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77088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鲁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4章试题 命题教师:盛景云(厦门外国语学校) 说明:1、本试卷分A、B两卷,A卷满分100分 B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空格中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A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B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有N2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C铝在高温下能还原锰、铁、铬等金属氧化物得

2、到金属D因为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氧化膜,所以镁铝都不能溶于浓硝酸2. 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B.复合材料保持了原材料的优点,又有优于原材料的特点。C.在复合材料中,基体起骨架作用。D.在复合材料中,增强体起骨架作用。3.下表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B.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送大量信息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5、有关材料分类正确的是( )A.

3、硅酸盐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金属材料,属于结构材料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D.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但不是高温结构材料6、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毁坏的建筑物发出大量石棉,人吸入石棉纤维易患肺癌。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为:Ca2MgxSiyO22(OH)2,该化学式中x、y的值是( )A.5、8 B.8、3 C.3、8 D.8、57.铜与O2、S的反应是:2Cu+O22CuO,2Cu+SCu2S,以下说法符合科学性的是:( )A.反应中Cu是氧化剂 B.两个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一样C.氧气比硫的氧化

4、性强 D.Cu的化合价降低了8.下列有关物质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与铜单质均为银白色 B.铁粉为银白色C.Cu2O与CuO的颜色不同 D.硫酸铜粉末为蓝色9.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沉淀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化学成分相同的是 ( )块状纯碱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 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Na2SiO3水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物 A B C D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石英与烧碱溶液共热:SiO22OHSiO32H2O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 OHAl (OH)4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

5、OHCO2CO32H2OD在氢氟酸中加入石英:SiO24H4F-SiF4+2 H2O11、若将铝粉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能放出氢气,且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H+、Ba2+、Cl-、NO3- B.NH4+、CO3-、NO3-、Na+C.NO3-、K+、Al(OH)4-、OH- D.Na+、Ba2+、Mg2+、HCO3-12. 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Al (OH)4 BCu2+ CAl3+ DMg2+13、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高温A.CO2是气体,而SiO2是固体 B.高温下能发

6、生反应 Na2CO3SiO2=Na2SiO3CO2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14、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慢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并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场合使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制铝锭,制易拉罐,制电线电缆,制牙膏皮,用明矾净水,制炊具,用明矾和小苏打做食品膨化剂,用请氢氧化铝Al(OH)3制成药片制胃病,制防锈油漆( )A. B. C. D.15、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A.Al+HCl B.Al+H2SO4 C.Al+MgO D.Al+WO316.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7、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61 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32分)17(15分)(1)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2)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的质量之比是_。(5)若向100 mL 0.1 molL-1 L-1硫酸铝溶液中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后得到

8、1.17 g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为_。18(9分)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水玻璃会浑浊。向此浑浊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会生成白色沉淀,同时伴随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1)溶液变浑浊: ;(2)生成白色沉淀: ;(3)产生气泡: 。19. (8分)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甲:(1)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缓分解;(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3)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4)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乙:(1)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2)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

9、。(3)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 (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 (填化学式)。(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试写出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分别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实验题:(共11分)20某混和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反应NaOH溶液沉淀反应反应 A溶液沉淀沉淀溶液溶液溶液固体B(NH4)2SO4,K2SO4水通入过量CO2过量氨水蒸发,结晶据此判断:(1)固体B的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2)反应的离子方

10、程式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计算题:(9分)21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30g,在高温下使两者充分反应,放出气体,冷却后称重为21.2g,把反应生成物加适量水,搅拌,再把水蒸干,称其重量为22.1g,问:(1)标准状况下产生多少升气体?(2)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B卷(满分50分)五、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2 .将少量CO2分别通入NaAl (OH)4溶液,Na2SiO3溶液,Ca(ClO)2溶液,Ba(OH)2溶液,有沉淀析出的是( )A. B. C. D. 23. 将物质X逐渐加入Y溶液中

11、,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2与所加X的物质的量n1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所示情况的是( )ABCDXNaOHAlCl3HClNaAl (OH)4YAlCl3NaOHNaAl (OH)4HCl24. 有一根粗铝条含铁和硅两种杂质。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2,则该粗铝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 )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物质的量之比为31 质量之比为21 质量之比为41A B C D只有25. 向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当SO42-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 A 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B 一部分为Al(

12、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 全部以Al(OH)3沉淀D 几乎是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26. 镁、铝、铁三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6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8L,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A.Fe B.Mg C.Al D.无法判断六、实验探究题(14分)27某铝合金(硬铝)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有人设计如下试验: ( 1 )取样品 ag ,称取时使用的仪器名称为 。( 2 )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 ,滤渣中含有 ,在溶解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3)往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写出该步操作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