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与科学B尊孔复古C中体西用D托古改制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我国存在三大核心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三晋文化圈,主张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至于荆楚文化圈,既不主张礼义教化,又不主张政刑法制,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这反映出()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C中华文化的多
2、元色彩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3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4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强化B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C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D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520世纪70年代初期,汤因比在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对话时就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
3、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在此强调了中华文化的()A起源的本土性B很强的包容性C持久的连续性D强大的凝聚性6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7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儒家五经之一尚书中有“
4、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学说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指出程朱理学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B促进了民众文化教育普及C更新取代了儒学原有体系D压抑了知识阶层个性发展10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本思想B民主观念C家国情怀D天人关系11“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这段话A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B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
5、正性C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D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12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引用孟子的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并随之指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这表明()A人民民主思想源远流长B以民为本思想成为战国社会主流C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13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
6、维系了贵族特权14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15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进行“土圭测景(影)(下图) ”。据周礼记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乃建王国焉。”据此可知,周公的“土圭测景”活动()A促使分封诸侯局面出现B蕴含政治文化双重意义C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D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特征16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
7、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儒学流变(1)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观点匹配。(填序号) 朱熹孔子董仲舒孟子 言论思想家A仁者爱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_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_ D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韩愈E.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张载F.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_ (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材料二:尽管法国启蒙思想家没有到过中国,但通过阅读来华传教士、商人、使节的著述,以及与汉学家和中国留学生的直接
8、交往,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天、道、礼或理,就是这个造物的上帝。它要求人们无论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3)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所学知识,简述“东学西渐”的具体表现。材料三: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文化革新与社会革命之初衷,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轨迹。杂志创刊伊始,致力于思想启蒙,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激进派杂志。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
9、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摘编自王兰娟新青年杂志的“主义”转向(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吸收外来文化的阶段特征,并简析其成因。17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作家莫里斯梅斯纳曾说过:“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件事像长征及长征中传奇性的事迹那样,能够给予人们以这种极为重要的希望和信心这种信心不仅表现在人们能够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未来,而且表现在对最终实现这种理想的价值理念深信不疑。” 美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是何种书法?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史上的长征伟业,长征
10、胜利有哪些伟大意义?(2)图2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4) 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A2C3C4D5D6D7B8C9A10A11A12C13A14A15B16(1) (2)评价:一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如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崇尚自然等。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时代局限性,也存在着糟粕,如文化专制、过于压制人性等。(3)观点: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传播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或者: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适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封
11、建斗争的需要)。表现:中国丝绸、陶瓷、茶叶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以及思想成就也相继传入;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当时欧洲的风尚。(4)阶段特征:对西方的学习转向思想层面;经历了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成因: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7(1) 草书。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宣传了中共的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成功地使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我党和我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2) 楷书。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3) 甲骨文、钟鼎文(青铜铭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4) 评价:中国书法艺术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