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75262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2).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家做客人民网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2009-01-151月15日9点-12点,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主办“专家献计规划纲要座谈会”,邀请专家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出席座谈会的有: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国家总督学顾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西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朱小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韩德强;知名时评人郭松民。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各位参加本次座谈会的都是长期对教育工作有研究,我相信这次座谈会一定会开得很好,这个座谈

2、会很必要,我们教科文部已经筹办了一段时间。前两天,家宝总理有一个讲话,过去他上大学的时候,班上农村的学生有80%,现在越来越少。据现在的报道,好象还有50%,没有下降的太严重。如果降到30%或者更低,那就是大问题。所以我觉得,教育问题确确实实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09:11 吴恒权: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宣传还是很重视的,中央领导也很重视。长春同志在小组会上也讲,利用这种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把这个纲要搞得更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报纸上已经发了四期,也引起了读者,包括网民的热烈讨论,所以这是一个好事。把这个纲要修改得更好,对我们今后工作,对教育的发展肯定

3、是大有帮助的。 09:13 吴恒权:在座的都是专家,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想请专家把你们的智慧逐一地贡献出来,把我们的报纸宣传好,共同为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点事、出点力,这是我们开这个座谈会根本的目的。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在今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中,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给我们人民日报以支持,多给我们出点子,多给我们做指导,让我们把教育宣传搞得更好,因为这个事情是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我们有责任做好。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的宣传一定会做得比以前更好,我们有这个信心。今天这个座谈会,是专家、教授、各位领导对我们宣传的一次具体指导,希望大

4、家把你们宝贵的经验、成熟的想法无私地奉献出来。谢谢大家。 09:15 吴恒权:包括这次在党中央的关心下,特别是6月20号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锦涛同志亲自上网和网民交流,这应该说掀开了中国网络史上的新的一页,所以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网的影响。从那之后,做客人民网的嘉宾越来越多,我希望在座的领导以后常来做嘉宾,和网民交流交流。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以后多来人民日报,及时提出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一定虚心接受并不断改进。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办报靠全党,我们关上门是办不好报的。 09:20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杜飞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座谈会现在开始。刚才吴总实际上已经把我们今天座谈会的

5、目的、内容和希望都说的很清楚。核心内容是: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请大家建言献策。刚才大家都认识了,为了人民网文字现场直播的方便,在这里对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专家做一个介绍。 09:32 杜飞进:人民日报这边除了教科文部以外,还有人民网的同志、总编室的同志。刚才吴总编说了,从1月7号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从当天起到2月底,正式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人民日报对这次规划纲要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非常重视,根据中宣部的部署和报社编委会的要求,我们在文化新闻榜上开设了“纳群言 集众智 教育规划纲要大家谈”这样一个专栏,每周计划推出两到三

6、期,因为这个栏目刚开办,这一周我们推出了四期,今天刊登第四期。同时,我们还在人民网开设网上专题,并开展“我对教育的期盼”有奖征文活动。 09:38 吴启迪:这次在报上公开希望各个方面对规划纲要提意见,这个做法是一种创新,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既然教育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也确实应该多听大家的意见,在这一点上,我是感觉到非常高兴。当然,从纲要来讲,现在制定纲要,开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非常必要和及时。而且我觉得,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尽早地开。像这样一个事情,人民日报开辟了这样的专栏,在人民网上大家进行大讨论,我是坚决拥护的。但是我感觉到,因为我们来的同行当中有很多教育专家,特别是有些在基础教育中做了大量工

7、作,我还是愿意先听一听,然后再谈一下我的意见。 09:44 陶西平:我觉得在制定到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当中,还是应该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放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仍然应该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发展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个普及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普及。我曾经带着国家督导团验收了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义务教育,应该说,他们在推进义务教育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确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目标,叫做“解决了能上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

