议之前的5%左右。德国认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政府的大量工作是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改善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一味的对经济直接进行需求刺激,积聚资产泡沫。5. 德国的决策人认为,贸易是金融、汇率、宏观政策的综合体现。效果:德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可以认为是合作博弈的体现。德国有的更多的是务实和换位思考,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政策是否已经触及了对方的“能够合理接受”的底线,如“以1987年为例,德国没有任何一种出口商品能占

10、到25%以上的份额。”;德国注意到自己发展的同时,也给对方留足余地,从“向一个国家出口了大批商品之后,还会在这个国家进口大批商品。”就能很清楚地看清这一点。这样一来,会使对方感觉到和德国进行外贸是一种互惠互赢,而且不会威胁到本国的产品销售,贸易双方的利益都达到了满足。虽然德国的贸易顺差几乎保持着巨大的金额,但同时却与贸易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能让德国外贸长期处于优势而且健康的地位。四、 对我国的启示1. 积极投身于经济全球化中,坚持自由贸易原则,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注意,同时也要对他国倾销案拿起法律武器。2. 适当调整过大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处理好与贸易国之间的关系,在不损害他国利益的情况下进行贸易,并适时于对方在各自领先领域的合作。3.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出口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4. 稳步推进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改革,预防类似于广场协议后日本悲剧的发生。5.在对内投资,拉动内需的同时,也要警惕积聚资产泡沫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