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746093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摘要:建筑立面不仅彰显建筑本身的特点,同时还影响着城市生活的视觉环境。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在此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出于功能要求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对建筑艺术形象的加工与塑造。强调和把握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可以有效反映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关键词:建筑立面;细部;处理近些年来,我国房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量成倍增加,各种风格、多种式样的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应该说,建筑设计的质量有了进步,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也日渐提高。居民的生活不仅仅要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更要表达地域文化特色。单从建筑而言,整体体量关系、形体组合基本适合,但细部处理却无内容可循;这就产生

2、了生活溶入了建筑,而建筑却没有溶入生活的尴尬境地。所以,建筑作品的内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它更需要反映现代人精神方面的体现,这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为数不少的建筑作品缺乏立面细部的处理。还应看到,由于经济利益、建筑师责任感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适城市视觉环境的建筑设计。对于建筑师行业来说,与已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师相比,今天的建筑师所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加繁杂。一项新技术的掌握,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要耗费几年时间。甚至一个节点也要花去设计师许多心血。这还只是属于建筑师本分内的任务,而与此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其它问题,又都需要建筑一一去解决。

3、往往,某些建筑师在处理完这些问题之后,已感到心力交瘁了,而每一个构思独特、作法超出常规的墙面表现又要再用掉建筑师的许多时间。从周期对效益的影响出发,部分建筑师对墙面细部的处理只能是怀着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同时设计人员缺乏而设计任务越来越多的现实,使得一些建筑师只能从建筑的功能要求着手,把满足居住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而对于建筑立面的处理仅仅是为了建筑的结构而表现,缺少更深刻的意义。1细部的本质属性1.1功能属性建筑立面细部处理源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的细部不可能无中生有,它必然因建筑功能的需求而产生,而且与艺术的需求并无本质的联系。细部中大多指的是建筑的功能性建筑构件,这类细部具有

4、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现在建筑实体的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燥等诸多方面,起到维护作用的墙体、屋顶避免了自然界对人的侵害,大门解决了人们的进出和室内外空间的渗透,窗户则决了采光和通风,阳台提供了人们接近外部环境的机会,楼梯解决了人们在建筑物内垂直通行的问题,墙面的分割线也起到了防止墙面材料开裂的作用。对于建筑细部优劣的评价,首先应该从建筑自身的实用功能出发,然后才是审美方面,关乎人的心理机能的主观范畴。因此,建筑细部中的功能性构件对实用功能的忠实表达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美观等艺术范畴的问题。反之,不能满足功能要求的细部,即便是拥有再高的艺术水准也是无用徒劳的

5、表现。例如,建筑物上窗户的开窗位置和大小,它是根据建筑物内的户型结构要求和使用面积大小来决定的,并非根据建筑物立面的整体效果来决定。1.2社会属性建筑细部产生于遮风挡雨的功能需求,随着功能的问题被解决,其装饰性及象征性逐渐变得突出。建筑细部在建筑中除具有自身原始功能外,随着建筑的发展,还具有随之衍生的其他功能,如愉悦视觉的感受,满足精神的需要,体现了社会文化属性。随着建筑构造对使用者的功能要求的满足,便出现另一种要求,对艺术形象和美的追求,于是出现具有美的形象的墙面造型,设计师也在建筑创作中力求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设计出美好形象的墙面。任何细部都具有审美价值,体现着形式的美感。建筑细部的审美作用是

6、通过它对建筑装饰与美化达到的。它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意境和气氛,增加了建筑及其环境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表现往往离不开人的社会活动。随着建筑使用功能和使用目的的变化,在建筑细部特征的处理上也根据建筑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性质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建筑细部也是对人类生活中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2 细部的处理原则2.1部分与整体相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是建筑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设计过程。当然,细部的处理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而是服从于整体构思的,体现着整体的设计意象,是整体设计的完善。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既是局部设计的问题,又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完成的。

