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73394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进入4-5月份,对于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已到了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因此牢牢把握住这一阶段,提高复习效率尤为重要。通过高三前期的努力,物理知识的复习已经基本完成,习题也做了不少,这最后阶段,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系统梳理知识书首先要念厚,然后再念薄。高三年级复习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复习可以说是把书念厚的过程,第二阶段的学习就应该是把书念薄的过程。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很强,要大体把握住这个体系,对那些主干与核心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动量守恒以及功能关系,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等)要深刻理解,并且要把与它们有关的

2、众多概念和规律联系起来,建立起知识网络。一般说来,高三复习的第一阶段是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即按照原有的章节顺序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出发进行复习,这是必要的,但仅这样做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则应以能力立意为主,以提高能力为主要任务,第二阶段的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分成几个大的单元(例如6-8个单元),使知识高度系统化、网络化,可以使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系统梳理知识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清理知识死角。高中物理中除了那些主干与核心知识以外,考试说明要求的A类知识点,这些内容,要求都不高,考查这类知识的题目大多属于低层次的题,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解答;而如果遗漏了该知识点,就根本无法做它,

3、在高考总题量已经减为22个题的今天,由于存在知识死角而造成的失误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第二阶段必须清理一次知识死角,也就是“查漏补缺”。二、提高审题能力应试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看不懂题,另一种是看错题。两者相比较,后者的危害性更大,看不懂题当然就无法去解答它,但不做这题倒可以省下时间去做其他题,而看错了题,还要动手去做,不但做不对,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看错题表面上看是“粗心、马虎”,实质上还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

4、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考强调要增加应用性试题,这类联系实际的试题往往阅读量较大,对审题能力的要求更高。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主要靠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中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关键词语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

5、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稳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发生突变的拐点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适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3干扰因素的排除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准确

6、地得到解答。准确地发现哪些是与解题有关的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需要对物理概念、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因此,设置干扰因素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近来经常被高考命题专家们采用,从而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也就成为审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训练一题多解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有限,再做一些新的习题,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收集和做大量新题。除了梳理知识以外,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是有效措施之一。对于过去做过的、典型的“熟题”或过去曾经做错过的题目,拿来重新复习,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寻求对本题的多种解法,以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7、并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都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图1所示,在条形磁铁附近,有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框自高处沿竖直方向落下,则在下落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沿abcd方向不变(B)沿adcb方向不变(C)由沿abcd方向变为沿adcb方向(D)由沿adcb方向变为沿abcd方向本题是高二年级学习楞次定律时必做的题目,一般解题方法是:画出线框所在位置处的磁场磁感应线的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确定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是从下而上的,磁通量在逐渐减少;从位置2到位置3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是从上而下的,磁通量在逐渐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以

8、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一直都是沿adcb方向,即选项(B)正确。现在再来复习此题,要寻求新的解法。解法至少还有如下两种:解法1:用右手定则判定。线框整体在磁场中运动,4条边都切割磁感线,其中bc边和ad边的作用互相抵消,可不考虑,ab边所在处磁场较强而cd边所在处磁场较弱,因此只要对ab边使用右手定则,就可判定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沿adcb方向。解法2:用左手定则判定。磁场对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有力的作用,而这个磁场力一定是阻碍线框的运动,即磁场力是向上的(并不是竖直向上),同样对ab边使用左手定则也可得出正确结论。训练一题多解,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复习多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更深刻;更重要

9、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规范解题过程近年的高考,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的“论述、计算题”所占的分数在逐年增加,现已占试题总量的50%,6个题占75分,这就要求我们更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论述题是从1999年物理高考开始增加的题型,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述能力,论述题题型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证明题,1999年和2000年春季高考物理试题都有证明题,但并不是每次高考一定要有证明题或其他专门的论述题。“论述、计算题”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出现的,其含义是每一个题都要求“论述”(即要求写出解题的主要根据及必要的说明等),也要求作必要的计算(包括必要的数

10、字计算或文字计算),解答论述计算题一般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对于题目没有明确给出而要使用的物理量符号,要有说明,或用“设为”的形式。2应写明解题过程的根据,或作必要的文字说明,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3必须得出正确的结果,可以是数字(必须有单位),也可以是用字母表示的形式。4对于表示最后结果的式子常常要加必要的文字说明,说明它与题目要求的关系以及作必要的讨论。对以计算为主的题,一般应分步骤将过程写清楚(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准确的最终结果)。注意不要采用列一个大式子,一步得出最终结果的写法。这种写法,即使得出了正确结果,但因中间过程不规范,遗漏了某些重要环节,或缺少必要的说明,可能不能

11、获得满分,如果最终结果出现错误,这种列一个大式子的写法很可能一分不得,而如果分步写来,即使最终结果出现错误,按照分步给分的评卷办法,也可得到一定的分数。五、物理实验复习为提高物理实验成绩,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面对课本中的17个中学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内容一遍又一遍重复,一遍又一遍死记硬背,这样的教法和学法对过去的高考来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实验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更是如此,但是对当前综合性高考而言是行不通的。从近两年的高考来看,无论是理科综合还是全国普通高,实验题没有一个是照搬课本中的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12、能力,设计性实验题已经是综合性考试的一个方向。面对新的高考形式,我们在物理实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1一、抓住基本实验,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等基本问题要切实掌握,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电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包括读数中有效数字的问题。对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17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主要实验步骤等要做到真正理解,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高考的实验试题,一部分就是考查这17个实验本身,另一部分则是考查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其他一些未做过的实验问题,这部分题目虽然难度

13、较大,其基础仍是这17个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重要问题,要真正掌握一些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例如处理打点计时器纸带的方法、用图像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都应重视。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敢于怀疑和改进本上的实验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实验题,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是对书本上权威的经典装置的改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课本,而是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的想象力,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书本上的老式实验方法。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就发现教科书中设计有些实验在有些方面是不尽人意的,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被碰球为什么一定要放在那很难立得住的小支柱子

14、上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为什么非要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即没必要取第一和第二两点间长度为2mm),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计录点中取两个点算出速度与高度来验证守恒定律,但是我们总觉得高考它就按书本上实验装置考,不敢与它有所冲突,害怕学生高考会吃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复习实验时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叫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尽管我们不否认书本上的实验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不能迷信课本,再说课本编写者也是想让我们通过课本的学习,灵活多变地掌握实验技能。三注意物理实验教学 把历年高考中的实验及平时训练卷中的变形题加以整理成复合卷,并接合课本上原始实验加以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并结合农村中学实验器材对变形实验进行演示,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的领悟能力、应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