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76546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级教师高考复习方法指导语文复习版一九八八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3分)甲.()()()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答】( )水澹澹兮生烟【答】(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答】( )乙.()()()()螺赢用剌剌得它全身麻木【答】( )赢粮而景从【答】(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答】( )2.选出红字意义相同的一组。(2分)A.长歌当哭当机立断B.残羹冷炙脍炙人口C.毫厘不爽爽心乐悦D.春和景明承天景命【答】( )3.下面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应划分在哪里?从四种分法里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

2、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答】( )4.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的振兴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有人看改革只有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现代人看欧洲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苦难中开创新纪元的。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

3、人不同。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起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答】( )5.在标出号码的位置上应加上什么标点符号?从四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3分)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书目答问补正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史部的有关部分。【答】( )6.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2分)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

4、道五彩的屏障。()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象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 )7.下面有一些作品中对人物衣着的描写(节录),指出哪一组答案是正确的。(2分)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他老是把它(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它们所描写的人物依次是:()骆驼祥子 藤野

5、 花仙子()老杨同志 别里科夫 林黛玉()老通宝 奥楚蔑洛夫 王熙凤()以上三种答案都不对。【答】( )8.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4分)溪涨清风 面,月 繁星满天。数只船 浦口, 声笛起山前。()吹 ()掠 ()袭 ()拂 答( )()落 ()圆 ()明 ()上 答( )()傍 ()依 ()横 ()到 答( )()声 ()有 ()几 ()一 答( )9.古人文集题名()或称作者的字或号,()或称其谥号,()或称其官职,()或称其籍贯。分别指出下边六种文集属哪一类。(3分)临川先生文集 【答】( )范文正公文集 【答】

6、( )稼轩长短句 【答】( )柳河东集 【答】( )王右丞集 【答】( )昌黎先生集 【答】( )10.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是常见的:()有的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消失了;()有的词只在现代的复合词里出现,不再单独使用;()有的词古代所用的某些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有的词只见于古代方言口语,现代不用。指出下列文句中黑的词属于哪一种现象。(4分)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答】(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答】(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答】(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答】(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7、为小相焉。 【答】(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答】( )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 【答】(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答】( )二.填空题.简答题1.从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姜夔扬州慢中各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3分)琵琶行:_雨霖铃:_扬州慢:_2.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2分)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3.下面四个句子有没有语病?如果有,指出毛病在哪里

8、。每个句子都分成三段,回答时写出语病所在那一段的代号(、)。有几处写几处。(4分) 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 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 至于思想品德方面, 就不以为然了。 他工作特别忙, 夜以继日地干, 以致累倒了。答( ) ( ) ( ) ( )4.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3分)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三.综合题1.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方括号中是古人注解),读后答题。(15分)甲.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

9、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注:使酒,因酒纵性谓之使酒。近,谓亲近天子而为大臣。至,留邸(a)一月,见(b)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注:谓窥见陛下深浅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乙.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人主威福之大权,岂以天下莫能窥为不测哉!布之悻悻于罢去,而仰诘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难近之实,自露而不可掩矣。

10、文帝之失,轻于召布也,非轻于罢布也。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过,闻人之言,迟之一月,而察其非诬,默然良久而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所以养臣子之耻也,非惭也。如()其惭邪,抑()以轻于召布而愧其知人之不夙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对下列多义词,分别选出符合文义的解释。(4分)邸()国舍()旅馆()停留()达答( )见()进见()知道()显露()被答( )如()好象()或者()假如()将要答( )抑()发语辞()而且()还是()只是答( )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2分)()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这个人一定有人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11、。()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答】( )选出“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的正确解释。(2分)()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我担心天下的人,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我担心天下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人,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答】( )选出“布辞之官”的正确解释。(2分)()季布拒绝回到河东太守任上去。()季布辞别文帝回到河东太守的任上去。()季布辞去了河东太守的官职。()季布推辞了文帝封他的河东太守这个官职。【答】( )从司马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季布和文帝的

12、看法,王夫之的看法与他不同。两者的差别有四种说法,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人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给画“”线的文句加标点符号。(2分)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2.阅读

13、下文,读后回答问题。(15分)?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考古学者对于这两个问题总算找到了解答的钥匙。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形成、出现的时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都有自己的“根”,也都有自己的标志。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枝、叶、蕾和花或仅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仅是龙鳞。花(华)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其“根”的生长期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二者出现的时间相近,条件相似。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东亚大陆上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

14、在桑乾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二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西部)发现的。近年来那里发现了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群,其中有玉雕猪龙、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这些距今不晚于五千年。玉雕猪龙放在男性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筒座和彩陶盆配置在积石四周以龙和花(华)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结合成了共同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距今四五千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所代表的古文化,人们已经使用大石磐与鳄鱼皮鼓随葬,这反映出社会发展到了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的(ji),也包括源于红山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还包括长江下游太湖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