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71604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公民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二公民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二公民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公民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公民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公民观后感范文十二公民观后感1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政法大学模拟庭审的十二个家长扮演的陪审团成员就近期富 二代杀害亲生父亲一案进行讨论表决的故事。故事刚开始,是一个就目前所掌握的 人证物证所推测出的可能的事情经过,然后是一个女学生扮演富二代的辩护律师进 行陈述,接下来就是陪审团进行讨论商议表决。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一点比较好玩的地方吧。在影片中,刚开始的时候大部 分人讨论这件事都是很没有耐心的,后来,随着他们观点的冲突,交流增多,情绪 过激,大部分人都说了自己的人生,宣泄了自己的不满,而这些,或许之前,他们 从来都没有对身边的人说过,一次也没有。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对相对 陌生的人更容易

2、敞开心扉,做真实的自己,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尤其是这个陌生的 人不太可能出现在你以后的人生里,所以很多人有的时候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 个大概是因为你们只有一见。这个心理,有一点像黑暗效应吧。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十二位陪审团成员性格各异,几乎是这个社会大 部分人的缩影,同时,这部电影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综合看来,值得一看。十二公民观后感2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剧十二怒汉,借美国的剧本说中国老百姓自己 的故事,看完后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众所周知,中国司法体系与美国完全不 同,十二公民是对 11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中国人的疑罪从无原则、陪审团 制度以及公民的司法意识的科普,而从实质上说就是借西方

3、陪审团制度的壳,表达 对中国目前司法意识制度的思考。影片讲的是十二位家长为孩子的期末补考齐聚一 堂,组成了模拟西方法庭的陪审团讨论“富二代弑父案”,这些家长来自社会不同 阶层,有保安、教授、出租车司机、富商等,在听取学生审理后他们只有达成一致 投票才能结束审判,在第一轮投票中就有 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但随着不断的讨 论模拟,案件的疑点开始浮出水面,经过不断争执推测,最终一致得出了无罪的结 论。公民是谁?从法律上讲,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相对应,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 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电影中的十二公民,不是十二个人,更

4、多的是代表了来 自中国不同阶层老百姓。在对富二代弑父案的讨论中,大多数家长只求迅速得出最终判定,只有作为检 察官的八号家长陆刚一致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还原案件。最初家长们对于陆刚 的异议进行了围攻,“你是不是来挑事儿的?”道出了中国老百姓从骨子里的从众 心理与公民意识淡薄。本片中一开场是所有人都认为是“富二代”杀死了自己的亲 生父亲,其原因除了本案的证人证词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目前中国社会固有的一 种思维偏见。说起富二代,人们会不自觉的贴上“不负责任”、“不学无术”、 “寻衅滋事”的标签,在这一固有思维模式下正如陆刚所说,连虚拟法庭上的被告 人律师都已经在心里认定了自己的当事人是有罪的,那么

5、谁来还原事实的真相?仇富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冷漠也成为我们的武装。如果有一天中国司法真 的引入了陪审团制度,请问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公民素质我们拿什么去维持一个客观 公平的司法秩序?如何承担起对生命的生杀大权?借用十二公民中的一句话, “如果陪审团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那才叫真正的不靠谱。”偏见是一种无形的暴力,而若是有一天这种暴力成为常态将道德捆绑,甚至操 控了司法审判,那么一言杀人就成为了可能。公民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的 意识到自己需要履行义务,不要让暴力成为了一种常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谨 言慎行。影片中的陆刚是检察官,面对第一轮所有人所认为的有罪投票,陆刚放弃投票 背对桌子,当时他

6、在想些什么?面对生命,面对法律所有人的态度让陆刚的背影如 此孤独。更为讽刺的是这个看似不合群、无聊、固执的人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检察 官,“你一旦认定他有罪,他在你心里就死了”,中国只有刑事诉讼中采用了疑罪 从无,而疑罪从无和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不同的,参加投票的.家长把这次模拟 当做游戏,对于追求真相的陆刚成为了“刺头”。检察官=刺头,这还不够讽刺 吗?陆刚的身份设定无异于是中国司法与平民老百姓的一次变相的对话:这关乎人 命的事儿难道都只是法官、检察官、警察的责任吗?本片间接描述了一个社会现 象,那就是除了陆刚这样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以外,没有多少人会有那个法律知识和 追求真相的勇气,那么,如果连

7、司法人员也和大众一样选择沉默呢?近年来许多旧案重提,呼格吉勒图冤杀案,张辉、张高平叔侄冤案的重审、平 反。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司法界的自我审视和变革,陆刚的问话言犹在耳:“你们为 什么把孩子送到政法大学来读书?你们的态度或许就是将来他们面对法律的态 度。”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曾经我们都是抱着满腔热血,当老师问,你们为什么 选择法律?我们都有着基于正义公平的回答,可是四年过去了,自己越来越对这个 职业产生怀疑,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制度,因为制度是人设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 制度脱离了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冤假错案随时可能发生。影片的结尾,所有家长 都摒除了偏见将这个案件判为无罪,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希

8、望,正如这个世 界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黑暗,就算是知道追求真相的路是无休止的,我们依然 要坚持。随着时代的演变,司法制度和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 事,政府信息公开也越来越普遍,那么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 素质,在享受司法所带来的权利的同时,履行责任义务更加理智,客观的监督司法公平维护司法正义。在维护法律公平与正义的路上,请不要让陆刚这样有责任心和 正义感的人感到孤独。十二公民观后感3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是个令人深思的好电影。它的演员班子和导演与其他电 影的不一样,他的导演徐昂和演员何冰、韩童生等主要演员都是话剧界的老戏骨。 他们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表现更加深刻。在

9、这次讨论中经历大大小小的讨论 12次,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投票结果更是天 差地别。最开始一个人认为富二代无罪,其他 11个人都认为有罪,最后一次全部 认为他无罪。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3 号陪审员问 8 好陪审员为什么投无罪,8 号 陪审员这样回答:我是觉得,这事我们不说清楚,想明白了,随随便便把手一 举,就把这孩子推到了死路上,这样不行。我们为何对生命如此苛刻?因为我们 总是去相信,或者是选择相信别人说的事实,而不做深入的思考,而不做质疑 了?就因为如此,一条生命可能在无知的口水中淹死!10 号陪审员说 8 号陪审员 吹毛求疵,8 号陪审员说: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这不该吹毛求疵?虽然这是令人 震惊的

10、弑父案,但是人们好像只顾得去跟随大众的观点,作为谈资,而忘了去关 心事件中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相信既定的事实,而对真正的剖析却当作没事 找事,都成了热情的陌生人。12 位陪审员素不相识,职业也十分广泛,有教授、出租车司机、房地厂商、 保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也都牵扯出很多人的伤心事。3 号陪审员的家庭教育方 式以及离家出走的儿子、4号做一年半冤狱,7号卖东西被保安追赶一件案件 的讨论触发了如此多的个人不愿言说的事,而这些被引发出来的事有令人唏嘘感 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呀!除此之外,讨论过程中还引发了地域歧视、冤假错 案女大学生等敏感话题,使这部影片提供给我们更深刻的思考。在第12次投票时,坚持认为有罪的3号放下了个人的情感因素,投了无罪。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据确凿!这应该是我们看待事情 的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