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7365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挫折教育导读:现代父母都认识到了给孩子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家长却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给孩子吃吃苦头,或是只追求热闹的外在,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教育的内涵。所以,对幼儿进行适当、正确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是要谨防误区!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当今社会,父母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身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造成一些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会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其实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1

2、、期待挫折教育能一蹴而就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要让幼儿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洗自己的袜子、整理房间、倒垃圾、叠衣服等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她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是提高她应付挫折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要让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进行体能上的磨练,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再次,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批评、惩罚、忽视等方式,使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后,爸妈应当十分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因为其对待挫折的态度及良好的个性、品德等,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2、培养耐

3、挫能力不给孩子充分准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长,只有心理强健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这是人们教育态度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是人们对孩子高层次爱意的表达。为了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不少人开始尝试挫折教育,遗憾的是,不少人在实施时,只追求热闹的外在形式,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和这种教育方法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使挫折教育步入误区。例如现在各种“吃苦”夏令营办得是热火朝天: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这些夏令营的举办,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客观全

4、面地认识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吃苦教育,这种带有追求轰动效应性质的活动可能会令孩子们感动一时,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们在参加上述各种夏令营时,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种准备,即使是为了赌一口气,也要经受住痛苦的考验,而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却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中。只有经受得住诸如此类的挫折,才能说成功地经历了挫折教育。因此挫折教育更多地应由家长和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3、以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心理学家们挫折的定义是这样:“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

5、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既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就绝对不该是越多越好,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学常识。过多的挫折,会使其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这就像经常受老师批评的学生无法树立学习的自信一样,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因此,就挫折教育而言,无论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进行挫折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才,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根本上只能是成功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只有成功教育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

6、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

7、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

8、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德国挫折教育: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一岁的时候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

9、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俄罗斯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

10、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挫折教育的好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不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幼儿的坚强意志是有益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的随意性活动占主要地位。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多为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这样既强化了孩子的意志又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第一阶段

11、:培养孩子的信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