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护一二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759324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防护一二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动防护一二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动防护一二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动防护一二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防护一二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防护一二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防护教案一、设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素质、创新教育为中心,强化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着重进行科学锻炼、心理健康、安全常识等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在体育运动中如何保障人身安全,进一步减少、避免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教材分析:体育运动存在着风险,隐含着伤害。体育运动安全常识的教学是让学生“加强防范学会自护”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通过体育运动安全常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合理活动、

2、科学锻炼,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教材内容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训练及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运动中实用性自我防范知识与自护技能,深入浅出。教材中所谈到的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与自我保护,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的教学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三、学情分析:小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但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悉,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

3、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又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如果他们忽视体育运动安全,那么,体育运动中碰到危险,发生意外伤害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无论任何运动,任何动作,学生们都想尝试,不畏恐惧。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教学中,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我保护的简易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体育安全事故

4、的发生。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交流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四、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常识。2.知道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3.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明白体育运动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是学生今后体育运动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教学内容的重点。2.教学难点:体育运动安全

5、意识得到深化,防范知识技能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能够自主运用。在体育运动时,安全防范能够减少运动安全事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教学内容的难点。 六、教学模式:导练式课堂教学模式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交流、寻求答案。2.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参与课堂互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七、教学策略:主动参与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课件、师生互动等,指导学生结合体育活动经历或经验主动参与。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依据教材的内容,考虑学生已经具有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探

6、讨、交流、学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九、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查找搜集与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相关的资料。2.老师的教学准备:查找搜集图文、视频和音频等资料,制作课件,精心备课,梳理思路,预设想课,准备教具。3.教学环境的设计: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4.教学用具的准备:调试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十、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NBA比赛集锦)1.导言: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后,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学生各叙己见。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1)认识不足对运动伤

7、害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及易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2)准备活动不足(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及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进行运动,易对器官功能造成伤害;(3)准备活动内容不得当或准备活动过量,致使准备活动无效或身体功能有所下降。3)心理状态不良在活动中由于急燥,恐惧、害羞、麻痹、缺乏经验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4)气候因素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伤或其它伤害事故。5)身体素质弱,体育基础差,一时不能适应体

8、育活动的需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6)违反课堂纪律、活动要求和规定,也是造成身体伤害事故的原因。3.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4.教师归纳出示课题: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运动前应该注意那些事项?(演示文稿)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凡是

9、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恶性肿瘤;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2.检查场地和器材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3.做好运动准备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

10、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活动二:运动时有那些注意事项?(演示文稿)1.要掌握动作要领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2.要正确使用器材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

11、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3.运动负荷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活动三: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有那些呢?(演示文稿)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2.自

12、我检查运动反应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3.适当补充能量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三)深入明理活动四:梳理归纳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口诀(配乐演示文稿)1.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2.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3.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4.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

13、运动要适量;5.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6.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再通过梳理归纳,使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为了防止运动伤害而采取的措施、方法,提高运动安全防范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拓展延伸活动五:哪些体育运动少儿不宜过早参加?(演示文稿)致使关节变形的项目、肌肉负重项目、负荷量大的项目、消耗能量大的项目等不宜过早参加。如:长跑、倒立、举重、拔河、掰手腕等。让学生知道体育运动项目存在的危险,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巩固运动安全防范自护知识。(五)课堂小结:1.学生自评,知道多少体育运动安全常识?2.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好。

14、3.教师归纳总结: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体育运动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安全锻炼,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十一、板书设计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1.运动前准备好2.运动时讲科学3.运动后要恢复采用这种归纳式的板书,便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化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十二、作业设计将今天所学知识回家与家人交流。针对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本课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与家人的沟通交流获取间接经

15、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的提高。 十三、教学设计说明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运动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心理、生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小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运动安全知识和自护方法,是造成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范,防止受到运动伤害是十分必要的。1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的教学通过放手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主题任务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经历或经验,并在教师的指导和课件演示的帮助下,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并尝试运用。3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让体育运动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运动安全知识、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