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76852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化石标本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加固。由于化石的化学成分、细胞结构和化石保存地层的岩性及风化程度不同,需进行的加固处理也不同。通常海相化石的围岩较坚硬,石化程度较高一般不需进行复杂的加固措施。加固工作主要是对那些比较酥软、易破碎、抗风化能力差的陆相动植物化石而言。尽管这些化石标本,在野外采集和科学鉴定,研究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固措施,但为了能适应博物馆永久保存的要求,在陈列和收藏前再重新给予加固仍是必要的。 化石标本加固方法是进行渗透和粘合,通过化石毛细孔和裂缝向其内部渗透加固液、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液。使用工具通常有刷子、滴管、喷枪和真空泵等。但主要方式是完全浸

2、泡。要使加固液深深地浸入到标本内部,等溶剂挥发后才能获得最好的加固效果。加固液最适宜的浓度, 应是粘度最大而又具备所要求的渗透力。但由于化石的孔隙度和吸收性能都各不相同,故如何掌握粘合剂和溶剂之间的最佳比例也就不同。为了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不同的标本需要加固的次数也是不相同的,但不论要加固多少次,都必须在前次的加固液干了之后再进行。同时最好使用同前次一样的粘合剂、溶剂和配制比例。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以前用过的粘合剂可能已被淘汰,如采用新的粘合剂,须将标本中老的材料清除掉,以便新的粘合剂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指出,目前采用各种化学试剂加固标本的着眼点主要在于保存化石的外貌和完整,因此,每次加固的时

3、间,所用试剂和方法等都应有详细的记录,以备后人查用。 过去曾广泛使用的加固剂有:动物胶和明胶、虫胶、硝酸纤维素(硝基清漆)、醋酸纤维素等;现代用的加固剂品种繁多,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环氧树脂、聚胺酯、“ 502”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防尘。在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严重,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无孔不入,加上尘埃中混有的煤屑、烟渣、金属粉末、花粉和沙土等,不仅影响卫生,给参观和研究标本带来不便,而且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还会使化石受到腐蚀。所以除了在兴建博物馆时要考虑周围环境,以及内部防尘处理、安装空调设备等外,最重要的是加强陈列柜及标本柜的密封措施。可用

4、硅橡胶或聚氨脂将所有接缝粘接, 用氯丁橡胶条作柜门垫料。并要定期测量飘尘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此外,凡是化石标本停留的地方,如加固修理室、照相室等,都要确保清洁。 防光。光线中的红外线能导致标本表面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使化石内部的应力发生变化,促使风化作用加快。紫外线有光化和光解作用,尤其对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加固剂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同时任何可见光都对物质的色彩有损害(紫外线更甚)。所以有条件的博物馆陈列室应隔绝自然光,采用能排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照明。没有红外线的冷光灯现在已被大量应用,紫外线的防止一般采用涂有吸收紫外线材料的灯罩或防紫外线的有机玻璃、玻璃,或在普通玻璃上涂防紫外线的透明树脂

5、。 防潮。湿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化石标本保存不利。潮湿还可使尘土、光线和微生物对标本的危害加剧。同时湿度的控制是同温度的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温度、湿度标准,这一点在修建陈列室和库房时就要考虑到。另外在某些标本柜中放置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硅胶、生石灰等)也是必要的。防止化石标本质地劣化的技术。化石标本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加固。由于化石的化学成分、细胞结构和化石保存地层的岩性及风化程度不同,需进行的加固处理也不同。通常海相化石的围岩较坚硬,石化程度较高一般不需进行复杂的加固措施。加固工作主要是对那些比较酥软、易破碎、抗风化能力差的陆相动植物化石而言。尽管这些

6、化石标本,在野外采集和科学鉴定,研究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固措施,但为了能适应博物馆永久保存的要求,在陈列和收藏前再重新给予加固仍是必要的。 化石标本加固方法是进行渗透和粘合,通过化石毛细孔和裂缝向其内部渗透加固液、粘合剂和溶剂的混合液。使用工具通常有刷子、滴管、喷枪和真空泵等。但主要方式是完全浸泡。要使加固液深深地浸入到标本内部,等溶剂挥发后才能获得最好的加固效果。加固液最适宜的浓度, 应是粘度最大而又具备所要求的渗透力。但由于化石的孔隙度和吸收性能都各不相同,故如何掌握粘合剂和溶剂之间的最佳比例也就不同。为了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不同的标本需要加固的次数也是不相同的,但不论要加固多少次,都必须在

7、前次的加固液干了之后再进行。同时最好使用同前次一样的粘合剂、溶剂和配制比例。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以前用过的粘合剂可能已被淘汰,如采用新的粘合剂,须将标本中老的材料清除掉,以便新的粘合剂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指出,目前采用各种化学试剂加固标本的着眼点主要在于保存化石的外貌和完整,因此,每次加固的时间,所用试剂和方法等都应有详细的记录,以备后人查用。 过去曾广泛使用的加固剂有:动物胶和明胶、虫胶、硝酸纤维素(硝基清漆)、醋酸纤维素等;现代用的加固剂品种繁多,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环氧树脂、聚胺酯、“ 502”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防尘。在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严重,

