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752379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乌敦套海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设计时间:2014.9.5授课时间:62课时左右 设计教师:张翠芝实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2课时 1. 准备课 约2课时 2. 位置约2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 认识图形(一)约2课时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0课时 6. 1120各数的认识 约4课时 7. 数学乐园约2课时 8. 认识钟表约2课时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1课时 10. 总复习 约4课时 课程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

2、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 7.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重难点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难点:进位加法 课程内容 第

3、一单元:准备课 重点: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学习内容: 数一数和比多少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

4、:位置 重点: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重点:1、会认、读、写1-5各数并比较大小。 2、学会5以内的加减法。 目标: 1、我要学会认识、读、写15各数,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并学会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通过动手摆一摆,探索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认识“”“”“=”知道它们的含义,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3 、知道数可以表示事物以外,还可以用来

5、表示事物的次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5、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并学会计算0的加减法。 6、能运用数的顺序、大小和组成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1、15各数的认识 2、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 3、0的认识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

6、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习内容: 1、在物体分类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 2、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重点:1、会认、读、写6-10各数并比较大小。 2、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 目标: 1、我要学会认、读、写610各数。 2、知道610数的组成。 3、并学会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 学习内容: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

7、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数学乐园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重点:1、 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 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目标: 1、学会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我初步掌握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我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内容: 1、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半时

8、。 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 3、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4、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5、学会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会内容: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的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 目标: 1、学会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多位加和多位减的基础。 2、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

9、单的问题。 3、通过操作,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 1、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4、我们的校园 第九单元:总复习 重点:准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 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学习内容: 1、计算 2、解决问题 课程实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

10、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努力做到: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

11、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

12、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

13、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

14、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课程评价 1、评价指标: (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 (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 2、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