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741454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与其衡量第一节 国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国(或地区)境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所

2、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

3、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4、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三、 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

5、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四、 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NP的核算遵循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都被计入本国GNP中。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

6、量的价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这一指标衡量经济中的所有人赚到了多少钱。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第二节 价格水平与其衡量一、 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价格水平:是经济中特定围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指标。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价格指数是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

7、年度(基年)的费用额的比率。基年的指数通常定为100,如果以后该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则指数相应地上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两个:GDP平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公式: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编制CPI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定CPI“篮子”产品;进行月度价格调查;计算CPl:第一步,得出在基期价格下CPI“篮子”产品的成本;第二步,得出在现期价格下CPI“篮子”产品的成本;第三步,计算基期和限期的CPI。GDP平减指数和CPI的区别:首先,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

8、服务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并不反映在CPI上。其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生产的产品,CPI则包括在国外生产,但在国销售的产品。因此,日本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丰田汽车的价格上升会影响美国的CPI,但并不影响美国GDP平减指数。三、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式中,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表示t时期的价格水平, Pt-1表示(t-1)时期的价格水平。第三节 失业与其衡量一、劳动力的构成以美国为例:首先,美国人口被划分为劳

9、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其次,劳动年龄人口可划分为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和非劳动力(在校学生和退休人员)。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的一个指示器。失业率过高,意味着该国将有许多人不能养活自己,并且许多劳动者不能为国家的产出作贡献。失业率指标还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雇用劳动者时面临的困难程度。这一程度被称为劳动力市场紧程度。二、 失业的简单分类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产生原因:在一个经济体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

10、例如: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到工作期间的失业情况。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 一是在某一特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即职业不平衡。 二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即地区不平衡。结构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事业。通常,季节性失业在冬季时增加,而在春夏时期减少。季节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例如:生产冰棍的企业可能在冬季会裁减员工,造成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随经济

11、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周期性失业是政府最为关注的失业,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失业类型。例如:08年经济危机期间造成的失业。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GDP。反映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GDP水平。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12、(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个泛指的概念:GDP、GNP、NNP、NI、PI都可以被看作不同条件下的国民收入。但在通常情况下,国民收入一般指GDP。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流程图:简略表明三个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货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市场)和三个部门(企业、家庭和政府)间的相互联系。(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国民财富涉与存量角度,即涉与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服务价值)数量。(不强调时间概念)国民收入涉与流量角度,即涉与特定时

13、期的(发生价值)数量。(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决定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立场和倾向。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的作用:国民收入和财富初次分配按要素分配,再分配则服从于政府的利益倾向和政治需要。 相应政策的影响:这是国民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供求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均衡产出。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一)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萨伊定律” 的含义:“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这意味着只要努力

14、增加供给,需求自然就会相应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增加,经济不会出现问题。“萨伊定律”成立的条件:市场上的供给普遍不足。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基本上可以通过下图表示:(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供给在长期中的决定作用出于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异见,新古典经济学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涨”归咎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强调供给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接受“萨伊定律”。他们强调“萨伊定律”在长期的有效性。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经济萧条时失衡的

15、特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凯恩斯的观点:强调短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折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兼顾长期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情况:在经济萧条时,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所以凯恩斯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供给是毫无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总需求的水平。因此,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均衡国贸收入主要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一)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和框架:有效需求的价格和框架在总供求均衡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原理基础上,强调短期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强调总需求(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总需求(有效需求)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政府需求(二)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具体阐述假定:(1)经济中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2)社会总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