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7269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中Cu和Zn的测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资源与环境周晓馨31101004982013.11.04农生环B座227室专业:用沪乂学实验报告学期地点:课程名称:土壤与环境分析 指导老师:廖敏成绩:实验名称: 土壤中锌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 方丽、林园园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掌握土壤锌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2. 了解、认知土壤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评价土壤微量元素状况,为合理施肥及土壤科学研究做科学指导。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内容:1. 土壤样品的消解;2. 标准曲线的制作3. 土壤溶液的滴定 原理:1. 酸熔法:土壤样品必要时经HNO3预处理,除去碳酸盐或有

2、机质,继用H2SO4-HF分解 样品,破坏硅酸盐,再用HNO3 -H2SO4-HClO4溶解残留物,经定容稀释得到定量待测 滤液。2. AAS 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是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当光源辐射出 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所产生的原子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 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的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越性:和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干 扰少。三、实验材料与试剂:材料:过100目筛的土样若干克。试剂:浓H2SO4溶液、浓HNO3溶液、30% H2O2溶液、蒸馏水、100胆mL-iZn标准溶液

3、。四、实验器材与仪器:50mL聚四氟乙烯干锅,沙浴电热板,原子吸收光谱仪,开氏瓶、锥形瓶、小漏斗、胶头滴 管、移液枪、50mL容量瓶、移液管、洗耳球等、烧杯。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消解:聚四氟乙烯坩埸一准确称取0.9910g过100目筛风干土壤样品一加浓HNO317mL, 60%HC1045mL 加热消煮一剩5mL后冷却一继续消煮至干,加HF3mL 消 煮至冒微量白烟加1:2的HC1溶解一消煮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一定容。2. 标准曲线的制作:100mL容量瓶一 100卩gmL-Qu、Zn标准储备液 加蒸馏水稀释10倍 100卩gmL-1Cu、Zn标准溶液一分别移取0、2、

4、4、6、8、10mL于100mL容量 瓶,并做好相应标记一定容得0、0.2、0.4、0.6、0.8、1.0卩gmL-1标准溶液一利 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浓度一制作标准曲线3. 样品的测定:在测定好标准溶液后,测定样品中相应元素的浓度。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记录1、标准曲线2 5 1O.O.1O.吸光度Ov= C.111+0.0062、测定样品中的Zn含量浓度(ug/mL)吸光度Zn2+0.09290.01643、土重:0.9910g实验数据处理:土壤 Zn 含量(mg kg-1)= p V/m其中:p标准曲线对应的待测液中Cu或Zn的质量浓度(卩gmL-1);V样品制备溶液的体积(mL

5、);m烘干土质量(g);风干土的质量m0=O.991Og,土样含水量k=2.709%;m=0.9649g土壤 Zn 含量(mg kg-1)= p V/m = 48.18 mg kg-1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土壤 Zn 含量(mg kg-1)= p V/m = 48.18 mg kg-1实验结果分析:1. 我国土壤全锌含量为3-709 mg kg-1,平均含量约在100 mg kg-1,比世界土壤的平均 含锌量约50mg kg-1高出一倍。我们土壤中测得全锌含量为48.18mg kg-1,与平均水 平相比较低。全Zn含量与成土母质中的矿物种类及其风化程度有关。一般岩浆岩和安 山岩、火山灰

6、等风化物含锌量最低。在沉积岩和沉积物中,页岩的风化物含锌量最高, 其次是湖积物及冲积黏土,而砂土含锌量最低。经个人推测,我们的土样取自浙大紫金 港校区海洋大楼后方农田,土样粉沙性较强,用指测法为砂土,故其含锌量较高。此外, 这次的 Zn 标准曲线也不够精确,相关系数只有0.9953,若去除最后两个点,相关系数 能达到3个9,最后计算得到含Zn量为69.54 mgkg-1,较接近平均值。2. 这次实验测定中的空白数据分别为:郑启明组: -0.0006;王怡宁组: -0.0002,所以对 样品测定没有影响。3. 土壤中的Zn 一般以下列几种形态存在:以游离态或复合态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 中的水溶

7、态;以非专性(交换态)或专性吸附在土壤粘粒的阳离子;主要与碳酸盐、 Al、Fe、Mn水化氧化物结合的闭蓄态阳离子;存在于生物残体和活的有机体中有机 态;存在于原生和次生矿物晶格结构中的矿物态。它们在各种形态中的相对分配比例 则取决于矿物种类结构、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八、讨论、心得:1. HNO3, HClO4, HF 三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hno3的作用:强酸性强氧化性,预处理土壤样品,除去碳酸盐或有机质。但是对有机 质的分解能力比较弱。此外,因为使用高氯酸时,它遇到大量有机质时反应剧烈,易发生爆 炸和迸溅,先加硝酸进行处理可以保证实验安全。HClO4的作用:溶解残留物。HF的作用:破

8、坏硅酸盐。2. 加HF前为什么要蒸干?答:1)蒸干可以提高HF的浓度,使对硅酸盐的分解更充分。2)不蒸干的话可能有其他的酸残留,相互接触可能并不安全。硝酸也会与HF反应, 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3)未蒸干加入HF,可能会引起其挥发,造成浓度的降低,从而不能彻底破坏硅酸盐, 测出的锌浓度偏低。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将待测元素的分析溶液经喷雾器雾化后,在燃烧器的高温下进行 试样原子化,使其解离为基态自由原子。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的光 辐射,并穿过原子化器中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汽,此时光的一部分被原子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 态自由原子

9、吸收,透过的光辐射经单色器光栅将非特征辐射线分离掉。减弱后的特征辐射被 检测系统检测,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吸光度大小与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成正比 关系,即可求得待测元素的含量。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等离子发射光谱的区别? 答:原理上的区别: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离子、中性原子与分子所组成的在总体上 呈中性的气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光源是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使流经石英管的 工作气体(氩气)电离,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由于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在一定频率下形成 环状结构的高温等离子体焰炬,称为高频耦合等离子体。试液经过蠕动泵的作用进入雾化器, 被雾化的样品溶液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

10、等离子体焰炬的通道中,经熔融、蒸发、解离等过程, 实现原子化。组成原子都能被激发发射出其特征谱线。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如入射功率、 观测高度、载气流量等因素一定时,各元素的谱线强度与光源中气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即 与试液中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对于光电直读光谱法,元素谱线强度I由光电倍增管转换为阳 极电流,向积分电容器充电,经一定时间,产生与谱线强度成正比的端电压,该端电压与元 素的浓度成正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如上题。5. 我国低锌和缺锌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土壤,包括黄绵土、黄潮土、褐土、棕壤、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棕漠土、灰漠土、黑色石灰土、碳酸盐紫色土以及石灰性水稻土等,而以 黄土和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各种土壤缺锌为最严重。旧黄泛区的黄潮土为典型的缺锌土壤缺锌 土壤。缺锌土壤的分布与石灰性土壤的分布模式基本相同。黄土区土壤和华北、淮北平原的 黄潮土等,有效态锌一般低于0.5昭g-啲缺锌临界含量。将表土与底土分别统计,则底土 中的含量更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