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水热结构.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77421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水热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气候水热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气候水热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气候水热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气候水热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水热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水热结构.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自然结构第一节 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明显 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 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表现: 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量偏少,集中夏季:我国约有1/2以上的地区雨量偏少,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降水集中在夏季. 我国的大陆性气候自东南向西北增强,淮河、秦岭、川西山地、喜马拉雅山连线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3、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

2、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 1、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n 2、特殊的青藏高原气候n 3、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n 原因: 1、我国领土辽阔,经纬度跨度较广n 2、地形复杂,南北热量成带分布,东湿西干分区变化 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2008春节期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 严重影响春运 去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雨雪严重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 截至2月4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46亿亩,其中重旱4506万亩,干枯98万亩,有398万人、1

3、9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达1.39亿亩,约占上述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6,其中重旱4389万亩。 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民动员,组织全县上下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抗旱生产,力争将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近日,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受旱灾影响严重,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洛阳市消防支队奔赴抗旱第一线。 2月6日,洛阳农民自发帮助消防队员拉水管给麦田喷灌。 二、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面状况以及大气环流。(一)

4、太阳辐射 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大小,决定于纬度、海拔高度和云量多少太阳辐射是形成我国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着地面和大气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间的其他现象和过程,其最终的综合表现就是气候。 所以说,太阳辐射是形成我国气候的最基本因素,而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理纬度。 (二)纬度位置 n 北部终年为西风控制,n 南部为副热带n 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n 高压和低纬东风的影响三)海陆位置 海陆分布是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加强了大气环流的复杂性, 影响近地面冷热源的分布 使地球上纬向气压带断裂成几个活动中心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

5、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四)地面状况(近地面层情况) 1、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1)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影响 高原季风现象(热力作用) 高原季风加强了我国由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环流使我国季风呈现复杂现象 n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影响高低空气流运行n a、对西风的分支作用 n b、对南北的气流的分支作用n c、屏障作用2、地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五)大气环流 1、行星风系(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气中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出现的有规律的风系,人们称作行星风系。 2、季风环流 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大气环流,以季风环流为主。我国季风区的

6、风向有规律的季节转换,主要是由海陆差异造成东亚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但高空行星风带的位移对我国及东亚季风也有深刻的影响。n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一般在3000m以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n 在 4 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三、中国的季风 1、形成n 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n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

7、风气候区。 n 结构复杂是世界上独特的季风区n 成因类型:n A、海陆季风 -东部近地面层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n B、高原季风 -西部青藏高原近地面层由于高原面与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n C、行星季风 -高层大气中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形成的。n 地区分布:n 控制我国的季风可以分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两者相互有紧密联系,又有其独立性。n 主要的差异在于,南亚季风属于热带性质的季风,而东亚季风是副热带性质季风,受中、高纬的影响比较大。 冬季气压活动中心 蒙古高压形成:特征: 阿留申低压 最强可达996百帕,夏季衰退东移 赤道低压- 冬季风盛行气团n 极地大陆气团n 其天

8、气:n 晴朗、干燥、严寒,n 变性极地大性气团- n 标志:9月初,有一次强冷空气南下到达长江流域,有时到达华南锋面活动n 寒潮冷锋n - -当新鲜的极地大陆气团南下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形成的锋。n 天气:强烈的降温与大风;n 华北-多风沙天气,很少雨雪;n 东北雨雪天气。n 华南准静止锋n -在冬春季节,自海上回归的变性极地气团与滞留在南岭山地至钱塘江口一带的陆上变性极地大陆气团间形成的锋面。n 天气:雨雪纷飞,冬春多雨的原因。n (春雨多于冬雨-春季,由于南侧温湿俱增的海上来的极地大陆气团接踵而来)n 昆明准静止锋n 西南暖流与陆上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相交绥,在昆明、贵阳一带形成锋面。n 天

9、气:昆明一带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天气晴朗,而贵阳一带则位于锋面之下多阴雨天气。夏季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地面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季风、南季风和东南季风。3、夏季风气压活动中心:n 印度低压:n 北太平洋高压 -东南季风n 南半球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盛行气团: n 热带海洋气团n 湿热而稳定,源地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n 赤道海洋气团:n 高温重湿,不稳定,源于南半球高压区即印度洋西南季风。n 太平洋西南季风,有人称南季风 n 副热带大陆气团n 干热,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上空一带,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10、n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成为影响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的西南季风;n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n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锋面活动n 极锋n 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所构成的锋面。 四、水热条件特点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东北偏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

11、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上下。夏季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均温偏高1.32.5。因此,我国夏季温度与同纬度地区的差值比冬季时要小得多。 n 全国最热的地方n 不在纬度最低的南方,而是在大陆上地势最低洼的地方吐鲁番。n 全国几个热中心也都分布在亚热带和温暖带的几个盆地和河流谷地中 n 火洲、火炉关于四季的划分气候复杂多样,划分有不同标准。n 欧美国家天文学四季:“分至”划分;n (春3.21、22 ;夏6.21、22)n 我国传统天文四季:“四立” 划分。(立春2.4,立夏5.5,;立秋8.8,立冬1

12、1.8)n 民间习惯:农历1、4、7、10月作为四季的开始。n 气候统计:阳历3、6、9、12月作为四季的开始。共同特点:只考虑了天,即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n 没考虑地,即地表地形高低、海陆分布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没有考虑围绕地球的那层气,即没有考虑大气环流的运动等复杂情况。n 对农业生产意义不大1月10日,哈尔滨第十八届太阳岛雪博会吸引了众多游人。当日,哈尔滨各冰雪旅游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仅哈尔滨第十八届太阳岛雪博会游客就多达7千余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欣赏冰雪艺术品的同时,也感受着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n 四字的内涵:春(生长)、夏(炎暑)、秋(收藏)、冬(衰老)气象学上四季划分n 张宝

13、kun提出四季的划分方法:候平均气温n 即以温度为主要根据,参照一些物候现象,用候(5天为一候,全年分73候)平均气温n 候平均气温10和22作为划分的标准。候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为春季,2210为秋季这样划分出来的四季同各地的物候现象大体四季类型组合丰富:n 候平均气温划分的四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n 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华南地区;n 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等地n 全年皆冬藏北地区西部n 四季如春云南中部n 四季分明-四季最分明的国家n 广大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

14、为东北西南向。以旱轴为中心:向东南504 000 mm(80倍) 向西北50400 mm(8倍) 重要等值线:800 mm400 mm 200 mm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 34月准静止锋跃迁至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 6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 7月中旬以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形成北方的夏末秋初雨季,不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