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72498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枣儿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元第三篇文章,它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2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德育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

2、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矛盾冲突。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两位老人坐在门槛上吃饭,一条老狗,两只小猫,一群小鸡围绕在他们身边,地上落满枣儿。这张图片中的老人是典型的留守老人,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于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的戏剧小品枣儿。2.作者介绍孙鸿是晋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一期,曾荣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检查字词生字注音:蓦然(m)翘首(q

3、io)咀嚼( ju)j囫囵(h ln)踌躇( chou chu)竹匾(zhu bian)词语积累:喜出望外:遇到出人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翘首:抬起头来望。蓦然:突然地。2.速读课文,把握剧情。小组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生读老人,生读男孩,生读舞台提示。阅读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明确:生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读男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读出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深情并

4、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3、概括剧情。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4.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故事的开端:在枣树下,老人遇到捡枣的男孩。故事的发展:老人念儿子,男孩思父亲。故事的高潮,结局:老人和男孩呼唤亲情。三、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 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 两位

5、出场:老人和男孩; 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2. 分析人物形象(1)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 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

6、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2) 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

7、显示了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时代特征。(3)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4) “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5) “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在文中出现两次,请从结构内容上说说

8、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爱子女的亲情,因而在内容上又强化了剧中的情景,升华了全剧的思想内容。(6) 本文的艺术特色: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象征就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生活的象征。四 课堂小结: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五 随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我的家。六 板书设计 枣儿 亲情 故乡 传统 精神家园1、介绍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

9、识。2、文章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小组讨论)(四)、赏读片段1、分角色读“走与留”“等待与不归”的片段,注意语气语调。2、巧克力象征什么呢?枣儿又象征什么?3、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五)、分析主题思想、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保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身对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交代

10、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还有就是为他人扮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扮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扮演?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局部。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干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扮演扮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扮演?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扮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异? (众生扮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

11、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示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六)、拓展延伸1、一种是守着枣儿,清贫而温馨;一种是追寻巧克力,而与亲人分别,大家更喜欢哪一种?谈谈自己的看法。2、剧本的结尾写老人和小孩爬到土坡上使劲喊,请你写下他们呼喊的内容。(七)、课堂小结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神经。仁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八)、作业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高兴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板书设计枣儿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