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71177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教育案例爱的疏导抱罗镇中心小学 王强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校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影响性强,思维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将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结合自己学生教育工作的案例,谈谈自己的实践经验。案例一: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疏导符龙是我们班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小脑袋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刚刚接手这个班级就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他

2、的所作所为让人头痛,听说从进入我校就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从转入我校起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学习,爱打架,捣蛋,经常惹是生非。要不是就是泡网吧。是一个典型的“行规偏差生”。面对这样一张白纸,我心里充满疑惑,从教10年多,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批评起作用吗?谈心有效果吗?我能改变他吗?用什么办法来转变呢?案例背景分析;我通过前任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比较复杂,他父亲和他母亲在他2岁时就离异了,他被判给了父亲。随后,父亲再婚。但事实上父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马马虎虎地,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他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其家长的踪

3、影。原来,父亲平时与他很少联系,他被长期寄养在爷爷家里,父亲只满足他金钱上的需要,顾不得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就更无暇督促及辅导。他缺少别的孩子都有的父爱、母爱,这让他有些自卑。这样的生活使他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在班级里,他对成绩好、家境好的同学有点心存妒忌。他常常故意犯点错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一旦老师批评他,就容易变本加厉,自暴自弃。从他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从家庭结构来看,这是不健全的家庭,孩子缺乏爱。他目睹了父亲离婚过程中的争吵打闹、欺骗虚伪、绝情负义。这种不和谐、不完整的生活,使他的生活失去美感。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

4、情上的缺损,从未去关心孩子精神上还需要些什么。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找落,使孩子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以管教。其二:孩子在幼、少年时期的有些行为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疏导得以矫治,然而,当孩子的在校表现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既不检讨自身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不当,又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成了家长唯一的教育手段。其三:一方面以物质的满足来弥补打孩子后所产生的内疚心理,另一方面又因孩子的在校表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而使打骂更加变本加厉。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使他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

5、。离异的家庭使他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他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缺少安全感与责任心,他觉得没有人会关心他的好与坏,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这样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上课会躺倒在桌上胡言乱语,拿东西乱扔,要不就在个别老师的课堂上随心走动。捣乱课堂,使老师无法上课。具体措施: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 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因此,我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的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来抚慰他心灵的创伤,给他以亲切的关怀,使他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1、指导创设和谐平等家庭教育的环境针对他离异的特

6、殊家庭,我认为他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他的父亲,只要他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为他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于是我通过家访,多次与他的父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通过我的家访谈心,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学期,孩子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结束了长久的离别生活。渐渐地,他感受到

7、了家庭的关爱,觉得自己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也有许多人爱他、关心他。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的父母关系。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我改变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当着同学的面不去批评他,利用一切机会跟他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在我与他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他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在我的指导帮助下,他既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同时也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效果评估:这一学期来,通过我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他的正确教育引导,使他本人和

8、家庭状况产生了系列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常常回家陪伴孩子,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他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父子之情已经建立,家庭亲子关系加深。 他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网吧不去了。但是,家长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孩子的表现时好时坏,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不过至少有了效果,相信在我的引导下,这样的情况不会在重演。案例二:学生思想教育案例背景:我们班有个男生,他姓潘,在班级里是“出名”的不听话,让各学科的老师都感到头痛。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迟交作业,成绩一般。而且个性冲动,态度粗鲁,做事缺乏恒心,目无纪律,自由涣散。是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案例

9、评析:我深刻体会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在教育学生时,作为教师也要讲究策略,敢于创新,因材施教。一切教育以我们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前提。才能促进与学生的平等相处,并促使他们改掉坏习惯。解决的方法:第一步,我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级,这个“独特”的学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他不会让我省心的。我想,和他打的肯定是场“持久战”。因此,在我任这个班主任上课的的第一天,我把他单独留下来谈心。他当时觉得很奇怪,我没有直接地说出他以前的种种不良现象,而是让他自己总结一下以往的学习情况。想看看他是否诚实,想探探他的底。我原以为为了给我留下好印象他会专挑优点说。但最终他没有对我隐瞒,一

10、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他的情况。这一点让我很惊讶,这也是我发现他身上的第一个优点。接下来,我告诉他其实我早就对他有了了解,我很感动他的诚实,并告诉他这个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可贵的。当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他脸红了,有一点害羞。接着,我告诉他不管以前的他是怎样的,只要能慢慢地改掉不良习惯,在老师眼里仍然是个好学生。并让他明确了当一个合格的学生要符合哪些要求,具体该怎么做,希望他拿出决心和恒心来,老师会帮助他的。他向我做了保证。第二步,针对他上课不认真,开小差,小动作多的情况,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我近并随时能注意到的地方,并派了一名班干部坐在他旁边督促他,只要他有什么违反纪律的情况,我立刻就会知道,我就能

11、及时教育他。第三步,针对他经常迟交作业的情况,我专门给他配了本作业记录家校联系本,让他把每天的家庭作业记录下来,另外,还要记录每天回家读书情况。这些都要有家长的签字。我事先和他的父亲联系好,他的父亲也很关心。 我每天检查他的那个本子,有什么异常情况会及时找到他,并和他的爸爸联系。我也从他的爸爸口中知道他在家里做家务活很勤劳,利用这一点,我告诉他在学习上也是要勤劳的,才能将学习学好,要他懂得为爸爸争气。教育效果:经过这样一步一步地教育之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上那种自由散漫,目无纪律的坏习气明显收敛了很多。上课时,听课注意力集中了很多,有时能做到举手回答问题,上课那种小动作,自由发言的情况明显减

12、少了。违反纪律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天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也能主动来问老师。积极参加班级里组织的活动,劳动积极,值日卫生工作认真负责。有时候能主动向老师反映班级里的情况。慢慢地能理解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接受老师的批评,能知错就改。时光流转,转瞬即逝,我当班主任已10多个年头了, 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艰辛。我咀嚼到了失败的苦涩,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欢笑和感动,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都以自我为中心,民主意识也很强,知道自己的一些权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德育教育才能如水得鱼,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