8、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实际上,在能上学的问题上也仍然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上好学的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 09:47陶西平:所以,我想,在规划纲要里面,在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方面,是不是要把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我们下一个阶段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个追求。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想提三点建议: 09:49 陶西平:第一,规范办学条件,严格控制辍学。首先是要规范办学条件。我们国家义务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在比较低水平的办学条件之下实现的。特别突出的现在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校舍的建筑安全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9、第三个问题,我想特别应该强调,就是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校班额都过大,班额过大问题,我认为已经是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通常把55个人以上到65个人之间的班叫大班,65人以上的班叫超大班,而我们国家目前初中大班、超大班加起来将近占一半,我们要教好每个学生,在这样大班额的情况下,要想让每个老师认识每个学生都很难,你要研究怎么样教好每个学生难度就更大。 09:50 陶西平:近两年来,大班额的现象并没有减少,甚至有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广东调研的时候,就发现有的班额最大达到一个班120多个学生,那就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大班额造成的原因,一个是教育资源的总体不足,还有一个

10、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所以现在既在部分农村地区有大班额的现象,也在城市地区出现了优质学校的大班额现象。所以,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因为我们国家并没有执行一个严格、合理的班额标准,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小班化,我们国家还没有条件搞小班化,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班额。比如规定在45人到50人之间,或者50人以下。因此,要努力地减少我们的大班和超大班的现象,以保证质量。其实这是办学条件当中最根本的一个条件。 09:54 陶西平:说到目前大班额的原因没有解决的原因,也存在有一部分领导同志认为这是人口高峰期的暂时现象,以这个作为借口,掩盖实际上的教育资源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教育质量。所以我建

11、议,应该规定班额,或者在班额限度之内的办学条件,以严格执行来保证们就读的基本标准。 09:56 陶西平:再一点就是严格控制辍学。我们要解决能上学的问题,关键还得解决都上学的问题。我们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首先他得能上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辍学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存在的辍学比例,在农村有些地区百分比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这个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产生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学校的原因;一个是由于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厌学,从厌学到辍学;一个是学校追求升学率,特别是追求初中升学率的影响之下,有的时候迫使一部分差生辍学。也有家庭的原因,一部分家庭对子女要求过高,

12、放纵,辍学;有的家庭经济确实有一定困难,需要孩子参加劳动,比如西部地区的季节性辍学;有一部分民族地区家庭把学生送到寺庙,四川西部有的地区一个寺庙里有100个孩子;有一部分也有我们的制度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严格的辍学的监控制度和考核制度,我们国家从2020年起,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就不再公布辍学率,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是没有数字的。再一个验收各省的义务教育达标标准规定了辍学率不超过3%,这有当时的背景,但是一直延续至今,实际上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可以有多少比例辍学,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要上学;还有一部分地区处于扭曲的政绩观,存在虚报、瞒报学生辍学情况。 10:00 陶西平:

13、再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没有衔接和交接,所以家长在流动过程中把孩子带出来,有一部分孩子就没有入学,所以最近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之间又出现了一批流浪儿童。据妇联估计,全国至少有150万流浪儿童。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0:00 陶西平:家长也没有按照义务教育法送子女入学或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因为辍学现象实际上是文盲产生的“温床”,是我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加强综合治理。 10:01 陶西平:第二,坚持因材施教,促进人人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当中,现在也出现了一种平均主义的思潮。混淆了办学条件

14、的相对均衡和教学活动的区别对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公平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机会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就是要实现有教无类,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办学条件大致相同的学校里就读;第二个层次是过程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就是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接受到适合于他们的不同教育;再一个就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实际上就是人尽其才,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发挥,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简单地提在推进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无差别教育,实际上是没有真正领会教育的实质。我们说的这种无差别,只能是指办学条件大的差别,而不能指教育过程的差别。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别。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公平。我们真正的教育公平是

15、对全体学生的公平,而全体学生实际上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既包括基础差的学生,也包括优秀的学生,应该都在他们的基础上创造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来提高我们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10:04 陶西平:第三,政府提供公平,市场提供选择。我认为,政府主要的责任是提供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责任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所以通过公共财政的政策倾斜,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基础薄弱的学校和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逐步缩小因地区之间的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群体之间的差距。现在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提供一个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条件。这里就包括在公平的拨付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同时,要增加对

16、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的财力支持。也表现在全面的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加快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改善的进度;也包括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在提高整体教师师资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合理、均衡的流动。中央政府主要应该解决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问题,省级政府应该主要解决缩小县域之间的差距问题,县级政府主要解决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问题,同时应该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各个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 10:06 陶西平:但是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由市场来提供选择。因为我们现在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同时,还应该创造让家长和学生选择教育的权利。因为公平是人权,选择也是人权。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