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742992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肠道感染细菌教学目的1掌握肠杆菌共同生物学特征。掌握埃希菌属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熟悉其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法。3掌握志贺菌属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及其耐药性问题。.熟悉志贺菌属抗原结构与分类、微生物学检查及菌苗预防问题。5.掌握沙门氏菌属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及标本采集原则,肠热症的细菌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的分析与判断)。6熟悉沙门氏菌属抗原结构与分类、伤寒的特异性预防。7.掌握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8.熟悉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9了解其它肠道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

2、性。2埃希菌属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引起肠道内感染的五种大肠埃希菌。3志贺菌属志贺菌属的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4.沙门菌属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5弧菌属 霍乱弧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霍乱弧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参考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医学微生物学,贾文祥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dical Mcrology,enneth . Ry adC. Geoe Ra,4th ed, Mcgraw-HllMal ubihig Divio, 004学时安排教

3、学内容:时间分配一、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一)形态结构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鞭毛, 致病菌大多有菌毛。有质粒,能携带耐药性、菌毛、肠毒素等结构基因。(二)培养及生化反应易培养,生化反应能力强。可用含乳糖的培养基分离培养以识别致病菌。致病菌- 分解乳糖能力常居菌+(三)抗原构造复杂。1 (菌体)抗原: 是细菌胞壁脂多糖上的O-特异性多糖侧链, 按低聚糖上各种糖及其排列次序的不同, 构成了O抗原的特异性。2H(鞭毛)抗原: 是组成细菌鞭毛的蛋白质成分, 按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空间构型决定鞭毛抗原的特异性。3.表面抗原: 荚膜或包膜抗原, 多糖质, 抗吞噬, 毒力抗原。在各属细菌中

4、名称不同:大肠杆菌属中称K抗原, 沙门氏菌属中称Vi抗原, 志贺氏菌属中称抗原。(四)致病作用多数靠内毒素,少数能产生外毒素(肠毒素)。综上所述,对肠道的鉴定原则可总结为三句话:(1)形态无特殊,难区分;(2)初步鉴定靠生化(反应);(3)最后鉴定靠抗原(血清学反应)。肠道感染细菌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弯曲菌属等。其中的肠杆菌科细菌种类最多,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部分大肠埃希菌,其他大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二、埃希菌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一个菌种。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主要表现在

5、:.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并终生伴随,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外感染。3.有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可致人类致腹泻,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用作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5.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是重要的实验材料。(一)生物学性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和菌毛。发酵乳糖,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有色菌落。依此区别于沙门菌、志贺菌。典型的大肠埃希菌Mi试验结果为“+ + - -”。抗原结构有O10种 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56种K100种 (又分为L、B三型,一个菌株中,只含一种。)大肠埃希菌血清型表示法O11:K5(B4):2。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大肠菌素

6、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的分型。(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有粘附素和外毒素。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条件致病寄居位置改变)病变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1)败血症 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5%)。()新生儿脑膜炎是1岁以内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泌尿道感染 常见的有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2胃肠炎某些血清型可引起肠内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根据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EC)致病物质 )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T)和不耐热肠毒素(L)。)菌毛(定植因子)、PS、K抗原等。(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致病物质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肠粘膜;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

7、炎症和溃疡,引起腹泻。(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致病物质 质粒介导(粘附素)粘附和破坏肠粘膜细胞。导致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曾在世界各地发生流行,岁以下儿童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可为轻度水泻至伴有剧烈腹痛的血便。死亡率35%。致病物质 主要有菌毛、毒素。已分离到50多个血清型,引起人类疾病的大肠埃希菌血清型以O7:H7为主,但不同国家的流行株不一定相同。(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EC)致病物质是粘附素和毒素。特点是细菌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砖状排列,导致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二)微生物学检查临床标本的检

8、查1.标本 肠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腹泻取粪便。2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外感染:)除血液标本外,均需作涂片染色检查。2)分离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3)鉴定(生化反应、尿路感染需菌落计数)。(2)肠内感染将粪便标本接种于鉴别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并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后再分别检测不同类型致胃肠炎大肠埃希菌的肠毒素、毒力因子和血清型等特征。卫生细菌学检查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不断随粪便排出,可污染环境、水源、饮料和食品,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愈多,表示粪便污染愈严重,并间接表明可能有肠道致病菌污染。因此卫生细菌学常以“大肠菌群数”作为水源、饮料、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程度的指标。大肠菌群数是指1000

