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74070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学习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读图绘图。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的状态。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间、_ 间的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 _ 和_ 的重要因素。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假设

2、:地表均一 不考虑地球不自转(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第一小组上台展示、回答)(2)假设: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外,还要考虑_力)请第二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这一组的成员必须解答。教师点评。另请第三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这一组的成员必

3、须解答。教师点评。再请第四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高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质疑,这一组的成员必须解答。教师点评。在左图标注反映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第五小组画黑板上)想一想: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也属于 作用形成。结论:_环流 近地面的表现为:_个气压带,_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4、 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 ,在东、西方向上相 。(上述1.和2.请第六小组上前台宣读答案)(3)假设:地表均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 _力外,还要考虑_的移动。)结论:气压带风带随_的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_,冬季偏_。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如右图所示时,北半球是 季。受单一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受单一西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你知道一些人类历史上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故事吗?收集了的请向同学说一说。(上述1.和2.请第七小组上前台宣读答案)巩固反馈 单项选择:( )1.形成三圈环流

5、的因素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地球自转偏向力 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B. C. D. ( )2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A. 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各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C. 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 D. 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较湿润 ( )3下列风带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A.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B.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信风带 C. 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和南半球的信风带D. 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4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6、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上述1.和2.请第八小组上前台宣读答案)一、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 长时期 平均 热量差异 2.(1)太阳辐射 高低纬度海陆 热量 水汽 天气 气候 2.(2)想一想: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 不能,因为大气一旦运动,立即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发生偏转。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赤道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气压降低 热力北极附近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 热力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 动力 相间 对称 相间 反 同

7、 7 6 太阳直射点北 南 夏 热带雨林 温带海洋性B B D C 知识要求:1、理解“单圈环流”“三圈环流”的成因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成因3、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及其移动规律智能训练:1、分析类比:比较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性2、熟练绘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教学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的成因教 具:投影片课 型:新授课教 法:图示、比较教学课 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大气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2)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二、“三圈环流”

8、成因-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第一步:先只考虑冷热不均;形成“单圈环流”即“热力环流” 第二步: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1、“三圈环流”的成因:难点分析:只考虑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但在考虑地转偏向力之间,大气运动发生了变化,其关键在于此时由赤道上空向极地上空运动的气流,在高空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至北纬30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造成气流不能再向极地上空运行,而在北纬300上空聚积,由于聚积的气流的增多,大气密度增大,由于重力作用,造成高空气流下沉,使气流在地表聚积。理解上述气流运动过程,这是解释单圈环流演变为三圈环流的关键。2、分析各气

9、压带和风带的成因位置成 因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终年炎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热力)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0附近赤道上空向极地运行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纬度300附近的上空偏转为西风气流,并聚积后由于重力作用,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动力)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0附近由副热带高压向极地运行的暖而轻的气流与由极地高压向低纬运行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0纬度相遇,使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使近地面形成低压。 (动力)极地高气压带南北极点附近极地终年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热力)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要求能填全球气压带、风带

10、分布图)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提问假设地表均匀,一年内最热的地方是否都在赤道?归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之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赤道低压带为例,说明其移动情况;影响:某地常年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某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的热容量大陆地温度变化速度较快,温度变化幅度较大。2、海陆分布与大气活动中心的关系(1)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势力强、范围广的高、低气压中心(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总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一些气压“带”被切断而成“块”状分布。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