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72954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威胁性语言“扫”出幼儿园幼儿教师威胁性语言指的是幼儿教师发现幼儿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常规、自己的某项要求不相符时,对幼儿使用言语压迫等行为,通过语言力量使幼儿害怕从而按照教师意愿行事。教师威胁性语言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幼儿的心理造成的反面影响是无法补充的。有研究表明,在小时候受过语言威胁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其他孩子更缺乏安全感。那么,幼儿园如何杜绝教师对幼儿实施语言暴力?幼儿教师使用威胁性语言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排遣负面压力、准确理解自己,对其心理、行为、个性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预见幼儿翘椅子会有往后倒地的危险时加以警告,幼儿不听,继续重

2、复动作,“你再翘椅子就会摔倒,磕得满头都是血,会有好大一个口子,很疼很可怕的!”孩子吓哭后,一些教师会说“再哭就不让爸爸妈妈来接你回家!”“把你送到其他班级去!”教师威胁性语言对幼儿行为确实有抑制作用。教师预见幼儿的行为将会产生一些危害,会立即制止幼儿,当幼儿对教师的劝说不听时,教师会采用威胁性语言,让幼儿害怕此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立即终止当前行为。但是对幼儿以后的行为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威胁性语言会让幼儿小小年纪就背上沉重的“包袱”。教师只图当时能严厉制止幼儿的某种行为,殊不知当幼儿了解教师不会对他们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后,便会变本加厉,不但不会停止当下行为,反而可能会破罐子破摔,以激起教师和

3、其他幼儿的注意。成人之后,会导致他很多事情不敢去做。例如小时候被威胁过“你不听话,晚上就有妖怪来抓你”等幼儿长大后明明知道晚上不会有妖怪,但是心里还是很害怕,夜晚不敢出门或者走夜路,就算夜晚出门,还是胆战心惊的。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区域活动时间,老师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活动区玩耍。小雅在多个活动区进进出出,老师看到后把小雅扯出来说:“你再到处乱跑,就不准你进活动区玩。”这给了其他幼儿一个警示作用。从当前看,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班上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就不会轻易去做。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控制班上幼儿行为,方便自己教学活动的展开。但从长远来看,幼儿被教师的这个套弄疲惫后,知道教

4、师的套路,即教师仅仅吓唬吓唬自己,警示的作用也消失了。幼儿教师威胁性语言对幼儿的个性同样造成影响。3至6岁是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受到语言威胁的幼儿害怕承担后果,从而内心紧张,易养成胆小的性格,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树立不好的模范。从长远来看,教师对班上幼儿使用威胁性语言,还会给幼儿做不好的示范和榜样。幼儿学会模仿教师的语气来威胁自己的同伴或者自己的亲人,认为威胁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因为通过语言威胁,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在幼儿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幼儿为了争玩具而闹矛盾,有的小孩会还击说:“我爸爸是警察,你不给我玩,就让我爸爸把你抓走”。在家也能够

5、听到幼儿说:“你们一定要给我买玩具,要不,就不给你吃点心”等等。影响班级氛围。幼儿教师威胁性语言还对班级氛围造成极大的影响。被语言威胁过的幼儿会很听话,服从教师的安排,整个班级气氛安静,但也使班上幼儿唯唯诺诺,胆战心惊,害怕教师,不敢与教师交流,从长远来看会使整个班级氛围低沉,幼儿情绪不高。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威胁性语言的存有对于孩子有巨大的危害,而社会对幼儿教师使用威胁性语言的注重和研究理解不够深刻,使幼儿处在一个更加不利的地位。杜绝教师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需要从幼儿教师本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改变。提升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树立

6、准确的儿童观、师幼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儿童观。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的儿童观和师幼观直接决定教师在教学中把幼儿摆在何种位置,不科学的儿童观和师幼观,教师会把自己当作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严守师道尊严的传统,只要幼儿的行为与幼儿园的规定和自己的要求不符合,就用语言威胁幼儿,以致幼儿内心极度害怕而服从教师的安排。积极的儿童观,是教师把幼儿当作学习的主体,注重幼儿的能动性和个性的发展,不因为幼儿的行为与自己的要求有偏差就用语言威胁幼儿。心中要有幼儿,始终将幼儿的利益放在首位

7、,与幼儿亦师亦友。增强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任何职业都有其特殊的技能技巧,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一样,教师要持续学习,丰富自己的大脑,使自己在面对幼儿“不听话”时能灵活使用教育智慧来处理。增强自控和调节水平。人们每天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关键是要学会排解内心压力,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幼儿教师虽然没有升学率的压力,却有来自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压力过大,人容易急躁。面对这些压力,教师可以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找人谈心,倾诉不快;旅游观光,开阔胸襟;看书、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等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教师对威胁性语言影响的认知。幼儿园是幼儿

8、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的环境载体,幼儿园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对威胁性语言的认知,包括威胁性语言的界定、类型、影响、如何正确使用等。幼儿园只有采取各项措施,努力加强自身软硬件实力,才能加深教师对威胁性语言的认知。提供学习教育理念技能的机会。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提供技能技巧学习的机会。幼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了解当前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课堂的能力,组织培训、参观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引导教师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武装自己,而不是一遇到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就使用威胁性语言。提供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幼儿园是我家”,要让幼儿教师有家的归属感,要及时了解教师的近况,对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提供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我们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休闲吧“小小图书室”,温馨的布置,吸引许多教师在此喝茶聊天,吸收传播正能量。促进家园教育合作。家长和教师担负着两个重任:一是教育幼儿,另一个是加强双方的互相联系。家长的行为就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无需多言,幼儿就能从中汲取营养。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家长要主动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及时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况,形成教育合力,产生“1+12”的效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作者沈彦,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府1号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