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766108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实的谎言尹亚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实的谎言”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王宏伟,开学几周时间,就有小朋友报告我说:“老师,我的橡皮丢了。”“老师,我的铅笔没了”“老师,我的牛奶被人家喝了。”由于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比较差,我也没太在意,只是说:“你自己好好找找,肯定是丢到哪里去了。”孩子们只好自己去找了。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没找到。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是哪些小朋友,我还安插了小侦探,帮我观察他们的动向。经过初步调查,我发现王宏伟的嫌疑最大,我并没有在班上说,只是说:“老师在班上派得有小侦探,会查出是哪些小朋友拿东西了。”这时我看了一下王宏伟的表情,显得有些不自然,这时我心里就有数了。有一次,上课铃刚响,裴世亮

2、就急切地跑到办公室报告:“老师,王宏伟拿我的黑橡皮,这是我奶奶昨天给我买的。”我不紧不慢地问道:“裴世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块橡皮是你的呢? ”裴世亮说:“我上面有一个白色记号,你看。”我真的发现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小洞,这时我把王宏伟喊到办公室内,问道:“王宏伟,你手上的黑橡皮是从哪里来的?”王宏伟据理力争:“这是我用妈妈今天给我的一块钱买的。”听上去很真实,我又观察了一下这块橡皮,发现橡皮上面已经擦了一圈了,我及时问道:“王宏伟,你今天刚买的,怎么就擦了这么多了,你都擦哪里了?”王宏伟说:“我在语文书上擦的,把那些没用的东西都擦了。”边说还边指给我看,我看了,确实有擦的痕迹,不算多。“这么说这

3、块橡皮是你的没错了?”我看着王宏伟说。王宏伟肯定地说:“嗯”。其实这时我心里很生气,都到这时候了,还不说实话,王宏伟心里也七上八下,心情很紧张。我觉得机会来了,说:“那我打个电话给你妈妈,问一下有没有给你一块钱,好不好?”王宏伟立刻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不要”我问他为什么,他老老实实的说出了真相,因为他妈妈今天根本就没给一元钱给他。他别无选择只有承认拿橡皮的事情,我也松了一口气。遇到这种事我们千万不能说他们“偷”,只能说“拿”,并不是袒护他们。从年龄上讲,7岁的孩子已经基本形成是非观念。如果再认为年龄小,不及时纠正,确实会毁了孩子。然而,方法很重要,我们既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又不能给孩子冠以

4、“小偷”这样的称号,使幼小心灵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通过打电话与家长联系,我发现王宏伟喜欢拿东西与家庭的关系很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爱护,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经常得不到及时的回应,如买一些小玩具,就会遭到强硬的拒绝,甚至责备。使孩子觉得与成人沟通困难,很难满足自己对新奇事物的欲望,还不如自己想方设法去办一下,于是就想到了拿自己同学的东西,一次,两次,没有被发现,因为橡皮、铅笔都差不多,一次次顺手牵羊成功,他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吃到了“偷”东西的甜头,所以胆子越来越大,感觉越来越自然了。尽管多次曾怀疑,但一直苦于没有证

5、据,不能给他下定义,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真的是“无路可逃” 了,才承认了错误。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问题的原因,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知道,自己合理的需求是可以得到适度满足的,不合理的需求也要心平气和地讲清楚原因,不要拒孩子于千里之外,甚至对孩子打骂,都是不可取的。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都是通情达理的。要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要求为什么不合理,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沟通,可以信任的,而不是以为自己是得不到重视的。2、为孩子建立牢固的是非观念。给孩子灌输几个观念:一、未经别人允许拿了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明智和不道德的,是错误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

6、的谴责;二、学会沟通,会跟小朋友一起玩,能与小朋友共享玩具。3、鼓励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逐渐引导孩子产生羞愧心,检讨自己的行为,这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多加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阴影。4、成人很多时候用谎言去制止孩子撒谎,其实,成人自己才要做出榜样。对7岁的孩子来说,成人可怕的地方就是充满了定义与概念:“小时偷针,大时偷金;3岁看大,7岁看老;偷东西的手长不大等。”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充满了阴影。没有偷东西的行为,孩子又何必去编造那美丽的谎言呢?谁都愿意做一个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当然,孩子的进步可能会很慢,这时,家长和老师不要当头棒喝,更不要灰心丧气,放弃教育,而应更全面、更细心地引导他,在平时多注意提醒、监督、谈心,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现场,试探孩子的反应。记住,满足撒谎孩子内心的合理需求,在关键时刻给孩子以肯定和帮助。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感化下,相信孩子一定能走出谎言的阴影,改掉自己的恶习,做一个诚实、上进的好少年。“真实的谎言” 尹亚平 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