9、ml饮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我国规定的卫生标准:每100ml饮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三、志贺菌 志贺菌属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无鞭毛,有菌毛。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均能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分解乳糖。抗原构造与分类 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将志贺菌属分为四群(种)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尚产生外毒素。(1)侵袭力 借菌毛粘附、穿入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

10、繁殖,形成感染灶,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一般不进入血流。志贺菌穿透上皮细胞的能力,由基因所控制。志贺菌只有侵入肠粘膜后才能致病。(2)内毒素 1)作用于肠粘膜,使通透性增高,促进对内毒素的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等。)破坏肠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内毒素还能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使肠功能发生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3)外毒素 群志贺菌I型和 2 *ROMAN 型还能产生外毒素,称志贺毒素。使蛋白质合成中断(上皮细胞损伤)。2所致疾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一口。人类对志贺氏菌较易感。痢疾志贺菌引起病情较

11、重;宋内志贺菌多引起轻型感染;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福氏和宋内志贺菌是我国常见的流行型别。临床感染类型 ()急性菌痢局部症状有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急性中毒性菌痢,以小儿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各型志贺菌都有可能引起。临床主要有高热、神志障碍、休克,病死率较高。(2)慢性菌痢 病程月,迁延不愈,局部症状为主。3.病后建立的型特异免疫(IgA)短暂、不持久,无交叉。 (三)微生物学检查1粘液脓血便、肛拭标本。2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接种肠道鉴别或选择培养基, 37 2h取无色较透明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以确定菌群和菌型。3毒力试验 测定志贺

12、菌的侵袭力可用Seny试验(致豚鼠角膜结膜炎)。4.快速诊断法(1)免疫染色法 (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免疫荧光菌球法简便、快速、特异性高。(3)协同凝集试验(查粪便中有无志贺菌可溶性抗原)。()乳胶凝集试验 (既可查抗原又可查抗体)。(5)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核酸杂交等查细菌DN)(四)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 口服依赖链霉素株(Sd)制成的多价活疫苗有一定保护作用。药物治疗 抗生素,注意多重耐药菌株。四、沙门菌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已达2463种血清型,但对人致病的仅少数,如引起肠热症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其他沙门菌一般对动

13、物致病,也有些沙门菌偶尔可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等。(一)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除个别外,都有周身鞭毛,有菌毛。在鉴别培养基上因不分解乳糖,形成无色、光滑、较透明的菌落。生化反应对沙门菌属各菌的鉴定有重要意义。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1抗原 约58种,每个沙门菌的血清型含一种或多种O抗原。凡含有相同抗原组分的归为一个组,可将沙门菌分成42个组,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菌大多数在A-E组。2H抗原 分第相和第相。第相特异性高,第相特异性低。每一组沙门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将组内沙门菌分成不同菌型。3Vi抗原 存在于新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菌体表

14、面(60加温、石炭酸处理和传代培养即消失),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侵袭力 1)沙门菌有毒株通过菌毛与小肠上皮细胞(M细胞)结合,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沙门菌是胞内寄生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耐酸应答基因介导使细菌能在吞噬体的酸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3)i抗原的保护(抗吞噬、抗杀菌物质)。(2)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白细胞下降、中毒性休克等。(3)肠毒素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杆菌等)能产生肠毒素,可导致急性胃肠炎。2.所致疾病(1)肠热症 伤寒(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传染源 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途径)。发病过程 病原菌食入后在肠及淋巴结中繁殖第一次菌血症扩散(发热、不适等)病菌侵入肝、胆、脾、肾、骨髓中繁殖第二次菌血症(高热、肝脾肿大等)粪便排菌(肠出血或穿孔)尿液排菌若无并发症,2-3后病情开始好转。()胃肠炎(食物中毒) 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约占70%。由摄入大量鼠伤寒沙门菌、猪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