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72675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高贵的品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诗人表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塞下曲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边塞将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借助注释自学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要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需教师引导。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方法,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诗句中表现的

2、精神品质。【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身上的品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能通过不同的读诗方式,理解体会诗意,感受人物品质。教师:课件。学生:课前预习。3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意。2体会诗人表达的精神品质。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精神品质。一、激趣导入1大家还记得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2学生齐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

3、蓉楼送辛渐,体会作者表现的精神品质。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写作背景。2教师范读古诗。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芙蓉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精神品格。三、理解感悟(一)学习前两句。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诗意说完整)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4前两句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

4、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镇的位置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句。(二)学习后两句。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洛阳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在洛阳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

5、,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还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3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4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达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5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6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近王昌龄,齐读整首诗。四、拓展延伸王昌龄还擅长写边塞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课后搜集他的诗读读背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楚山

6、孤孤寂高洁冰心、玉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理解诗意。2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3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2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同桌互改。3导入新课: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读好古诗,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

7、进行理解。(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夜晚,匈奴的首领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军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纷纷的大雪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这里代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

8、全线崩溃。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唐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弓刀上就落满了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写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紧张的气氛、情绪有力地描写出来了。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遁逃逐大雪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墨梅,理解诗意。2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诗,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

9、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检查读。)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和绝句、律诗之分,墨梅就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并进行交流。1生自学。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画中的梅花为什么是“墨梅”,而不是鲜艳的梅花?

10、(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的表现。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四、品诗1品“淡墨”。(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生说:淡墨;痕迹比较浅;颜色不够骄艳(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

11、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要读得轻一点。2品“清气”。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淡雅,貌不惊人,也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梅花?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意思了吗?指生说。(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树啊!(女生读。)这真是一株洒脱、淡雅的梅花树啊!(男生读。)

12、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树!(齐声读。)3品读。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虽是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生回答。)(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2)把书反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象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引读。(配乐)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五、品诗人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可诗人真的只是在写梅花

13、吗?(不是)那诗人这么写又为了什么呢?(生发言)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可以总结为借物喻人,借物言志。大家可真棒。(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1通过上面的分析,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加深刻!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可见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对王冕说吗?指生说,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墨梅墨梅借物喻人王冕借物言志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我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我还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与诗人对话,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精神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