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77284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理港湾 版权所有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三一轮的地理复习,初步掌握了高考范围的地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地理的二轮专题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机械背诵多,整理加工少;结论多,思考过程少;被动做题多,独立思维少。具体表现为:1、平时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题、析题的习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期初泰州联考时暴露得尤其突出;2、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3、基础知

2、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4、答题时不规范,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或答不全要点。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自2004年江苏省自主命题,今年是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高考平稳过渡后难度一定会有所提高。而高三地理的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学生要在本学期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选修教材的内容的复习,同时还要补充江苏乡土地理专题内容,二轮复习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紧,如何抓住重点,同时又能突破学生复习的难点,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突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及当前人地关

3、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当然更需要突出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及练习评讲,以求解决问题。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复习高中地理选修一,完成一轮复习2专题复习,把握学科体系,形成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训练知识迁移能力。3配合每个专题的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巩固和强化能力训练,同时适应高考考试能力的各种要求。4考前回归课本,强化课本知识的复习;拾遗补缺、方法指导。教学主要措施:1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用循环的方法上挂下连,对学生感觉较困难的部分要像“牛吃草”一样,先较快地把草吃下去,再“反刍”细嚼。要做到课课循环,阶

4、段循环,错题循环。2要重视基础,加强对中等生的指导。面对当前学生的能力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要求,特别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及格率。应加强对困难生的个别指导,尤其是信心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指导。3要加强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积极培养优秀生,培养其知识创新、重组、迁移能力与答题能力,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4对自己的课备得再认真一点,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再深一点,从而在教学复习能化繁为简,讲透重点,讲清难点,大胆删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时间和

5、精力更集中,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5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心编制试题,加强针对性。 选题要做到立足课本基础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跟踪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同类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考查,重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习题减少偏、怪、难的试题。 6加强试卷分析环节。第一、努力做到让学生参与讨论: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讨论,在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带学生分析标准答案,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附:主要教学过程安排周次日期:3.63.15课时:10课时教学单元(单节)地图专题:专题1地图基础及各种图像的判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图基础知识;等高线地形图;其他等值

6、线图;各类剖面图;其他图像系统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综合图表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分析)1地图基础知识的应用:一是比例尺的应用,在图上用比例尺量算实际距离,分析图幅大小、图中所示实际范围大小、图中所示内容详略等与比例尺的关系;二是地图上方向的判读。2等值线图的判读:等值线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在地理学科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又以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的利用最为普遍。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地形类型,判定坡度、坡向、高差及可能对河流发育、气温、降水差异产生的直接影响;根据等高距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注记),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河谷所在,适宜建水库的坝址

7、,最佳的登山公路,测量线路、距离,估算气温的差值,推算山地走向等;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山地资源条件(包括河流、生物、气候、土地等),分析如何开发山地经济,如发展旅游业、交通、疗养、农业类型、加工工业的选择等。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等温线分布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查,即气候类型分布、季节性天气特征或气象灾害等领域;通过对某一地区(特别是我国的山地、盆地)的等温线图进行分析判定该地的地形分布状况,该地主要山脉的坡向,该地气候资源的优缺点,进行解答分析,并延伸到农业开发、生态建设等领域。等压线与天气系统图: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图,判定季风、海陆分布与季节,并延伸到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气候特征以及航海活

8、动;利用气旋和反气旋天气系统,判定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并延伸到地面生态破坏,城市环境污染,农业资源利用等领域。统计资料图表的应用:数据、图表在地理学科中占有一定地位,通过数据、图表能清楚地表达某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或整体特征以及与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地理应用题多用丰富的图表资料、各种数据资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规律。资料来源十分广泛,并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密切联系现实,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方法、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国家地区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注意点及辅助活动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

9、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周次日期:3.163.205课时教学单元(单节)地球专题:专题2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专题3地球运动(自转、公转运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分析)1从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2从能力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像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的应用和延伸等。3从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人点越来越体现与

10、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教学注意点及辅助活动1联系思维: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个问题,学会分析它们各自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分析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使大气运动形成复杂的三圈环流,地表水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地貌产生影响,也促使了大洋环流的形成,使得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水分和热量得到了交换,实现了水热平衡,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2比较思维: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知识点的异同点,加强对相似知识的理解。如地球自转和

11、公转基本特征。3立体思维: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建立立体空间观念。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4研究过程、分析归纳、综合思维: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分析、归纳、总结它的规律特征,运用这些规律特征解决其他问题。如根据晨昏线解答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等。5拓展思维:注意搜集和联系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的规律、理论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物体影子长短的四季变化,根据太阳视运动确定地方时,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计算等。总之,注意生活化的地理现象。教、学中多画一些示意图,尤其是在分析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时;加强直观演示,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加深印象。

12、周次日期:3.213.266课时教学单元(单节)天气与气候专题:专题4大气物理状况与大气运动(含常见热力环流、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专题5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分布专题6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分析专题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专题8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1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2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

13、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考查;3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今后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注意点及辅助活动1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网络,把握全单元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自然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交换,并对地表形态共同发生了作用,进行着

14、一系列自然地理过程。复习时应理顺本单元知识的层次结构,认清地理原理和规律,系统地掌握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地理能力。 2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的过程和规律。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做到多而不杂,活而不乱。本单元主要应掌握的地图及技能有: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和气温变化规律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重要特征;用等温线、等压线分布图说明气温、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及成因;用“三圈环流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变化;能够用图像或文字气

15、象资料分析判别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锋面说明各种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根据世界或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洋流图等说明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等等。 3复习中要注意和初中地理中国气候和世界气候相结合,用比较法来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掌握其本质特征。如:对流层与平流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天气与气候、各种不同类型气候等方面的比较等等。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本地的天气、气候进行分析,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来理解、记忆。讨论不同天气、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培养地理能力,增长才干,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加深理解、拾遗补缺、解难释疑,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源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原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能力训练。例如,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深秋的霜冻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夜间、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是明亮的(晨昏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地球上昼夜温差不太大,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而台风中心区却晴朗而平静,我国长江流域常形成伏旱天气,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我国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