7、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指各建筑立面细部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象,体现建筑的整体风格,使每一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建筑的每一个细部如果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处于一种稳定的有机的系统之中,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原则。建筑立面细部的形式、功能表达和意义传递等方面同建筑整体的造型与风格保持一致,使细部的形式、色彩、材料以及风格等服从整体设计的要求,成为建筑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在建筑中也是一样,成功的建筑作品都有其精彩的细部,每个细部都以自身的要素体现着整体的气息。局部属于整体,整体亦属于局部。细部的设计属于建筑创造的完善阶段,它是对建筑整体意象的完善。细部设计本身也

8、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过程,设计细部的风格、形式、色彩和材料都要确定它自身的构造做法。但是,细部的设计也并非毫无节制,任意进行的,而是在整体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是对建筑整体的完善。细部的完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细部具有实用功能,补充建筑整体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作为建筑意义的载体,体现着整体的含义,提供审美价值,表达精神功能。2.2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美本身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存在。美如果没有自己的表现形式也就没有了美的内容和概念。这种美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物的形式而存在。当一个具体物的形式体现了美的内容时,这个形式也就是美的形式了。建筑也是一样,作为一个美的物体,它同时有

9、两个内容,一个是建筑本身的内容,一个是建筑的表现形式。首先,内容决定了形式,正如事物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现象一样,并且只有符合内容要求的形式才是美的。因此,细部的功能决定了事物的原型。例如,江南民居中的风火墙,其基本的作用是在一幢房子着火时,可以挡住火势的发展,从而避免了火烧连营、殃及池鱼。这就决定了山墙必须高出屋面,这是体现该民居的设计内容,而山墙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形式只能有一种,诸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墙的基本造型已确定。如就窗户而言,早期的夯土建筑中只仅有窗洞,木建筑中的窗户开始时是用纸糊的,随着玻璃的应用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玻璃窗,而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的应用,带来了玻璃幕墙,使更大更明

10、亮的大玻璃窗成为了可能。可见,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影响了细部的外观。其次,形式反映内容。好的细部形式要体现出细部的作用、功能与意义。如中国古建筑中利用斗拱的形式进行承重,其斗拱构件的连接形式足以表达其结构关联的意义,既满足了建筑承重的实际内容,又通过其复杂美观的结构形式流传至今仍耐人寻味。同时,细部的形式也能反映出在处理同一功能部位时不同材料的使用而带来的变化。最后,形式又更好地促进了内容的表现,并对内容起着某种程度的反作用,优美的形式让人们对内容有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而失败的形式会使内容体现的含糊不清,甚至误解,如该简洁明了的处理却琐碎不清,该着重表现的却一笔带过,这都会给建筑主体带来负

11、面影响。因此,不能简单的将细部的某些方面置于另一些方面之上,这样可能会得出相当片面的结论。因为建筑不同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它同时具有实用和美学价值,倘若将其实际功能与灵感割裂开来,就不能堪称为真正的建筑。3 建筑细部设计的意义除了愉悦视觉的观感,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还传达出文化层次的象征意义。由于建筑所处的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墙面出现,而赋予墙体以“象征性”。凭借墙体所载有的地域特色和差异,可区分不同国家的建筑:凭借墙体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可使我们得以区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例如看中国的斗拱、柱体就能大致知道这个建筑所处的朝代;经历了历代的千锤百炼形成的古希腊、古罗马柱式等精妙的墙

12、体细部,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在人们记忆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当人们看见这些合乎法式的墙体细部时,便认定它是古典风格的。在特定文化中,墙面细部还传达出地位、教养等信息,其象征性更胜于实用性。象征意义的体现强调墙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墙体的意义都存在与其它细部的差异之中,因此细部形成了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如同语言系统一样,例如在中国古代,只有御用墙体才可采用黄色,平民住宅墙体只能采用白色、灰色,建筑中使用的材料更是严格按照等级选用,根据墙部特征就可比较出屋主的身份。建筑立面的细部及其设计对构成建筑物自身的完整、表现建筑物的身份、性格、地区特色及建筑师个人风格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细部的处理对建筑的意象表达起到烘托和点缀的作用,对城市中的建筑环境也起到一定社会文化的指向作用,同时,建筑细部的处理对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82 陈镌,莫天伟.建筑细部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焦冠然,赵阜东,段海峰.建筑细部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初探J.福州:福建建筑,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