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7196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阶段检测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调和(tio) 制裁(ci) 摇曳(y) 前仆后继(p)B瞥见(pi) 亵渎(xi) 汹涌(yng) 行之有效(xng)C飘逸(y) 呢喃(nn) 秘诀(ju) 抽丝剥茧(bo)D愕然() 恣睢(z) 应酬(chu) 鸠占鹊巢(ji)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 更胜一筹 禁锢 恪尽职守B亵渎 龙吟凤秽 清洌 通宵达旦C阑语 相得益彰 混淆 翻来复去D惬意 神秘莫测 沉缅 断壁残园3、下列各句中加点

2、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B读名著的好处数之不尽,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豁然贯通。C领导总是告诚他不要自由散漫,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总不以为然。D她对人对事有点吹毛求疵,所以常常不被朋友所理解,她也因此常常感到孤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5、下列

3、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人们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A B C D7、默写填空。(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4、院)(3)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孔子立于川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乘舟远渡津门的李白在低头的一瞬间被流水触发了乡思,“_,_”;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_?_。_” 的咏叹。二、文言文阅读。(15分)杨景行传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病;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

5、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划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改任江西行省照磨,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选自元史杨景行传)(注)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县。赣州路会昌州判官:官职名。疾病:疾病。斥腴田士:开垦沃土以供师生膳食。除划宿弊:铲除以往的弊端。细民赖焉:百姓都依赖。磨:官职名。抚州路宜黄县尹:官职名。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B弦诵之声/遂盛C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D民/皆立石颂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素(_) (2)悉(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不知陶瓦,以茅覆屋

6、,故多火灾。(2)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颂之。4杨景行在各地任职期间主要有哪些功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景行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蓝 莓 谷津子围那年夏天小鸥15岁,打猪草去了后山谷。从小鸥家到后山谷隔了一条小河,河水瘦的季节,踩着石头就可以过去。奶奶摔骨折后小鸥不得不辍学了,打理家事,侍候奶奶。小鸥有好几年没去后山谷了,走到谷口,他发现以往入山的小径拦了一道篱笆,门口一块立石上雕刻三个字:蓝莓谷。小鸥想,后山谷大概被包出去,成果园了,不过,以前他从没听说后山长蓝莓。小鸥十分好奇地趴在篱笆墙上向里面张望

7、。“嗨!嗨!”声音从小鸥背后传过来,毫无防备的小鸥吓得几乎坐到地上。小鸥抬起头来,发现一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老头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小鸥告诉老头儿,他住在河对岸的村子里,进山打猪草。老头儿打量小鸥一番,板着脸严肃地说:“我警告你,不要打里面的主意!”看来小鸥猜对了,老头儿是看果园的。进山之后小鸥的心情并不愉快,自己长得像偷蓝莓的人吗?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季节里蓝莓是否成熟,那个老头真是令人讨厌!不想,接下来的事情加重了小鸥和老头的对立情绪,再进山时,小鸥发现篱笆墙上加了块醒目的木牌,牌子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大字:严禁偷蓝莓。小鸥四下望了望,村子里萧条寂寥,山上更是人迹罕见,这块牌子显然是给他立的。

8、小鸥安置好打满猪草的篮子,从一处树林茂密的地方摸进果园,其实那个园子并不大,山脚有一处民房,沟塘两侧种植蓝莓,蓝莓树不高,一陇陇如茶树一般。小鸥蹲下来,他发现那些蓝莓叶子下还真的结了果实,靛蓝的浆果上裹着白色干粉。“站住!”随着一声大吼,看园老头从一棵树后现出了身影。小鸥撒腿就跑,老头在后面追着:“哪里逃!你给我站住!”俩个人在园子里追逐着,小鸥跑不动了,手扶大腿呼哧呼哧喘气,老头和他相隔十余米,也弯着腰喘粗气。起初,小鸥并没想摘一粒草莓,他只想作弄作弄那个老头,奇怪的是,去蓝莓园和老头“斗法”成了打猪草之余的乐趣,因为无论小鸥从什么地方进果园都能撞上老头儿,好像老头预先设了埋伏一般,这样反而

9、激发了小鸥的斗志,他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把衣服挂在甲地,从乙地进入,比如头上身上用树枝伪装起来,可是,刚刚进入果园,老头就在不远处现身了,大喊:站住,这回看你还能不能跑掉。小鸥还是跑了,他终于发现:老头儿原本就追不上他。小鸥开始轻松地作弄起老头了,他大摇大摆地进出,反正老头追不上他,不想,老头制作了一个带绳索的竹竿,有点类似套马杆那种,大意的小鸥还真被套住一次,可惜那个绳索不结实,一拉就崩断了。这期间,小鸥还是尝到了蓝莓的滋味儿,他捡的是落在地上的蓝莓,捡蓝莓时他想,这老头真不善良,宁肯烂在地上也不给别人吃。小鸥拿蓝莓回家给奶奶,奶奶刨根问底,小鸥撒了谎,说蓝莓谷的老头给的,“你看都是熟透的,不

10、吃也烂了。”奶奶相信了,说蓝莓真好吃!后来老头儿又发明了大弹弓,那个弹弓有点像古代的弩,追逐过程中,小鸥左躲右闪蛇形奔跑,老头的弹弓总也射不到他。下大雾了,小鸥要上山打猪草,奶奶劝说也不行,其实小鸥心里惦记着蓝莓谷的老头儿,他想,这样的天气总不会再撞见了吧。这次进园小鸥没捡落地果,他开始摘树上的蓝莓。“好小子,你又来了,这回看你能跑哪去?”突然,传来老头的声音。大雾三米内见不到人,小鸥一边躲闪一边咯咯笑,影影绰绰地和老头儿捉起了迷藏。阴雨天里小鸥也忍不住要去蓝莓谷,这次被大弹弓击中了,他先是惊了一下,后来发现那个弹丸是胶皮的,就肆无忌惮地和老头在园子里绕开圈子。老头跑不动了,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11、小鸥路过农舍,透过窗玻璃发现屋里有两台电脑,小鸥拉开窗户,看到电脑连接着果园四周的监视器,电脑旁边还有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标着红色指示箭头和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小鸥狡黠地笑了。那天晚上天晴了,小鸥突然想到,蓝莓树可践踏得不轻,第二天早晨,他就摸进园子扶那些倒掉的蓝莓树,这次老头没有出现。小鸥已经知道监视器的盲点在哪里了。小鸥和看园子老头斗法、追逐了整个夏天,山里树叶泛黄飘零时,父亲把他接到遥远的省城插班就读,一天,工装上沾着水泥灰的父亲急匆匆来到学校,严肃地问小鸥蓝莓谷的事,他紧张得要命,不知从何说起,后来知道,蓝莓谷的老头去世了,他不是看园子的,而是蓝莓谷的主人,早在七年前就患了癌症。老头去世

12、前留下遗嘱并做了公证,他将蓝莓谷送给了小鸥。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斗法”一词的妙处。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5小说结尾说“老头去世前留下遗嘱并做了公证,他将蓝莓谷送给了小鸥”。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

13、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

14、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