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73788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家庭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典型个案分析韩玉萍1、基本情况小雨,初一(4)学生,男,14岁。学籍属于统招学区内的类型。2、家庭情况(1)小雨跟随父母一起生活(2)父亲是一名在沿线上班的铁路工人,母亲是家属,为了生计宽裕一些偶尔去送报纸 (3)家庭经济状况:收入较低 (4)家庭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观念成旧,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3、具体概况一名叫小雨的男孩。一次,他和班里的女孩打架,当我得知此事后,迅速进入班级询问事发原因,女孩只是哭,我就问小雨:“你们是怎么回事,告诉我?”此事的小雨吓得浑身发抖,两只手相互拼命的搓,眼睛还一眨一眨的,频率特别的快。我感受到他的惶恐如此的强烈,可我并没有责怪谁,仅仅是询问事情的

2、原为啊。这只是刚开始,我发现小雨经常私底下对其他同学进行他所谓的“报复计划”,上课时,那个粉笔头或是纸团到处乱砸同学;每当快放学时,乘别人不注意就拿圆规八通的车带扎烂,而且是扎还几下;或是放学后那粉笔把同学的板凳面乱涂乱画,画完之后还显得格外高兴;跟不可思议的是,他经常把同学的作业本用笔画的乱七八糟、把同学的书又撕又画,简直不堪入目,有时两个星期就能撕掉八九个本子,使得有些同学无法正常进行学习。这类事在小雨身上几乎每天都有,而且越演越烈。4、分析个案形成原因原因分析: 我知道小雨是个心理上有障碍的孩子男孩,于是没有粗暴地批评他,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日积月累而形成,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要把根源

3、找出来,才能帮助他。于是我找到了他以前在小学上学的同班同学,在聊天中我了解到:小雨的父亲是在沿线工作的铁路职工,他母亲是家属,偶尔也出去送送报纸用以家用。在上小学时,由于小雨个头比较小,经常受人欺负而又不敢反抗或是告知家长和老师,日子一天天过去,逐渐孩子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报复心理及其严重。甚至有时小雨的父亲回家后说不好上几句就对他拳打脚踢的,而母亲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疏导,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一味的责怪。小雨自身的行为已无法自控,更不能谈及寻求帮助或是自我调节。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小雨在心理上形成了障碍。5、教育对策(1)教育对策:这个孩子的情况发展很严重,单纯的靠他自己

4、心里调节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及时联系到了该学生的父母并告知孩子的情况比较麻烦。刚开始,孩子的妈妈还不能接受,说在家里好好的没发现什么异常。刚好中国青少年心理研究所的老师在各个学校进行讲座,我们就把小雨和他母亲请来听了讲座,我们还单独和老师见面讨论了小雨的情况,专家也认同学校的说法,从专业的家度分析了小雨的病理。这时我们终于说服了小雨的母亲。我们联系到了本地的心理咨询室,小雨的母亲每星期都带他坚持去治疗,而且我也与医生联系询问到作为班主任应该注意事项。这样以来对小雨的情况大有好处,我们共同拭目以待。(2)、辅导过程:矫正他的错误想法,消除他的戒备心理我在小雨又一次招惹同学后,与他谈了一次,告诉了他

5、我对他的想法,“觉得他非常聪明、有能力学好、做事积极等。”并告诉了他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鼓励他以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开始。(二)帮助他矫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矫正目标 不再招惹同学,与同学融洽相处第一阶段、交代辅导的目的,教师、家长双方与小雨签定协议,此协议是奖励制实施的保障取得同学(班干部)、科任老师的支持,请他们帮助记录小雨的表现。矫正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在矫正期间,小雨每天得到多少五角星,扣除多少五角星,小雨和老师都要记录。第二阶段、提高要求,每天招惹同学次数控制在次以内,说脏话次数控制

6、在次以内,上课基本能专心听讲。第三阶段、再次提高要求,全天不招惹同学,不讲脏话,上课能认真听讲。第四阶段、巩固前三个阶段的成果,鼓励姜远远主动帮助同学,进行测验,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6)、个案指导成果 我们亲自追踪本案,前一阶段,小雨的母亲也是情急之下,带领小雨按时去咨询师那里辅导。后一阶段,由于小雨去了几次后,母亲认为费用较高且咨询师的话对小雨作用不大,放弃治疗。我们学校一再请小雨的母亲和父亲甚至是家人进行说服,可是他家人认为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是无中生有。家长的不重视,让我们为小雨感叹不已!后来,作为校方本着教育的目的,单纯的为小雨在校心理咨询室进行治疗,小雨的状况有所改变。(7)、

7、效果分析从效果上看,小雨还是有些改善的。从这以案例我们更能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如何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思路、教育方式更是应值得我们重视。学校的服务内容由教育孩子的面扩展到教育家长势在必行。 (8)、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一:这些典型个案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至少有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差要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

8、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毅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思考二: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学生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学生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

9、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虽然具有这些轻度心理疾病的学生还能正常学习、生活,没有导致更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我们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思考三: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这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我们讲的“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10、目前,许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往往会产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或情绪抑郁等等心理障碍。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遗憾的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地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路的。 思考四: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作为家长,应该和正常的家长一样,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在缺少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也能健康成长。现在在各个家庭中,父母认为唯我独尊,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而自己是成人,不需要进行学习。面对变化激烈的社会,不仅是孩子需要与时俱进,而且我们的家长更需要!否则我们就是把我们的孩子变成无用之才甚至是给社会增加负担的“杀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