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标志.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75243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生活标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生活标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设计生活标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设计生活标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设计生活标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生活标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生活标志.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设计生活标志教学案例设计新华小学 王丽萍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看到这些标志应该怎样做。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标志,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章守纪的良好作风。重点:认识各种标志所代表的含义。难点:设计标志。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标志)、电脑、各种彩笔。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二、讲授新课1、你们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地方的吗?2、你们知道它们有什

2、么用吗?3、课件出示老师收集的标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分析各种标识。4、小组讨论:结合你看到的标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标志都有哪些种类和表现形式? 总结:人物标志、符号标志、指示性标志。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标识的作用。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学生听取别人的介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发言自己的意见。三、完成作业1、为自己的学校或公共场所设计一枚标识。2、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3、学生大胆设计,大胆想象。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二、继续完成作业三、对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作出简单的总结。1、指出学生在作业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2、教师提出着色时

3、的要求:要注意与自己设计的标志相符合。3、教师巡视辅导,对个别设计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4、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取老师的总结。5、学生继续完成。6、学生修改上节课设计的标志草图,对自己设计的标识进行着色装饰。四、作品展示1、小组自评。2、全班互评。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小组各自介绍自己设计的标志,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在设计时的想法及设计标识的意图。五、小结: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美术教学案例设计 百变团花新华小学 柳 欣教学内容与目标:(一)、显性内容与目标1、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2、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

4、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 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课程领域:设计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2、 教师演示用剪刀与彩纸“变”出漂亮的花朵并贴在花瓶上,介绍这就是团花。3、 由此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二、 学习探究1、 提问: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

5、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2、 想一想、:A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B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进行小结。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做好的团花范例分发给各个小组。出示合作学习目标:(1)剪去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地方?(2)团花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团花的外形与图案有什么不同?(4)团花由几层图案组成?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结合课件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三、 艺术实践1、想一想剪什么样的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剪剪看。学生欣赏书中的纹样并设计制作。(教师在辅导中强调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环境卫生。)2、学生将自己剪好的团花贴到花瓶上,师生共同欣赏与评价。四、 应用拓展1、 结合课件讲解团花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应用在生日祝寿、结婚庆典还有邮票等图案设计中。2、 请学生再想一想团花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3、 最后教师出示利用团花制作成的贺卡,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剪纸团花来做成礼物或工艺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装扮空间。4、 对学生进行鼓励,小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