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77209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制度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群体生活团体,易于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我校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具有以下几点:第一、招生辐射面广,基本上全市都有,学生中带有地方性流行病和传染病。第二、人口的流动性大,每年都有很多人从不同地区来校工作,学校亦有不少人至各地出差,带进来某种传染病的机率比较大。第三、一年一次寒暑假,学校返校时可能成为某种传染病的传染源。第四、一年一度的招生中有可能为某一传染病的传染源。第五、学生在校外个体餐店就餐人次比较多。第六、学生不少来自农村,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不良,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第七、家长来校探视学生较多。第八、学生饮水习惯不卫生,易致污染

2、,容易使肠道传染病发生流行。第九、工作人员因超负荷工作,身体的免疫机能有所下降,易使感染。以上九点可以看出:流行病、传染病对我校师生健康的威胁是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后将不堪设想。制定流行病、传染病防治措施,必须从早期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易感人群免疫力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好流行病、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流行病、传染病人1.加强门诊检疫工作。2.建立自报、互报制度。3.加强对出差人员、外来人员、新生入校和老生返校的医学观察和监测。4.加强对人畜共患的流行病、传染病管理,对家禽、家畜接触人员的医学观察。5.加强对现症病人的隔离和诊断。6.加强对病源携带者和密切接

3、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必要的检查。做好对流行病、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工作1.防止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流感、流脑等传染病要防止飞沫传播。对肺结核、肺型炭疽等防止飞沫传外,还要防止尘埃传播,教育学生要做到:先洒水后扫地;使用口罩;注意寝室、教室中的对流空气;常晒被褥,常换洗衣服;做好痰的消毒处理;大流行时要减少或停止集会和上课;室内用醋、漂白粉或福尔马林蒸熏,紫外线照射消毒措施进行预防。2.管好水源、供水、用水的卫生,教育学生要做到:不喝生水;不用不洁的水洗手和不在污染水中洗涤餐具、蔬菜、瓜果;手和衣服接触污水后要洗净晒干;洪水期间要注意防止钓端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发生。3.加强食品卫生的管

4、理所有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都是由食用不洁、不熟的食品传染的,若干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结核、布多项病、炭疽、绦虫病也可经食物传播。教育学生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食不洁、不熟食品;实行分餐制;不吃零食;尽量不到校外用餐;加强对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制作各个环节中的卫生监督。4.控制接触性传播。防止直接接触传播。宣传不搞婚外恋的接吻、拥抱,不共穿衣服、不共盖被褥,可避免性病、乙肝、疥疮、脓疱疮等疾病的发生。防止间接传播。常洗手可减少和避免各种食物、用具和物品的污染。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提高人们的群体卫生意识,可减少昆虫、吸虫引起的疟疾、乙脑及苍蝇传播伤寒、痢疾等疾病的发

5、生。6.防止医源性传播。遵守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严格血、注射等的消毒制度,加强办理输血、献血前的乙肝表面抗源的检测工作。7.做好孕妇的检查工作,防止乙肝、风疹经胎盘直接传染至胎儿。保护健康人群1.努力降低人群易感性,密切接触者实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措施。2.在师生中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群防意识。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师生体质,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三、疫情报告制度和检疫疫情报告传染病诊断和疑似诊断确定后,应迅速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及时掌握疫情,进行登记,整理分析,从而制定防疫措施,为有效地开展预防工作,向学校提供有力的预防根据。报告病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6、防治法”中规定的三类35种传染病予以上报。1.甲类传染病。2.乙类传染病。3.丙类传染病。4.目前新增传染病如SHAS、禽流感。报告方法学校卫生所医务人员为法定报告人,其他人员为义务报告人。对确诊或疑似诊断的传染病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由报告人经卫生所负责人审核上报。报告时间凡发现各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时,立即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要求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报告制度,有专人负责。2.发生疫情后,责任人不报、迟报(2小时后上报)、漏报、瞒报或授意他人不报,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3.医务人员要明白疫情报告的重要性,要及时正确填写卡片,避免漏报、迟报、错报。4.

7、发现疫情后,要进行登记、调查、整理、统计、分析,每年编制一次疫情表,以供研究。检疫1.对来自国外的友人,要求出自有效的免疫接种卡,并进行医学观察,重点是艾滋病、霍乱、鼠疫、伤寒等。2.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新老生,入校后进行42天的医学观察。3.对甲类传染病的发生,实行必要的疫区或疫点封锁。4.对检疫出来的患者和传染源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5.对疫区疫点进行消毒处理。6.对疫区疫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检疫。7.对疫区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8.疫区检疫期限要从传染源被消除并进行消毒和卫生处理后,至最后一个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结束时没有新病例发生时终止。四、消毒处理消毒的目的是消除和杀灭外界环

8、境中的病源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消毒种类1.预防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当传染病尚未发生,只是认为或怀疑某些地方或物品已被病原体污染时进行的一种消毒。如公共场所的餐具、桌椅、门把手、饮水的消毒。2.随时消毒:目的是随时杀灭患病机体排出的病源体。适用于疫源地、隔离室、病床及班级、学生宿舍有传染源存在时,随时对传染源排出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它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3.终未消毒:当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性消毒措施,使疫源地无害化。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带口罩,可阻滞细菌97%;通风,空气对流,排除室内病源体;日光照射;紫外线消毒;焚烧消毒(火燃消毒);煮沸消毒:煮沸1001-2min可杀灭一般病菌和病毒,但对芽胞菌和乙肝病毒时间要长。高压消毒。2.化学消毒:乳酸熏蒸:2-4m1/100m2;过氧乙酸:广谱高效消毒剂尝试为0.2-0.5%用于疫区消毒、喷雾或擦拭;漂白粉;碘酒:2.5%在数秒至数分钟可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及芽胞。来沙尔:2-5%适用于一般传染病的消毒;乙醇:70%对细菌效果较好,病毒效果差,芽胞无效。福尔马林:1-3%杀菌,亦可熏蒸;戊二醛:2%适用于医疗器械消毒;84消毒液,适用于餐具、瓜果、蔬菜等消毒。当传染病发生或怀疑有某种病源体污染时,可适当选用上述消毒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