8、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无孔不入,加上尘埃中混有的煤屑、烟渣、金属粉末、花粉和沙土等,不仅影响卫生,给参观和研究标本带来不便,而且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还会使化石受到腐蚀。所以除了在兴建博物馆时要考虑周围环境,以及内部防尘处理、安装空调设备等外,最重要的是加强陈列柜及标本柜的密封措施。可用硅橡胶或聚氨脂将所有接缝粘接, 用氯丁橡胶条作柜门垫料。并要定期测量飘尘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此外,凡是化石标本停留的地方,如加固修理室、照相室等,都要确保清洁。 防光。光线中的红外线能导致标本表面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使化石内部的应力发生变化,促使风化作用加快。紫外线有光化和光解作用,尤其对高分子材

9、料组成的加固剂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同时任何可见光都对物质的色彩有损害(紫外线更甚)。所以有条件的博物馆陈列室应隔绝自然光,采用能排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照明。没有红外线的冷光灯现在已被大量应用,紫外线的防止一般采用涂有吸收紫外线材料的灯罩或防紫外线的有机玻璃、玻璃,或在普通玻璃上涂防紫外线的透明树脂。 防潮。湿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化石标本保存不利。潮湿还可使尘土、光线和微生物对标本的危害加剧。同时湿度的控制是同温度的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温度、湿度标准,这一点在修建陈列室和库房时就要考虑到。另外在某些标本柜中放置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硅胶、生石灰等)也是必要的。4月15日,

10、队员在展示新发现的古生物三叶虫化石。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文物普查队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发现一处长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叶虫化石分布带,在该分布带上三叶虫标本随处可见,此次发现的三叶虫化石虫体长约0.5厘米至4厘米之间,体型多为椭圆形,体态匀称,各器官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据介绍,三叶虫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距今5至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出现,5亿至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此次三叶虫化石分布带的发现,对于研究枣庄市古代地质构造以及古生物科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所产生的大量动物尸骸,尤其是无脊椎动物的软体部分,容易腐烂,遭到破

11、坏,只有在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保存为化石。澄江动物化石之所以能完美地保存下来,就是具有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了弄清澄江动物化石保存下来的特殊条件,我曾数次拜访了南京、北京、昆明来澄江采集研究古地理地质的地质学家。据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对云南及澄江的地层取样研究后认为:在寒武纪早期,滇东、滇中、黔西、两广一带是海域,澄江为海域在滇中隆起的扬子江浅海区,靠海岸较近,因此容易聚集泥质的沉积物。这时期气候温暖,海水矿物质变得丰富,海绵、蠕虫、节肢动物、腕足动物等底栖动物,水母状动物等浮游动物,多门类的游泳动物与藻类植物大量出现。后来这些海栖动物和植物突然被洪水或其他意外性涌来的泥质沉积物

12、埋藏,隔绝了空气,不易腐烂,若不再遭遇外界破坏的条件下,软体就容易保存下来,天长日久变成为化石。由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我经常到采集动物化石的澄江帽天山一带考察,都可证明此地岩层均为泥质粉砂岩堆积,可证实澄江动物化石埋藏地为古浅海水区域。就是这种极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环境,把5.3亿年前生活的各类海生动物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成为稀世珍宝,成了保存有软体的动物化石群。190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了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被加拿大称之为加拿大五大国际奇迹之一,还被地质界赞誉为古生物学的圣地,并作为国际重要的科学遗址,现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列入国际重点保护。但加拿大

13、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比我国澄江动物群至少晚1500万年以上,澄江动物群是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好的惟一一个多门类动物群,它处在地球历史上显生宙最早期,在这之前,地球上从没发现过这样的动物群。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一个空白,为揭开寒武纪早期。 澄江生物化石群 侯先光 1984年7月1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

14、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1 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内容 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除了低等植物藻类外,大量代表现生各个动物门类的动物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大多数现生各动物门类代表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都有其发现。而在寒武纪之前,除了分散的海绵骨针外,还没有出现过这些动物。 11 藻类 藻类为最简单最古老的植物,

15、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淡水中及潮湿地区,都可见其踪迹。澄江生物化石群包括大量的藻类化石,它们常富集在岩层面上保存,其特征多为不分枝的粗、细不同的丝状体,极少类型呈螺旋状体。 12 多孔动物门 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13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 1.4 现生线形虫动物 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15 鳃曳动物门 鳃曳动物均为海生,分为吻、躯干和尾部。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属4种。 16 动吻动物门 现生动吻动物体小,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口在前端,骨板构造环绕口部。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称奇虾类动物,体大,体长可达1m,是当时海洋中的宠然大物。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枝,但它们的口部及附肢构造完全不同于节肢动物。至少4属4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 17 叶足动物门 它包括现生的有爪类,也称栉蚕,有的也把它归入节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