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753249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试题库(综合).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库qdx2016年2月一、选择题说明:每小题2分,每套试卷10题,共80题;括号内为各题对应教材位置。1. 密度是指材料在( C )单位体积的质量。A、自然状态 B、绝对体积近似值 C、绝对密实状态 D、松散状态2. 同一种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差值较小,这种材料的( D )。 A.孔隙率较大 B.保温隔热性较好 C.吸音能力强 D.强度高3. 为了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求( B )。 A.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小 B.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C.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小 D.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大4.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 B )。 A.吸湿性 B.吸水性 C.耐水性

2、 D.渗透性5. 材料吸水后将材料的( B )提高。 A.耐久性 B.导热系数 C.密度 D.密实度6. 如材料的质量已知,求其表观密度时,测定的体积应为( D )。 A.材料的密实体积 B.材料的密实体积与开口孔隙体积C.材料的密实体积与闭口孔隙体积 D.材料的密实体积与开口及闭口体积7. 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 D )。 A、3.0g B、2.5g C、3.3g D、2.9g8. 将一批混凝土试件,经养护至此28天后分别测得其养护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3Mpa,干燥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5Mpa,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2Mpa,则其软化系数为( B

3、)。 A、0.92 B、0.88 C、0.96 D、0.139. 某材料吸水饱和后的质量为20Kg,烘干到恒重时,质量为16Kg,则材料的( A )。 A、质量吸水率为25% B、质量吸水率为20% C、体积吸水率为25% D、体积吸水率为20%10. 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固定值的是( A ) 。(第二章)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导热系数11. 某材料100g,含水5g,放入水中又吸水8g后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材料的吸水率可用( D )计算。 A8/100 B8/95 C13/100 D13/9512. 评定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 C )。 A抗渗等级 B渗透系数 C软化系数

4、 D抗冻等级13. 孔隙率相等的同种材料,其导热系数在( C )时变小。 A.孔隙尺寸增大,且孔互相连通 B.孔隙尺寸增大,且孔互相封闭C.孔隙尺寸减小,且孔互相封闭 D.孔隙尺寸减小,且孔互相连通14. 用于吸声的材料,要求其具有( D )孔隙。 A大孔 B内部连通而表面封死 C封闭小孔 D开口连通细孔15. 下列材料中可用作承重结构的为( D )。 A. 加气混凝土 B. 塑料 C .石膏板 D .轻骨料混凝土16. 材料处于( C )状态时,测得的含水率是平衡含水率。 A干燥状态 B饱和面干状态 C气干状态 D湿润状态17. 石灰熟化过程中“陈伏”是为了( D )。 A有利于结晶 B蒸发

5、多余水分C降低放热量 D消除过火石灰危害18. ( B )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石灰 B石膏 C水玻璃 D水泥19. 由于石灰浆体硬化时( C ),以及硬化强度低等缺点,所以不宜单使用。(第四章)A、吸水性大 B、需水量大 C、体积收缩大 D、体积膨胀大20. 建筑石膏在使用时,通常掺入一定量的动物胶,其目的是为了( A )。 A、缓凝 B、提高强度 C、促凝 D、提高耐久性21. 建筑石膏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CaSO42H2O BCaSO4 CCaSO41/2H2O DCa(0H)222.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B )。 A、CaCO3 B、CaO C、Ca

6、(OH)2 D、CaSO423. 石膏制品具有良好的抗火性是因为( C )。 A石膏结构致密 B石膏化学稳定性好,高温不分解 C石膏遇火时脱水,在表面形成水蒸气和隔热层 D石膏凝结硬化快24. 下列水泥品种中,( A )抗冻性最好。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火山灰硅酸盐水泥25. 在完全水化的硅酸盐水泥中,( A )是主要水化产物,约占70%。 A、水化硅酸钙凝胶 B、氢氧化钙晶体C、水化铝酸钙晶体 D、水化铁酸钙凝胶26. 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适宜选用( B )。 A、高铝水泥B、矿渣水泥 C、硅酸盐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27. 下列材料中可用于配制耐热混凝土(

7、900)的是( A )。 A 矿渣水泥 B 硅酸盐水泥 C 普通水泥 D 高铝水泥28. 流动的软水对硅酸盐水泥石的腐蚀是一种( B )腐蚀。 A分解型 B溶出型 C膨胀型 D松散无胶结型29. 纯( C )与水反应是很强烈的,导致水泥立即凝结,故常掺入适量石膏以便调节凝结时间。 A、C3S B、C2S C、C3A D、C4AF30. 通用水泥的储存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D )。 A、一年 B、六个月 C、一个月 D、三个月31. 掺混合材料的水泥最适于( C )。 A自然养护 B水中养护 C蒸汽养护 D标准养护32. 矿渣水泥比硅酸盐水泥耐硫酸盐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矿渣水泥( D )。 A

8、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较少 B铝酸三钙含量降低C水化速度及水化热降低 DA及B33. 硅酸盐水泥硬化形成水泥石,长期处于有硫酸盐的环境水中,将导致膨胀开裂,这是由于反应生成了( C )所致。 A二水硫酸钙 硫酸钠 C钙矾石 D硫酸镁34. 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B )。 A.应降低标号使用 B.不宜使用 C.掺入混合料后才能使用 D.使用时应加强养护35. 选择混凝土骨料时,应使其( C )。 A、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大 B、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大C、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小 D、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小36. 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W/C)过大,则( D )。 A、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变差 B、混凝土拌合物

9、的黏聚性变差C、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D、(A+B+C)37. 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拌合物的保水性较差,应采用( A )措施。 A、增加砂率 B、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增加用水量38. 若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可掺加外加剂( A )来提高塌落度。 A、减水剂 B、早强剂 C、速凝剂 D、防锈剂39. 混凝土强度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C )。 A.抗拉强度 B.抗折强度 C.抗压强度 D.抗剪强度40. 测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C )。 A.70.7 mm70.7mm70.7mm B.100mm100mm100mmC.150mm150mm150mm D.50

10、mm50mm50mm41. 普通混凝土受压破坏一般是( B )先破坏。 A.水泥石 B.骨料和水泥石界面 C.骨料 D.水泥石和骨料同时42. 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及抗剪等,其中( A )强度为最高。A.抗压 B.抗拉 C.抗弯 D.抗 剪43. 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是尽量采用( D )的砂。A.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小C.总比表面积大 D.空隙率和总比表面积均较小44.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选择水灰比的原则是( A )。A.不大于耐久性规定的最大水灰比 B.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C.满足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D.大于耐久规定的最大水灰比4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11、( A )要求来确定的。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C、 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46. 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D )。(A、水泥用量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47.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试验只适用于粗骨料最大粒径( C )mm的混凝土。 A.80 B.60 C.40 D.2048. 掺入引气剂后混凝土的( D )显著提高。 A.强度 B.抗冲击韧性 C.弹性模量 D.抗冻性。49. 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的大小主要由( D )来选取。 A.水灰比和砂率 B.水灰比和捣实方式C.骨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 D.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捣实方

12、式50. 提高混凝土强度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C )。 A.增大水灰比 B.采用卵石 C.提高养护温度和湿度 D.增大砂率51. 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时,宜加入的外加剂是( C )。 )A.减水剂 B.早强剂 C.缓凝剂 D.速凝剂52.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选用( B )。 A、早强剂 B、高效减水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53. 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 B )。 A、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C、早强剂 D、引气剂54. 干燥地区夏季施工的现浇混凝土不宜使用( C )水泥。 A、硅酸盐 B、普通 C、火山灰 D、矿渣55.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时,若采用100mm100mm100mm的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B )。 A.0.90 B.0.95 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